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3~6岁宝宝早教十大关健
15074900000042

第42章 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今天的孩子是21世纪的主人。复杂多变,充满竞争和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要求每一位社会成员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而现代家庭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相对优越,许多事情大人包办,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免不了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这对孩子未来参与社会竞争是十分不利的,因而为父母者应从小培养孩子的“强者品质”。

生活能力促进孩子心智发展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多数父母的心态。然而,片面的教育观念导致许多家长一味地望子成龙,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热衷于各种特长教育,忽视对孩子健康成长更为重要的基本生活能力的培养,使孩子自幼受宠,依赖性强,独立意识差,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对孩子而言,劳动即是学习生活自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让孩子自己吃饭、喝水,自己洗手、洗脸,自己大小便,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收拾玩具、整理图书等等。据调查,凡是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其智力发展水平也较高。

因为,劳动可以使孩子有尽可能多的机会,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这种刺激信息传入大脑,便可获得某种智能。劳动还能训练孩子的运动器官,使动作、语言、技能等得到充分发展,对全面促进孩子智力发展有很好的帮助。

此外,学会生活自理、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孩子会干的事情越多,自信心就越强。在学习做家务中还可以让孩子体谅家长的辛苦,逐渐承担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而且,劳动能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从而保证学习的质量。

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3岁左右的孩子处于行为的敏感期,家长要抓住这个重要时机。父母应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耐心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1岁半的时候,对自己吃饭产生了兴趣。这时候,孩子手的协调动作还不完善,常常笨手笨脚把饭菜撒得到处都是,但他硬要自己动手吃。父母就顺应他的这种独立性要求,反复给他做用勺吃饭的示范,孩子跟着模仿,从不熟练到熟练,以至完全运用自如。

当然,刚开始这样做时,孩子的用餐时间会延长,进食量也会减小,但可以通过添加辅食等方法满足孩子的营养需求。待孩子学会独立用餐后,这些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孩子经过父母的训练,到3岁的时候,就能够像大人一样熟练使用各种餐具吃饭了,而且吃得又快又多。

家务劳动中培养孩子自食其力

家务劳动是培养孩子生存能力的重要教育手段。千万不要嫌孩子在劳动时碍手碍脚而剥夺孩子学习劳动的机会。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培养孩子养成劳动的习惯。

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

孩子睡觉前后,父母为他叠放被褥时,都让他在一旁看着,父母一边做,一边告诉他铺床叠被的次序,然后叫他自己动手实践。训练一段时间后,孩子就养成了自觉叠放被褥的好习惯。

让孩子学会为家庭成员服务

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个集体。家长要抓住时机积极引导孩子由自我服务转向为家庭服务,鼓励孩子做些家务劳动。

父母扫地的时候,孩子也跃跃欲试,为了鼓励他的积极性,父母可以为他准备了一把小扫帚,让他和父母一起扫,孩子干得很起劲。习惯后,一看到地上有脏东西,不等父母说,孩子就会自己拿小扫帚打扫干净。

正确对待孩子的群体生活

孩子和同伴们在一起时,常会出现争吵、打斗、抢玩具等行为,父母应该正确对待,尽量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方式解决。有的父母怕别人欺侮自己的孩子,不让他合群,结果会使孩子形成孤独、自私的心理,孩子想不到别人,更不懂得关心别人,这对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从现在开始,朋友和伙伴对孩子的影响将越来越强,到上学后会更加明显。他更喜欢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也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朋友圈子。父母对此要适应,放手让他去与人交往。他的内心世界也越来越丰富,许多细腻的情感在逐渐发展。大人要照顾到孩子的各种心理需要,对越来越像个小大人的孩子,抱着尊重、平等的态度去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