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对公众注意力的争夺构成了当代许多人的人生追求,这种追求被概括成了两个字:成功。而这一抽象的概念对人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压迫。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事业有成,生活富足,可是内心中却充斥着超乎常人的焦虑和恐慌,而这种心理恰恰来源于“成功”本身。
周先生是公司的体育健将,曾代表企业参加行业内乒乓球联赛,并获得冠军。但是,他打乒乓球有一个奇怪的规律:如果打了一个好球,赢得满堂喝彩后,下一个球必定会打得极糟。
周先生说:“打完一个好球我会非常得意,又希望下一个球也能打好,巩固自己的成绩,可同时也很担心下一个球打糟了辜负众人的期待。结果越这么想,我的心理包袱就越重,手和脑子好像都不听使唤,结果打出来的球一定很糟。”
心理学家发现:大多数人对于“成功”带来的压力和焦虑都会感到一定不安,只不过有人的程度比较轻,很容易克服;而有些人却非常严重,始终笼罩在恐惧的阴影中,甚至使自己陷入绝境中无法自拔。比如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和香港导演尔冬升等人,都是在成功之后感到更大的压力,从而患上抑郁症。他们承认,是成功而不是失败,使他们陷于更大的焦虑中。
那么,那些患上“成功焦虑症”的人,到底为什么而焦虑呢?
压力:有的人之所以害怕成功,是担心自己难以应对工作的压力,怕自己的能力不足,恐惧以后一旦稍有闪失,就可能遭到众人的指责和领导的批评。比如被提升到某个重要的岗位,但伴随新职务而来的是要承担更重要、更繁杂的工作,工作难度增加了,因此感受到压力所带来的恐慌。
孤立:有的人害怕成功之后会被孤立。所谓“高处不胜寒”,成功后需要处处小心谨慎,甚至老朋友们也开始疏远他,没有人再成为知己,也没有人再给予精神上的支持。
嫉妒:成功的人往往被人嫉妒。面对冷言冷语,或者暗地被人放冷箭,这种滋味与过去大家都在同一层面其乐融融的状况相比,当然难过得多。
丧失目标:有的人成功后不知道下一步的生活目标是什么。一个事业成功者曾这样说过:“我原来的欲望全都实现了,该享受的东西也全享受过了。我现在已看破红尘,觉得一切都没有什么意思,只想入佛门修身。”古人曾有这样的形容:“贫贱者易生焦渴,富贵者易生厌倦。”
上述种种,都是典型的成功焦虑症的表现。成功焦虑症患者所理解的成功,往往不是自己的进步与成长,而是自己有没有胜过别人;不是自我的发展,而是与他人竞争所获取的羡慕目光。在他们内心里,往往知道自己并不成功,因为他们总是能够发现自己无法超越的人。为此,他们会努力掩饰自己的不足,希望在别人眼里自己是一位成功人士。他们总想通过成功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许,但是当他们成功后,又怕自己维持现状,或满足不了别人对自己更高的期待。
如果你患上了“成功焦虑症”,该怎样摆脱它呢?对此,心理专家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1)应该改变扭曲了的成功观念。
成功虽然有一些外在评价指标,但更多地取决于当事者的内在感受。一个人对自己的成功认可度与他所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少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世上既有少年得志,也有大器晚成的人,既有万众瞩目的荣耀,也有清贫自守的安宁。由于禀赋、性格、成长环境、发展机遇的差异,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不可能成为比尔·盖茨,但只要踏踏实实走好生活的每一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无悔的成功者。
(2)要感受自己内在的成功。
如果成功了却感到焦虑、恐慌,甚至想自杀,说明这个成功还属于外在的成功,不是那种令你感到欣喜自豪、充实满足的内在成功。这时,你应该考虑:“这是我需要的成功吗?我真正喜欢做的事业是什么?我是否只在满足别人的期待?我真正的愿望是什么?”内在的成功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要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符合自己的性格,满足自己的兴趣,让自己高兴和快乐,就是内在的成功。这是解放自己的精神、获取生活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