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点亮孩子心灵的智慧故事
15069100000006

第6章 智戏权贵

刚刚到了元始三年,继位不久的汉平帝聘王莽的女儿为皇后。

王莽成了当今皇帝的岳丈。

这年正月,有塞外蛮人入朝朝贡,自称越裳氏,特进白雉。王莽奏报太皇太后,将白雉荐于宗庙。史载在周成王时代,越裳氏曾经来朝,进献白雉。王莽想要自比周公,暗使人买通塞外蛮夷,冒充越裳氏入朝贡雉。以示大汉朝由他主政,四夷来朝。王莽的爪牙们便秉其意,借机纷纷奏请加封他为安汉公。

汉平帝不懂国政,太皇太后已是风烛残年,虽是临朝称制,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得策命加安汉公王莽以九锡。

刘钦看王莽一切作为都围绕着篡汉自立的轴心转,当今皇帝只不过是个傀儡,见太皇太后已被架空,朝政大事统归王莽裁决,忧心成疾,不久就病逝了。

刘秀兄弟们无依无靠,他九岁那年,由叔父刘良领养。

刘良在萧县任县令,他就让刘秀继续到官办学馆读书。

在学馆里,刘秀好学不倦,不懂就问,力求弄懂弄通,并有自己的见解和体会,受到先生的青睐。

一天,刘秀从先生处借了一本《晏子春秋》,只读了一遍,就能背诵如流,一时在先生和学生中传为美谈。

刘秀还常常主动帮助学友们,在学友中有很高的威信。

学馆里面,有个叫王盛的学僮,依仗其父是当朝王莽的红人,爷爷是王莽没出五服的三爷,骄横不法,浪荡成性,经常用恶作剧欺辱学友。

王盛的爷爷更是盛气凌人,住在萧县,不论军民官吏,见到他骑马路过都要拱手作揖,若不这样做,这个老东西就指挥家丁揍人。

刘秀看在眼里,恨在心头,总想找机会嘲弄这横行霸道的爷孙一番,为大家出口气。

王盛的爷爷听说县令刘良的侄儿刘秀比自己孙子学得好,在学馆里出类拔萃,心里酸溜溜的,要寻机会耍弄一番。这天,他特打发家丁请刘秀过府赴宴。

刘良见王三爷突然请小刘秀赴宴,知道来者不善,又不敢驳他的面子,只得千叮咛万嘱托要加倍小心。

刘秀也正寻思怎样能嘲弄这个老家伙,见机会送上门来,便大摇大摆来到王府。

王三爷请刘秀过府赴宴,却故意把桌子架得高高的,使刘秀既看不见酒菜,也够不上去吃,以使刘秀出丑。

刘秀进来了之后,看着这架式和老家伙皮笑肉不笑的模样,心里明白了,坐下后便用随身带的小刀慢慢地修起了筷子。

王三爷见刘秀上座无动于衷,便假惺惺地说:“三公子请多吃菜,饿着肚子回家,晚上温习功课会头昏眼花的。”

刘秀很有礼貌地答道:“既然三爷如此盛情,晚生就不客气了。”他说完,便跳到椅子上,用削尖的筷子在每个菜盘戳将起来,将戳来的菜堆满面前的碗。

王三爷见此,嘲笑道:“三公子怕是三天没吃饭吧?”

王盛接口道:“看样子不是三天没吃饭,而是从饿牢里拉出来的一般!”

刘秀微笑着回答:“我仅用了一根筷子戳菜,就像三天没吃饭的样子和从饿牢里拉出来的一般,那你们用两根筷子不晓得吃了多少哩!你们要不是把桌子架高,我早就见到你们那饿死鬼相了!”

王家爷孙弄了个大红脸。

刘秀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待吃饱后,刘秀躬身作揖道:“圣人说过,‘有来无往非礼也!’今日多谢了三爷的美餐,我有件大事要禀告哩!”

“什么大事情?”

刘秀道:“我早晨听叔父讲如今盗贼兴起,天天夜里有人被偷盗,已贴出告示让家家户户养狗,以守门户防盗哩!”

王三爷想到自己万贯家财十分招风,早养了两只狼狗守门户,听到刘秀这么一说,哈哈大笑道:“我还以为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呢?原来是养狗防盗,你看我们王府的看家狗是何等的精壮!”他边说边抛出两根骨头,便跑来两只凶猛的大狼狗。

刘秀一看,不以为然地道:“偌大一个王府养了这么两只没用的东西!俺家养的那狗可是天下少有的哟!再胆大的贼子见了也胆寒!”

“你家养的狗是什么模样?”

“不说别的,我家养的狗和其他狗连叫声都不一样。”

“你家的狗怎么个叫法?”

刘秀说:“是唧唧唧地叫。”

王三爷一听,笑道:“你别吹了!你家那狗不算好狗,好狗的叫声很大。”

刘秀问:“好狗怎么个叫法?”

王盛卖弄聪明道:“亏你还是学业尖子呢!连好狗的叫法都不懂!好狗是这样叫的——”他边说边双手放在耳朵旁上下舞动,汪汪汪地叫了起来!

门外两只狼狗听到狗叫声,也一齐狂吠起来。

刘秀拍手道:“啊!我知道了!好狗就这么叫的!那赶明日照这样叫的狗我再给你们捉一只!”

王三爷虽觉孙子王盛有失体统,又从刘秀的举止言行中挑不出任何毛病,只得皮笑肉不笑地将刘秀送出府门。

学友们听说堂堂王府请刘秀赴宴,便问究竟。刘秀便把如何嘲弄王家爷孙的前后经过一说,大伙儿笑得前仰后合。

刘秀道:“前番嘲弄王家爷孙说不定他们还不明白哩!下一回再看我的!”

“怎么办?”

刘秀胸有成竹地说:“既然能叫王盛乖乖地学狗叫,也能叫他白白孝敬我们一顿美餐;既然他爷爷摆宴席捉弄我,我也捉弄他去嘴啃泥!”

“说说看,如何行事?”

刘秀故作神秘地对学友们道:“天机不可泄露,到时候和我一齐行事去看好戏吧!”

这天,王盛下学后,又像往常一样臂上架着鹞鹰在街上横冲直撞。刘秀率一帮学友迎上去,十分恭敬地请教道:“王学兄,你臂上架的是什么鸟呀?”

王盛趾高气扬地说:“刘秀呀刘秀,别看你能够多认几个字,多背几篇文章,连这是啥鸟都不知道,真笨!”

“不知为不知嘛!不耻下问不叫笨!”

王盛藐视地说:“不笨?连这鸟叫鹞鹰都不知道,还好意思来问我!”

刘秀不气不恼,接着问:“玩这鹞鹰有啥用处?”

王盛得意地夸耀道:“它可以帮我抓鹌鹑和鸽子吃,遇到不顺眼的人,还可以啄他的眼睛。这是我爷爷花一千两银子买给我玩的,怎么样,整个学馆谁个有?”

刘秀仔细地盯着王盛肩头的鹞鹰,故作惊讶地说:“哎呀,原先不知道这鸟如此贵重,要是知道就好了。王学兄你有所不知,城外万山树林里有一窝这样的鸟,每年都要孵出十几只,前几天,我去踏青时见有几只快会飞了。这样吧!我带你捉去。”

王盛摇摇头,表示不信。

刘秀对同来的学友们说:“他不信算了,反正你们都看见过的,走,我们去捉去。”

王盛见此,说:“我也一道去!”

刘秀见王盛信以为真,就道:“我们也不会玩鸟,还不是为你好!你要去捉那鸟也行,下学后我们还没吃饭哩!等吃了饭再说吧!”

王盛一看天色已晚,忙说:“只要能捕捉到鹞鹰,走,我请你们!”

刘秀道:“怕天黑赶不回来了,你如果存心要捉那鹞鹰,看在同窗的份上,就给我们每人买份好吃的,边走边吃不误事。”

王盛捉鸟心切,就买上美食,让一帮同窗饱餐一顿。

刘秀领着王盛和一帮学友来到一片树林里,指着一棵树上的鸟窝道:“那鸟就在上面,谁抓着了归谁!”

王盛气呼呼地道:“刘小三,我管了你们美吃了一餐,说话咋不算数?要抓,我得先上去抓!”

刘秀道:“鸟窝那么高,谁上去也不保险不摔下来,你先上去抓也行,摔下来你爷爷可别找我们的事哟?”

“我抓鹞鹰上树,我爷爷会找你们啥事?”王盛边说着,边爬树去掏鸟窝。

刘秀和学友们存心戏弄这个官少爷,早在鸟窝里放了几只青蛙。

王盛手触鸟窝,几只青蛙乱蹦,他吓得一个跟头摔下来。

窝里鸟飞了。

刘秀跺脚对王盛怨道:“你看你,抢着要上去抓鸟,结果把鸟惊飞了,人也摔伤了。”

王盛看到自己养的鹞鹰也惊飞了,连声喊道:“快帮我抓鹞鹰啊!”

有几位学童去追鹞鹰。

刘秀喊道:“王盛摔得鼻青脸肿,救人要紧,去追的哪门子鹞鹰!”

天色渐晚,刘秀一伙人搀着摔伤的王盛回到城里,径直送进王府。

王盛的爷爷见孙子摔成这个样子,忙问何故。

刘秀抢着说:“王盛放学走在路上背书不小心被绊倒摔成这个样子的!”

王盛怕爷爷责怪,连声嘟囔:“是呀!是呀!”

王盛的爷爷半信半疑,问前来的学童:“真是这样吗?”

前来的学童在刘秀的眼色下,都说是的。

王盛的爷爷无奈,交待孙子在府中好好养伤。

第二天,刘秀又率几位学友去王府,正遇着王盛的爷爷骑马给王盛请郎中,见着后,他们昂首挺立,不去打恭作揖。

王盛的爷爷一见,火了,训道:“在这里,谁人见我骑马都打恭作揖,你们这伙毛童怎么不知礼数呢?”

刘秀忙上前道:“回王爷,不是我们这些学童不给您作揖,只是怕您受用不起。”

王盛的爷爷嘿嘿一笑道:“本人洪福齐天,还受不了你们这帮毛童一揖?”

刘秀正颜道:“好,我们一定照例见您骑马作揖。不过,丑话说在头里,如果您受用不起,从马上摔下的话,那就莫怪我们啰!”

王盛的爷爷冷笑一声:“真是笑话!”拍马扬长而去。

从那以后,刘秀率学友以帮王盛补功课为名,轮流跑到王府马厩里,对着王盛的爷爷骑的马,作一个揖,狠狠地打一顿棒子,再作一个揖,再狠狠地打一顿棒子。这样连续多次,那马一见刘秀和学友们作揖,便吓得乱蹦乱跳起来。

一天,刘秀打听到王盛的爷爷骑马又去庄园催租,就率学友们在路上等着。等到马儿走近了,刘秀领头上前,说了声“晚生给您请安”就打恭作揖。

那马一见学童们作揖,以为又要挨打,便乱蹦乱跳起来。

王盛的爷爷没有一点儿准备,便被摔了下来,跌得浑身是伤。

王家爷孙都躺倒了,萧县城平静了不少日子。

学友们见刘秀几次三番智戏了横行霸道的权贵,并叫他们有苦难言,打心眼里佩服他天资聪明。

☆刘秀:东汉光武中兴的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