书城经济富世绘
15061700000047

第47章 “幸运的精子”

“富一代”接班人传承,中国当代财富史太短,缺乏家业长青的优秀范本和良好传统,更多人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2012年3月17日,泰国曼谷,微风多云,30度左右的天气有些闷。

朱拉隆功医院又一次成为了新闻的中心,这所曾因泰国三公主摔断腿做过手术、“红衫军”闯入过的医院先前住进了泰国第二富豪许世标。当天关于这位老人去世的消息陆续传出,随后这个消息就被证实:89岁的许世标先生去世了。

对大多数泰国人来说,许书标是泰国的“饮料大王”,也是商业奇才。他的离世让饮料家族的传承再次摆上台面。

去世前,许书标早就已将企业接班问题安排好,在他退休后,公司就交给了子女,他的离开早已在预料之中,所以对企业交接影响并不大。

许书标共有两段婚姻、11个孩子。他为人十分低调,从不炫耀,在过去的30年里,几乎不接受采访。

商业奇才在家业传承上明显拥有前瞻性的优势,家业长青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为财富的传承早做打算。

其实多数家族企业不能像“饮料大王”那样顺利传承,波士顿咨询公司资深顾问们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调查显示,只有10%的家族企业在传到第三代时还继续保持活力。

巴西有句话说“Pai rico, filho nobre, neto pobre”,翻译成中文即是“爹富子贵孙穷”,这和中国人讲的“富不过三代”差不多。

家族企业传承不外乎两种方式,“富二代”接班或是经理人制,因为血缘关系,前者似乎更为普遍。

这看似“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做法却经常带来“两败俱伤”,二三十岁的“富二代”们的理想可能是看看风景做做艺术家,可到了40岁,老爹老妈累了,就要像鸭子一样被赶上架,从不情愿到不可靠,最后就是不成功。

无论谁接班,位置都摆在那里,家族企业在今天的财富力量中扮演重要角色。一些工业化国家中,家族企业的数量甚至是注册公司总数的四分之三强。英国《金融时报》曾有数据显示,在各国规模最大的100家公司中,德国有家族所有性质的企业17家,法国和意大利分别是26家、43家。另外如印度、巴西、俄罗斯都拥有财富相对集中的共同特点。比如印度的社会财富集中于最富有的部分人手中,这里最大的500家公司中超过75%都由家族掌控。

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平均年龄在55~75岁。保守估计全国将有300多万家企业在未来5~10年内将面临传承问题,接班潮汹涌而来。现在的问题是,就在许书标去世的前两天,中国有关“富二代”接班的话题因为一项调查而广受关注。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余明阳团队面向国内182家在各行业排名居前3位的杰出家族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这些大多在改革开放初期创业的企业家平均年龄52岁,未来10年都将进入或者已经完成“接班人”产生与权力交接。其中82%的“接班人”不愿意、非主动接班。

“富二代”们不愿意接班,原因并不复杂,他们中的多数人视野与“草根”特色的一代相比更开阔,多数拥有海外留学或名校经历,但缺少压力的历练,更多人喜欢新兴经济如网络、投资行业等。对于父辈们的实体经济他们往往感觉太辛苦,在传承责任和自我意识上,更愿意自己去闯荡,而不情愿承担财富传承的责任。

在股神巴菲特眼里,“富二代”被看成是“幸运的精子”——他们拥有比别人更多的财富不是因为他们自己,而是因为上帝。

为什么一些欧洲家族企业能够基业长青?就拿爱马仕、FERROGAMO来说,上百年的历史下来,子孙很多,他们会非常严格控制,仔细挑选家族中适合经营这门生意的人,才会让他(她)进公司,而且要放在全球不同部门去锻炼。在进家族企业前,最好在其他公司锻炼过,从底层做起,能做出成绩,才安排回家族企业工作。

也就是说,首先他们要证明自己有能力,不是靠前辈的荫泽,而那些没有经营才能的人,等着拿股票分钱就是了,不要进公司“添乱”,一大群“皇亲国戚”,操盘手们就没办法干活。

对于民营企业“富二代”来说,父辈的财富积累是一种幸运,这就好像是含着金钥匙打开了财富之门,与之连体的是,“富二代”也肩负着父辈们的旗帜——公司兴衰的责任。一些家族企业的所有者让子女认为,“这里总归有你一个位子”,尤其在中国,你如果是“富二代”,就算你是傻子也要安排进公司的。

如果你考察过国外一些家族企业,你会发现很多家族公司发展到现在已经是第N代了,却依然一枝独秀、富甲天下。如此长青,几乎每个继承者都经过磨砺,十分优秀。这是发达国家和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真正的不同。

中国最近30年来,家族式企业已经十分普遍,“富二代”不想承袭父辈们的辛苦与无助,这其实不仅仅是中国家族企业所面临的难题,当然更为宏观的因素在于,中国当代财富史太短,缺乏家业长青的优秀范本和良好传统,更多人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或许再等一段时间,中国的家族企业传承也能真正长青。

你怎么看中国的“幸运的精子”们的接班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