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3~6岁宝宝早教十大关健
15074900000002

第2章 怎样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既然孩子观察事物的习惯与生俱来,为什么越长大,他们对身边的很多事物就会变得越来越淡漠,显得越来越粗心,丧失了观察的良好习惯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打压了他们这种观察的热情,或者没有对他们观察的习惯进行科学地引导。

当孩子进入对细微事物敏感期的时候,那是培养他们观察力的最佳时期。要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不是让他按照成人的意图看这看那,相反,我们可以通过他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进行对其观察能力的培养,那就是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入手,通过科学地引导,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观察的方法。

满足孩子观察的需求

实际上,像小石子、枯树枝、沙粒、小线头一类的小东西都是天然的物品,不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特别的危害。相反,寻找这些小东西是锻炼他观察力非常好的一种方式。比如,当孩子手里握着一个小石子的时候,他可以观察到这个石子不同侧面的形状,它的颜色,质地,粗糙度,它在不同光线背景下的反光,它掉落时在地面滚动的情形,掂在手里的重量等等,这诸多的特性都可以被孩子轻易地观察到。因此,与其禁止他接触这些东西,不如不怕他的小手弄脏,尊重他收集这些东西的爱好,满足他的这种心理需要,这对他观察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引导孩子细致地观察

观察的机会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除了尊重孩子那些特殊的观察的需求之外,我们也可以引导他更为细致地去观察一些事物。如果孩子喜欢捡拾小石子,我们就可以跟随他的这种兴趣,在外出的时候跟他一起去捡拾小石子:“嘿!看看,我捡到一颗圆圆的小石子呢!你能找到一个比我这颗还小的小石子吗?“当妈妈和孩子双眼对视的时候,不妨来上一句:“哈,我看到你眼睛里有妈妈呢!你看到妈妈眼睛里有什么吗?“转动一下身子,你眼睛里的投影也会跟着改变。”于是,这项观察的活动就可以无限地拓展开了。

在变化中创造观察的机会

没有比看到有变化的事物更令孩子兴奋的了。育儿专家指出,一根小线头或者头发丝可以在我们双手的作用下变出无数的形状和花样,永远都不会重样。因此,当孩子手里捏着一根小线头时,难怪他会对这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东西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了。如同孩子玩线头或者头发丝的游戏一样,两个或者多个事物组合起来,给某个事物施加一个作用力,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气候条件……在运动过程中观察,许许多多的可能造就了太多观察的机会。如果总是这样引导孩子去观察,他观察的动力就不会消失,而他观察的习惯也会保持下去,自然也就不需要我们在他上学之后苦口婆心地劝说他“你要细心点,要认真观察”之类的话了。

以不同的方式观察事物

尝试以不同的方式去观察一个事物,孩子才能真正把握观察的技巧。因此,我们可以引导他从寻找相同事物入手,学会由此及彼,根据事物的特性进行归类,发现事物的相同之处,可以引导他观察相同事物的细微差别,试着找不同,让孩子的观察能力变得更加敏锐,可以引导他尝试去拆解事物的结构,理解事物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引导他去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让他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会更加深入地探求事物深层的一些意义。通过这些方式,孩子就会明白观察的意义,即便他没有办法表述出来,在这样的训练之后,如果我们再进入一个环境,引导他去观察,他的反应就会截然不同。当我们惊喜地发现,小家伙某一天一眼就能发现草丛中一根茎上长出两条尾巴、三条尾巴甚至四条尾巴的狗尾巴草,或者其他与众不同的事物的时候,又或者他一眼就看出两片相同的树叶之间细微的差别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这种引导的意义了。

培养孩子的观察兴趣

孩子本来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家长应很好地利用孩子这一天性,经常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在尽情地玩耍之中,观察万物的悄然变化。去看春天的绿芽,夏日的鲜花,秋季的果实,寒冬的落叶,去听蝉鸣鸟唱,这些都会引起孩子的兴趣和思考。同时,家长在平时要指导孩子观察,开阔孩子的眼界,充实孩子的知识和生活。比如,让孩子观察家里养的花草、小鱼,晚上带孩子观察星空,讲讲简单的星系。白天观云,看到云的流动,讲一讲“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披蓑衣”等谚语中包含的简单道理,这样做不仅使孩子从中学到知识,体验观察的乐趣,还能促使孩子多思考,从而培养和发展孩子良好的观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