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之间是应该有点距离的,离远了不行,离太近了也不行,如果太近了,使自己的缺点暴露无疑,而且还会不经意间伤害对方。
关于距离,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两只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取暖,但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靠得太近就会被对方扎到,离得太远,又会冷得受不了。几经折腾,它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不会太痛,也不会太冷。
职场中也是如此,处理与上司、同事和客户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找到这个“温暖又不至于被扎”的距离。同事间距离的把握,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工作。请看下面这个故事:
大学毕业那年,畅畅为了证明自己,只身去了一个离学校很远的城市。初来乍到的她不认识任何人,走到哪里都是满世界的陌生,没有人一起说话,没有人跟她一起分担离家的苦。满怀的热情遭遇了冬天的寒冷,她整个人像被冰封了。
芸芸是办公室里第一个冲她微笑的人。她们从每天只简单打一个招呼到对某些公共事物发表极其相近的个人看法,然后,话题逐步涉及办公室内外的其他种种。芸芸让畅畅感觉到与人交往的温暖。
她们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多,共同的活动也越来越多,工作日一起上班、周末的时候一起逛街。那段时间里,两个人几乎是形影不离,形同姐妹。
但是很快,她们就发现了对方许多自己不能容忍的性格特点。开始的时候,两人彼此还在相互包容着、忍耐着。最后,矛盾终于爆发了,相互说着刺痛对方的话。因为相知很深,所以相互的伤害也深,直到有一天畅畅从这种相互牵制的关系中决然而又不舍地退出。
畅畅和芸芸就是因为没有把握好同事之间的距离,而造成最后的不欢而散。
要知道,在办公室的同事之间,建立起来的感情和生活中的朋友是不同的,要想继续保持这样的感情,就要掌握好距离,只有不远不近,才能既合作又不伤害对方。
俗话说:“见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为了避免“交浅言深”的错误,与同事保持适度的距离,我们在办公室里跟同事聊天时应避免以下话题:
(1)家庭财产之类。
不是你不坦率,坦率是要分人和分事的。就算你刚刚新买了别墅或利用假期去欧洲玩了一趟,也没必要拿到办公室来炫耀。有些快乐分享的圈子越小越好。被人妒忌的滋味并不好,因为容易招人算计。
无论露富还是哭穷,在办公室里都显得做作,与其讨人嫌,不如知趣一点,不该说的话不说。
(2)薪水问题。
很多公司不喜欢职员之间打听薪水,因为同事之间工资往往有不小的差别,所以发薪时老板有意单线联系,不公开数额,并叮嘱不让他人知道。
同工不同酬是老板常用的手段,用好了,是奖优罚劣的一大法宝;用不好,就容易促发员工之间的矛盾,而且最终会掉转刀口朝上,矛头直指老板。后者当然是老板不想见到的,所以老板对“包打听”之类的人总是格外防备。
(3)私人生活。
无论失恋还是热恋,别把情绪带到工作中来,更别把故事带进来。办公室里容易聊天,说起来只图痛快,不看对象,事后往往懊悔不迭。
职场是竞技场,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你的对手,即便是合作很好的搭档也可能突然变脸。他了解你越多越容易攻击你,你暴露的越多越容易被击中。比如你曾告诉她男友跟别人好了,她这时候就可能有说头:“连老公都不能搞定的人,公司的事情怎么放心交给她!”
职场上风云变幻,环境险恶,你不害人,却也不得不防人。为了自我保护,自己的私人生活不应该成为办公室的话题。
(4)野心勃勃的话。
在办公室里大谈人生理想显然滑稽。打工就安心打工,雄心壮志回去和家人、朋友说。在公司里,要是你没事整天念叨“我要当老板,自己置办产业”,很容易被老板当成敌人,或被同事看作异己。如果你说“在公司我的水平至少够副总”或者“35岁时我必须干到部门经理”,很容易把自己放在同事的对立面上。
不光是要与同事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与上司也是如此。职场心理专家告诉我们:身在职场,与上司之间要保持“友好”,而不是“友谊”。
的确,与上司适当地分享个人生活中的问题,会对建立一种信任感和彼此友好的气氛有所帮助,至少在你因个人问题而暂时影响到工作表现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上司的理解而不是误解。但这种个人的信息一定要经过筛选,而且分享的程度和方式也要遵守一定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