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从吃奶到吃饭
15070800000020

第20章 铁缺乏与缺铁性贫血

一、铁与儿童健康

1.铁元素的重要性

铁是合成人体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还参与许多生理功能。胎儿在母体时,母亲通过胎盘无私地将铁转送给胎儿,这样一般婴儿出生时体内都贮存了一定量的铁。婴儿靠着体内原有的铁及母乳、配方奶等含铁食物,可保证其造血系统的正常运行,不至于发生缺铁性贫血。当婴儿的体重和血容量相当于出生时的2~3倍时体内存贮的铁消耗殆尽,若此时未能添加一些含铁丰富的食品,小儿就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因此,6个月至2岁这一阶段是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关键年龄段。

2.铁缺乏可使孩子智商下降9%

过去人们对缺铁性贫血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它仅仅是一种铁缺乏导致的贫血症,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血红蛋白下降等。目前人们开始认识到,缺铁性贫血大多起病缓慢,开始多不为家长所注意。婴儿常有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此时可自述疲乏无力,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等。智力测验发现小儿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反应慢、智商下降。婴幼儿还可出现呼吸暂停现象,缺铁还可导致舌乳头萎缩、胃酸分泌减低及小肠黏膜功能紊乱。

铁缺乏或贫血对儿童精神、运动、行为和智力发育的影响十分普遍又十分隐蔽,因此危害极大。缺铁性贫血可影响婴幼儿的脑力和智力的发育,铁缺乏可使孩子智商下降9%。值得家长警惕的是,即使轻微的铁缺乏或贫血引起的脑组织损伤也常常是不可逆的,如再加上同时存在的生物学与环境危险因素,婴幼儿期铁缺乏导致的智力伤害可能持续到成年期,甚至终生。

3.东、西方国家婴幼儿同样面临铁缺乏症

缺铁性贫血是机体铁缺乏症的最终表现。铁缺乏症是世界各国最为常见的营养缺乏症,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营养性贫血,多见于育龄妇女和儿童。6个月后还没有添加辅食或辅食添加不合理,使婴儿需要大量的铁难以满足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一般婴儿饮食的铁含量或生物可利用率通常低于成人饮食。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婴儿贫血的程度较轻,血红蛋白甚至可在正常范围,但实际上体内已处于缺铁状态。营养学家把这种铁缺乏与缺铁性贫血的并存称之为“冰山现象”,即贫血的婴儿只是冰山暴露出的一小部分,而大部分铁缺乏的婴儿都还暗藏在水的下面,尚未被人们发现。据粗略估算,在一所幼儿园或一所学校每发现10名贫血的儿童,就还会有20~30名铁缺乏的儿童同时存在。

特别提示:铁缺乏延缓运动神经发育,损害认知能力的发展

铁缺乏的婴幼儿在精神上常处于紧张状态,有恐惧感,畏怯,比正常儿童更离不开母亲的怀抱。这些孩子常脾气变化很大,由于拒绝与外界的交流,影响儿童的学习能力,因此认识能力的发育渐渐落后于正常儿童。在与语言及学习相关的智力发育方面,表现为对外界事物冷漠,不感兴趣,不主动,注意力不集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儿童逐渐出现学习困难,最终会影响儿童的学习成绩。

二、影响铁缺乏的相关因素

1.初生时机体铁的含量与贫血的关系

正常新生儿其体内铁的含量约70毫克/100毫升,早产儿及出生低体重儿体内的铁含量与其体重成正比。故出生体重越低,体内铁的总量越少,发生贫血的可能性越大。此外,胎儿经胎盘输血给母体,或双胎中的一胎儿输血给另一胎儿,以及分娩中胎盘血管破裂和脐带结扎等情况(脐带结扎延迟可使新生儿体内铁增加),都可能影响新生儿体内铁的含量。

2.生长速度与贫血的关系

小儿生长迅速,血容量增加很快。正常婴儿长到4~5个月时体重增加1倍。早产儿增加更快,1岁可增加6倍。若初生时血红蛋白为19克/100毫升,4.5~5个月时降至11克/100毫升左右,此时仅动用储存的铁即可维持,无需在食物中加铁。但早产儿则不同,其需要量远超过正常婴儿。

3.婴儿饮食中的铁含量和生物利用率

母乳或其他乳类食品营养丰富,但此类食品中铁的含量极低。母乳铁的含量与母亲饮食有关系,一般含铁为1.5毫克/升。牛奶为0.5~1.0毫克/升,羊乳更少。乳类中铁的吸收率为2%~10%,母乳的铁的吸收率较牛乳高(缺铁时母乳中铁吸收率可增至50%)。生后6个月内的婴儿若有足量的母乳喂养,可以维持血红蛋白和储存铁在正常范围内。因此,在不能用母乳喂养时,应喂强化铁的配方奶,并及时添加辅食,否则在体重增长1倍后,储存的铁消耗完,即可能发生贫血。除母乳外,婴幼儿通常吃的大部分食品铁的生物利用率都比较低。动物食品中铁含量较高,但是儿童早期一般摄入量太少,也太晚。

母乳喂养儿于6个月后如不添加辅食,亦可发生贫血。较大儿童如果膳食中动物性食物摄入比例过于低也会导致贫血。6~18月龄是婴幼儿缺铁性贫血高发期,与婴儿开始添加辅食的年龄一致。因此,大多数国家都推荐开始给婴儿添加辅食时应先选择铁强化米粉,美国膳食协会还提出可将肉泥作为添加的第一种食物。

三、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的积极防治

1.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的隐蔽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婴儿贫血的程度较轻,血红蛋白甚至可在正常范围,但实际上体内已处于缺铁状态。这些孩子常常表现为倦怠,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或烦躁不安、易怒、厌食、消化不良,抵抗力低等。6个月贫血的婴儿在睡眠初难以安定,辗转不宁,记录分析的结果表示,这些贫血的婴儿心率变化大,心脏活动不成熟。铁缺乏的婴幼儿还常表现得反应不灵敏,有时具有破坏性行为。在运动上,平衡和独立行走的运动技能发育延迟。

2.食物中铁存在的两种形式

植物中的铁——为非血红素铁,这种铁的吸收率很低。蔬菜、大米等植物中的铁吸收率仅1%左右,在小肠的碱性环境中,植物中的鞣酸等许多有机酸容易形成磷酸铁盐和草酸铁盐而妨碍铁的吸收。

肉类食品中铁——血红素铁,其吸收与非血红素铁的吸收不同,动物食品中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在胃酸与蛋白分解酶的作用下,血红素与珠蛋白分离,可被肠黏膜细胞直接吸收,其吸收率为10%~20%,是非血红素铁的几倍乃至数十倍。

当鱼肉或其他肉类与植物食品同时摄入,则可使植物性食物中铁的吸收率增加。丰富的维生素C,可促进食物中铁的吸收。牛奶中铁的吸收率很低,食品中含铁最高的包括黑木耳、海带和猪肝等,其次为瘦肉类、豆类、蛋类等。

3.铁含量丰富食物的一些误区

蛋黄含铁不少(6.5毫克/100克),但因含磷酸较多,故吸收率仅3%,不能纠正贫血。菠菜含铁不多(2.9毫克/100克)且含丰富的草酸和植酸,故无助于纠正贫血。赤豆含铁7.4毫克/100克,红枣含1.2毫克/100克,因植酸含量多,故也不能纠正贫血。红枣富含维生素C(243毫克/100克),但煮熟后大多被破坏。乳类含铁不多,母乳铁的吸收率50%,牛奶仅10%。

一、常见问题

1.正在发育中的儿童缺铁,后果会怎样

出生后6~18个月,这一阶段发生贫血会对大脑的成长发育产生重要的、也许是不可挽回的影响。这极有可能是由于神经髓鞘形成不充分或不足所造成的,后者可能会导致神经传递和神经传导问题。许多研究显示,这些婴幼儿的神经发育及运动发育指标都很差。这种情况会从此时一直持续到至少10岁。这些缺陷大多数表现为语言能力障碍及精神运动缺陷。

2.如果宝宝缺铁,同时还会缺乏什么

如果宝宝缺铁,他还会有锌缺乏,它与身材矮小有关。如果宝宝缺铁,他很有可能有维生素A缺乏,它与儿童感染疾病和死亡率升高有关。如果宝宝缺铁,他还会有钙缺乏,它会导致儿童佝偻病。此外,如果宝宝缺铁,他们还会同时伴有其他矿物质铜、硒等的缺乏。

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以解释为,婴儿出现这些营养素缺乏的原因有很多相同之处,例如母亲体内储存不足,孩子生长速度过快,婴儿饮食结构单一,无法满足孩子快速生长的需求等。以上这些营养物质大多存在于动物肉类食品中,很多家庭不敢给孩子吃这类食物。因此,如果宝宝饮食缺铁,同时还会缺乏锌、铜、硒、维生素A,就一点也不奇怪。

3.维生素C的摄入量能促进铁的吸收吗

维生素C对于铁的吸收是一种重要的辅助剂。研究结果明确显示,维生素C的摄入量与铁的吸收之间存在着直接联系。维生素C可增强小肠中非血红素铁的吸收。重要的是,维生素C要以食物的形式摄取而不是以药片的形式,因为饮食中的维生素C要比药物中的维生素C更有效、更安全。

二、生理与营养知识

1.铁缺乏临床表现的多样化

发病多在6个月至3岁,大多起病缓慢,开始多不为家长所注意。

一般表现:皮肤黏膜变得苍白,以口唇、口腔黏膜、甲床和手掌最为明显。开始常有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此时可自述疲乏无力。

神经精神的变化:烦躁不安,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智力测验发现病儿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反应慢,智商可下降9%。

对人体代谢的影响:可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增长减慢,舌乳头萎缩,胃酸分泌减低及小肠黏膜功能紊乱。婴幼儿还可出现呼吸暂停现象。

免疫力降低:此类病人E玫瑰花结、活性E玫瑰花结形成率皆降低,其他测试机体免疫力皮肤试验反应明显低于正常,说明T淋巴细胞功能减弱。

2.儿童营养性贫血,叶酸缺乏也起很大作用

一项研究发现,营养性贫血的婴幼儿中,叶酸缺乏者的比例很高。这一发现提醒人们,婴幼儿贫血时同样存在叶酸缺乏的因素,而且叶酸缺乏小儿的贫血时间比单纯铁缺乏小儿明显延长。

对营养性贫血原因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的营养性贫血婴儿血清中的铁、铜、锌等微量元素含量降低,并且,单纯采用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时,部分小儿的疗效不佳,而同时加入锌或铜剂给予治疗时,贫血状况得以改善。这表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与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密切相关。

3.脐带结扎延迟增加婴儿铁的储存

足月儿出生后脐带晚结扎2分钟以上有益于新生儿,脐带结扎延迟可使新生儿从母体胎盘得到75毫克铁,75毫克大约是3.5个月的铁需要量,这一效应并可延及婴儿期。这种做法对低铁蛋白母亲的婴儿机体铁储存的增加更明显。对出生体重小于3000克的婴儿铁储存的增加明显优于3000克以上的婴儿。对非强化铁配方奶或牛奶喂养婴儿铁储存的增加也更为明显。

4.母亲的无私奉献

母亲妊娠期间有缺铁性贫血,与婴儿贫血并无肯定的关系,因为胎盘可将血清铁含量低的母体内的铁运送到血清铁浓度高的胎儿体中,无论母亲缺铁与否,或饮食的质量如何,输入用同位素标记的铁后,约有10%的铁进入胎儿体内。故出生时,无论母亲有无贫血,新生儿的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铁的浓度并无明显差别,与母亲的血红蛋白并不成比例。即使母亲患中度或重度贫血,婴儿的血清铁蛋白仍可在正常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