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3~6岁宝宝早教十大关健
15074900000041

第41章 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在生活中,孩子能够做、应该做的事情,妈妈就应该让孩子有机会做决定。多让孩子做主做决定,对孩子自身的成长有利。

随着孩子能力的发展,孩子经常希望可以自己做事情,因为孩子知道了快乐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而得到,但是“现在你干不了”“你别摔着了”等,妈妈这些充满爱意的话却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无能,也让孩子知道了自己不用动,妈妈就会给自己带来满足。从而导致了孩子到了幼儿园,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上厕所,自己玩玩具的状况。

让孩子自己做主

孩子自己想要自己吃饭,就应该让他尝试,妈妈只要为他系上围兜即可。孩子会因此弄得满脸、满地都是饭,但不要责怪他,剥夺他学习的机会。孩子心情不好或情绪不佳时,有选择独处的自主权,这段时间暂时不要去打扰他。

让孩子自己选择朋友

有些父母在孩子交朋友方面规矩很多,而且过分干涉。孩子选择朋友,当然是依自己的标准和喜好,父母怎么能把自己的标准强加给他呢?

还有的父母限制不了自己的孩子,而当孩子带着小朋友到家里来玩的时候,就显出非常不耐烦的样子,甚至当着别人的面,朝孩子发火,说些不中听的话。这么做不仅会使你的孩子从此失去一个好朋友,而且也会深深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与其限制孩子交朋友,不如帮助孩子交朋友。如果你担心孩子交朋友会受到不良影响,事先可以提醒他,在外面交朋友,应该注意些什么,告诉孩子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父母只做善意的提醒和建议,而不加以干涉。

平常也可以引导孩子谈谈他们的朋友,这也是侧面了解孩子交友情况的一种方式。了解情况时,好的现象予以鼓励和支持,不好的现象给以提醒和建议。

培养孩子宽广的心胸

孩子就是孩子,刚才还哭得眼泪汪汪,转眼间就跟小朋友玩得热火朝天。看着孩子的笑脸,妈妈应该陷入沉思,小得不能再小的一件事,却能让两个孩子打起来,这说明什么?是因为孩子缺少一颗宽容的心。

孩子没有一个宽广的胸怀,不能够容忍周围一切不顺心的人和事情,就无法快乐地生活,宽广的胸怀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的培养和教育。在独生子女的家庭,更要注意培养孩子拥有一个宽广的胸怀,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人格。

为孩子树立一个宽容的形象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缺点和不足是人性的必然。和其他小朋友相交,相处,完全没有必要求全责备,完全可以求同存异,只要他们的缺点不是品质方面的即可。

对于朋友的缺点和不足,对于同学心情不好时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没有必要事事计较,事事都摆个公平合理。多原谅一次人,多给人一次宽容和理解,同时也就为自己多找了一份好心境,也会使自己觉得在个性完善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让孩子多与同伴交往

孩子与他人交往,才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都要犯或大或小的错误,而只有学会容忍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才能与人正常交往,友好相处。也只有通过交往,孩子才能体会到宽容的意义,体验宽容带来的快乐。

比如,称赞别人的优点,庆贺同伴的成功,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采纳别人的合理建议等。这些都能使孩子得到友谊,分享别人的成功,并使自己也获得进步。孩子的宽容之心是在交往活动中培养起来的。

鼓励孩子纳新和处变

宽容表现在对人的态度上,也表现在对事情的态度上。妈妈要引导孩子见识多种新生事物,让孩子乐意接受新生事物,承受事物所发生的变化,知道变和应变,让孩子了解各种奇观奇迹,观察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允许孩子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

孩子一旦习惯于接受新事物和应变,他对世间的事与物也就会宽容对待。妈妈必须让孩子知道,宽容是明辨是非之后对朋友的退让,不是对坏人坏事的妥协,对坏人坏事是没有必要宽容的。宽容不是怕人,不是懦弱,不是盲从,也不是人云亦云。

心胸宽广不是天生的,也要靠后天的培养和教育。妈妈首先要自己处事公平,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拥有一个宽广的胸怀,培养良好的性格和人格。

让孩子接触钱

让孩子接触实际的钱币,认识纸币与硬币,让孩子懂得面值不同的钱币代表的价值也不同。再去让孩子认识与钱有关的东西。

如父母的钱包、信用卡、存折以及随处可见的自动取款机和银行,让孩子体会钱是很重要的东西,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钱。其次,让孩子了解金钱与工作的关系,家中的钱是父母工作挣来的,是劳动成果,不能乱花。

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些零花钱。家长应教育孩子合理用钱,可以问问孩子,他最想用钱买什么东西?将孩子想买的东西列在单子上,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些东西是不是都有价值,引导孩子合理消费。家长平日可为孩子准备一个可爱的储蓄罐,鼓励孩子将零用钱存到储蓄罐里,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

放手让孩子去干自己的事

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大人一定要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的事,不要怕孩子出危险,不要怕孩子做错了,要相信孩子的能力。

孩子通过自己的实践,就能够学会独立,就能够自己去处理自己的生活,使生活成为自己的事情。孩子能用自己的力量来完成自己的事情,这就是自立。特别是到了这个年龄的孩子,独立性更强了,都不愿意大人包办代替他想干的事。

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的这一特点,把孩子的独立性视为不听话而斥责打骂,往往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孩子逐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成为害怕困难、缺乏主见、畏缩不前的人。

除了放手、支持孩子去干自己的事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还应多为孩子提供独立做事的机会,可以让孩子到邻居家借东西,到附近商店去买些小商品等,有时家长还可稍稍设置一些障碍,让孩子开动脑筋,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孩子有一种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完成某种事情的愉快心情。

放手让孩子干自己的事并不是放任不管。当孩子提出一些与自己能力不相适应的要求时,或者孩子干的事情具有危险性时,家长也不能过分迁就孩子,否则易造成孩子任性、不听话,以后还会不断提出不合理要求。家长要耐心开导孩子告诉他,等他长大了,才能做,也可以将产生的一些不良后果告诉孩子,这样孩子就比较容易接受,不会产生对抗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