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从吃奶到吃饭
15070800000019

第19章 钙与儿童健康

一、缺钙与佝偻病

1.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矿物质

钙这一矿物质占体重的1.5%~2%,成人人体钙含量为1200~1300克,足月新生儿含钙28克~30克(占体重1%)。人体钙的99%存在于骨骼与牙齿中,1%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平时血钙浓度相对恒定。儿童钙的每日需要量为600毫克左右,这一量比铁、锌10毫克的需要量相差很多,因此钙是常量元素。“缺钙”是老百姓的通常说法,人们通常说的“缺钙”在医学上称之为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之一,由于佝偻病的表现可以从头到脚和从内到外,再粗心的家长也会感觉得到。所以,还没有任何一种疾病能像佝偻病那样如此引起家长的重视和关注。

2.缺钙与佝偻病不是同一概念

佝偻病主要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全名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缺钙”是部分小儿膳食钙摄取不足,或是继发于维生素D不足,使钙的吸收下降。当然,也可两者兼而有之,而最常见的是维生素D不足,所以把佝偻病称为缺钙是不恰当的。由于这样的误解,一些家长给小儿吃各种各样的钙,而忽略维生素D的补充,使钙无法吸收利用。相反,补钙过多反而会影响胃肠道功能,造成小儿厌食,导致小儿便秘等。按照我国儿童保健的有关规定,出生后一年内起码应当有四次的家庭访视或去当地的儿保机构做体检,一般在4~6个月开始给宝宝添加辅食的同时应当做一个比较全面的检查,其中就包括佝偻病的早期发现和积极预防。

3.钙的食物来源

钙的食物来源首推乳类,母乳中的钙仅为牛奶的1/3,但吸收率优于牛乳,因此母乳喂养的孩子较少发生缺钙。每100克牛奶中含钙102毫克,两瓶半牛奶便可满足一个3岁以下孩子一天的钙需要量。其次为海产品,每100克虾皮、蚌肉钙含量分别为991、190毫克。再有就是菌藻类,每100克海带(干)、紫菜、黑木耳钙含量分别为348毫克、264毫克和207毫克。大豆含钙也不少,但其表皮中含有较多的植酸,会妨碍钙质的吸收,去皮后食用吸收率大大增加。有些蔬菜如菠菜含钙也很多,如能先焯后炒,去掉部分草酸后再吃,也不失为钙质的良好来源。

4.影响宝宝钙吸收的四大因素

钙的摄入:1岁的宝宝,吃奶量开始减少,而此时的辅食又过于精细,这样的宝宝的每日钙摄入大约只能满足需要量的一半。另一方面,食物中还含有许多影响钙吸收和生物利用的因素,比如膳食中食盐含量高或是吃大量动物蛋白质,则钙从尿中的丢失就多。食物如菠菜、油菜,谷物的麸皮中含有大量草酸或植酸,也会影响到食物中钙的吸收。

遗传因素:细心的家长或医生会发现有的宝宝缺钙还和爸爸、妈妈的遗传有关。医学研究证实,对钙磷代谢起重要作用的维生素D在体内必须有一种维生素D的“受体”来接受它,而这种维生素D受体在不同人群基因之间有很大差异,也就是说,一部分人天生就容易出现维生素D的缺乏,这些宝宝缺钙一般会比较明显。

运动量:由于社会的变化,一些家庭不愿意或其他原因无法坚持让孩子经常到户外活动。由于运动量下降,代谢水平降低,自然钙的吸收减少。同时由于接受阳光紫外线照射的机会减少,机体通过皮肤转化的天然维生素D就会减少。

其他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的污染、大气雾霾、可吸入颗粒等可使透过大气层的紫外线减少,造成内源性维生素D合成障碍。饮水中植酸、氟含量超标也易导致骨生成障碍。一些家庭经常给孩子服用一些“消食”、“去火”的小中成药以保证孩子健康,其实这些药物的某些成分很可能会导致钙的排泄增加。

二、佝偻病的异常表现

1.不同阶段的佝偻病表现不同

佝偻病的临床表现分为四期,活动早期(初期),表现为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睡眠不安、夜惊、易激惹、烦躁、多汗(与季节无关)。活动期以骨骼变化为主,包括枕秃、前囟门加大、方颅,乳牙萌出迟、牙釉质发育差,肋缘外翻、鸡胸,腕与踝部的环形隆起、“X”或“O”型腿。恢复期即上述症状与体征逐渐减轻或接近消失,精神活泼,肌张力恢复。后遗症期仅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在临床上很多家长带孩子来就诊时,宝宝的佝偻病已处于后两个时期。

2.宝宝出汗多的现象

关于出汗多的现象是很多家长比较关注的内容,实际上宝宝尤其在1岁以内的宝宝,自主神经(调节内脏的神经)系统还是在成熟的过程当中,因此当他一有兴奋的时候,第一表现就是出汗,其实这是一个自主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的表现,而这样的出汗一直可以到宝宝5岁。宝宝白天活动量大,代谢旺盛,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高,再加上宝宝的自主神经功能发育还不完善,转入睡眠时,旺盛代谢过程无法很快降下来,所以体内大量的热能会在短时间内以出汗的方式释放出来。

3.宝宝睡觉不踏实是缺钙吗

宝宝睡觉不踏实的原因很多,如果睡觉前活动量大、睡眠环境不好(比如太热或房间里空气不流通等),尤其是白天没吃饱等都可能导致宝宝睡不好觉。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宝宝6个月之后,单纯靠吃奶已不能满足营养需求,而此时添加的辅食如果较长时间停留在稀粥和挂面汤上,会导致能量严重不足,一般夜间睡眠大多不太安稳。因此,出汗多、有枕秃、夜间睡眠不踏实的儿童不一定都是“缺钙”或佝偻病。

4.正常肋缘外展与佝偻病肋缘外翻的区别

“肋外翻”是婴幼儿佝偻病众多体征之一,肋缘是指胸廓下方肋骨游离部分即肋弓,婴幼儿肋弓正常生理上就处于外展状态,这时由于婴幼儿呼吸以腹式为主,肋骨的前端向下移动而成斜位,这是因为肋间隙较小及膈肌较肋间肌强的缘故。因此,它是婴儿胸廓发育过程的一种生理现象,不能称它为肋外翻,更不应该和缺钙及佝偻病相提并论。

佝偻病所致肋外翻常伴有发病早期神经系统症状,病情进展可出现肌肉和肌腱松弛、严重的可致肌张力低下,受膈肌长期牵引收缩,造成肋弓缘上部内陷,形成肋软骨沟,使肋骨外翻,这才是真正的肋外翻。此病理过程产生多见于1岁左右婴幼儿。所以一周岁之内婴儿的所谓“肋外翻”往往是肋外展,属正常生理现象。

特别提示:佝偻病的准确诊断靠什么

检测佝偻病的方法很多,单靠做血液钙检测诊断佝偻病的方法不准确。佝偻病早期,血钙和血磷一般不降低,严重时才会有血钙和血磷下降,因此,血钙和血磷测定,对佝偻病的早期诊断也没什么价值。目前临床多采用测定血中的骨碱性磷酸酶,拍摄手腕部X线片或对大些儿童使用骨密度的方法来帮助诊断佝偻病,充其量也仅仅是一个参考。

一个有经验的儿科医生诊断佝偻病或其他营养缺乏症,一般都会根据宝宝的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化验、X线检查等来做出综合判断,而不是仅仅根据某一个临床表现或化验值的不正常就给孩子戴上佝偻病的帽子。宝宝的病史包括出生史,即出生体重、生长速度、喂养史,甚至妈妈在怀孕后的健康状况也很重要。

一、常见问题

1.宝宝有枕秃,囟门也大,是不是缺钙

仅仅凭这两个很难说是缺钙,要结合临床来看,如果牙齿长出来了,动作发育良好,囟门大些也不必过于担心,一般来说囟门是1岁到1岁半才闭合。枕秃是宝宝枕部头发摩擦造成的,不是缺钙专有的特征。宝宝不长牙齿,囟门又大,还需要了解宝宝的出生、喂养和生长速度等情况,然后看其他的体征,必要时还可以借助孩子手腕部X平片或骨密度检查等,把这些都结合起来考虑再判断是否患有佝偻病。

2.在室内隔着玻璃晒太阳有效吗

给孩子补充维生素D应该从天自然获得的方面来考虑。鼓励孩子经常到户外去运动,去晒太阳,有的家长在冬季隔着玻璃让孩子晒太阳,由于玻璃对阳光紫外线的阻挡往往起不到补充维生素D的作用。有的家长还有一个误区,认为只抱到外面去就算晒太阳了,我们希望晒太阳的时候应当让孩子的皮肤能够暴露,如果孩子遮得严严实实的,那这个晒太阳的效果就不是很明显。

3.1岁的宝宝补钙大半年,安全吗

儿童在不同发育阶段,钙的需要量各不相同。钙的补充并不是越多越好。专家们发现,儿童过量服用钙剂,会抑制锌等元素的吸收引起锌缺乏症,这样的患儿有异嗜癖、身材矮小、青春期性器官发育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感染等表现。另外,长期超量的补钙会引起便秘,肾脏功能不良者由于钙的排泄受影响,还有形成肾结石的危害。因此,补钙不是越多越好,多摄入钙含量丰富的食物相对安全。

4.钙、铁、锌同时补充,行吗

摄取不同钙量的锌、铁平衡实验证明,大剂量钙会影响铁、锌的吸收。但临床上按照科学剂量同时补钙铁锌会使有缺乏症儿童的三种元素能得到合理的吸收。这是因为儿童钙、铁、锌往往同时存在着缺乏的状况。在此情况下,在补钙防止佝偻病的同时,如给予补铁、补锌,可以改善小儿免疫功能,改善功能代谢,促进小儿佝偻病的痊愈。在纠正贫血的同时,由于情绪稳定,增进食欲,从而有利于钙、锌的吸收。儿童食欲增加,钙铁锌的营养状况都会得到明显改善。因此,在一定条件下,三种元素的科学组合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

二、生理与营养知识

1.维生素D的桥梁作用及其钙磷比例

维生素D是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好比我们过河,需要船或桥。维生素D能促使小肠黏膜细胞合成一种蛋白质载体——钙蛋白,钙和磷就附着在这种载体上,并随其透过小肠壁而进入血液,加速人体对钙的吸收。此外,肠道合理的钙磷比值,这个比值接近2:1时,每100毫升血液中含有的钙和磷的毫克数的乘积大于30,钙的吸收处于最佳状态,钙沉积于骨骼的矿化过程才明显地显示出来。再有,乳糖可以和钙在小肠形成可溶性糖钙络合体,穿透小肠壁进入血管。低聚糖和某些小分子氨基酸等也可以促使钙的吸收量增加15%至50%。

2.并不是所有的宝宝都要补钙

首先要明确,并不是所有的宝宝都要补钙,我们经常见到一些宝宝各方面的发育指标都很好,没有前面所提到的那些情况,精神状况好,容易抚养,骨骼发育也好,感觉孩子很硬棒,这种宝宝根本就没必要补钙。如果一日三餐能给宝宝提供足够的钙,如每天给宝宝喝牛奶或奶制品,再加上蔬菜、水果或豆制品中的钙,基本上能够满足宝宝每天钙的需要量,如果盲目补充过多的钙,不但影响孩子的食欲,大量的钙在肠道内还会影响锌、铁的正常吸收。这是由于铁、锌和钙都是二价阳离子,在肠道吸收时会互相拮抗的缘故,因此不能盲目地给孩子补充大量的钙。

3.补钙制剂的选择

选购钙剂时首先应注意的无疑是安全,一些质量不高的钙制剂中铅、镉等重金属含量往往超标,给孩子的健康带来很大的隐患。此外,钙元素的含量、钙的溶解度、吸收率及口感等也需要考虑在内。一些碱性较强的钙剂,如碳酸钙、活性钙等虽然含钙量高达40%,但可引起腹胀、嗳气、便秘等不适,婴幼儿要慎重选择。

目前市场上的主要钙制剂包括无机钙,如碳酸钙、氯化钙、磷酸钙等;有机钙,如柠檬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两大类。研究证明,不论是哪一类钙,如果儿童体内钙营养正常,吸收率一般都不是很高;儿童生长速度快,在钙营养缺少的情况下,钙吸收率还会稍高一些,但不会像宣传得那样高。

钙的最安全和有效的摄取还是要通过膳食来源,当然,如果再加上用钙强化的食物会更好。在西方国家,几乎见不到给孩子补钙的现象,而强化了维生素D和钙的食品和琳琅满目的乳制品是宝宝钙营养充足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