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3~6岁宝宝早教十大关健
15074900000059

第59章 鼓励孩子适当表现

现在的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不敢表现自己,这样很容易被认为是能力不足,在同伴之间总是当“跟班”。而且孩子也容易对周围的环境表现出退缩和自我封闭的行为。这样发展下去,孩子在未来竞争社会里注定要成为输家,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多表现自己。

展露社交能力的雏形

与2岁时相比,3岁的孩子已经不那么自私了,对父母的依赖也减少了很多,这是自我识别得到强化和感到更加安全的象征。

这个时候他会与别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相互配合,而不是独自玩耍。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到并不是所有人的想法都与他完全一样,每一个伙伴都有独特的性格。有些惹人喜欢,有些令人讨厌。你会发现他更加倾向于与其中的某一些孩子玩耍,并开始和他们发展友谊。在建立友谊的过程中,他会发现自己也有一些让人喜欢的特征,这种发现对他自尊心的培养具有有效的作用。

随着孩子对其他人的感觉和行为了解的增多和感知,他会逐渐停止竞争,并学会在一起玩耍时相互合作。在小组中他开始学会轮流玩耍分享玩具,即使他并不总是这样做。现在通常他可以以文明的方式提出要求,而不是胡闹或尖叫。所以,你可以尽情期望孩子玩耍时变得更加平和而安宁。通常3岁的孩子会采取轮流玩耍或交换玩具的方法自己减少争端。然而,开始时家长必须鼓励这种合作。

例如家长可以鼓励利用语言而不是暴力来处理出现的问题,在两个孩子分享一个玩具时,也可以提醒他们轮流玩耍。当两个孩子都想得到同一玩具时,这个提议是简单的解决方法,可使他开始轮流玩耍,或寻找另一个玩具和另一项活动。

教孩子如何与人交往

教孩子常用商量的语气与小伙伴说话,如“我能玩你的玩具吗”“我们一起去玩吧”;能主动热情地接受小伙伴参与游戏,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食品。这样能使孩子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激发孩子的交往欲望。

要帮助孩子使用合适的词语描述自己的情感和渴望,避免孩子受到挫折。更为重要的是亲自为他做出如何和平解决争端的榜样,如果家长脾气暴躁,应避免孩子在场时发火。否则,他感受到气氛时,就会模仿你的行为。

然而,不管你怎么做,你孩子有些时候会将他的气愤或挫折感转化成打斗。当发生这种情况时,要避免他伤害他人,如果他不能迅速平静下来,就将他与其他孩子分开。让他知道你理解并接受他的感受,但让他明白打斗不是表达这些感受的正确方式。帮助他从其他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然后建议他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让孩子学会适时表现自己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都比较内敛,对孩子的要求也是如此,让孩子从小养成内敛、谦虚的性格,而向外人展示自己成了一种不好的表现。可在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这种适时地表现是很需要的。

带孩子走出小家,鼓励他迎着外人的目光勇敢地展示自己,这个过程可能较长,孩子的表现也会有反复,家长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妨先从孩子较为熟悉的环境入手,亲友聚会是个不错的选择,面对熟识的人孩子会比较放松。比如家长可以看准时机,轻声对孩子说:“今天是外婆的生日,如果为外婆唱首歌,她一定特别高兴。”

扩大交际

一般来说,怯于表现的孩子面对众多目光只是觉得不安,并非讨厌赞美和掌声,你只要看看他们投向同伴的目光就知道了。

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扩大孩子的接触面,让孩子经常面对陌生的人与环境,逐渐减轻不安心理。闲暇时,带孩子和邻居聊上几句,帮孩子与同龄朋友一起玩耍,建立友谊;购物时甚至可以让孩子帮忙付钱;经常到同事、亲戚家串门……随着见识的增长,孩子面对别人的目光时,便会多几分坦然。

父母要时常鼓励孩子

孩子怯于表现的原因还可能是缺乏自信,担心无法获得赞赏。因此,找出孩子的特长并由此树立信心就显得格外重要了。通过唱歌、跳舞、数数、背诵古诗、讲故事、画画、模仿等形式挖掘和培养孩子在这方面的能力,先创造机会让他在家人面前展示,加以热情鼓励,树立信心。

当孩子为得到赞赏兴奋不已时,家长可以趁机说:“宝宝唱得这么好,小朋友们肯定喜欢听!”“邻居还以为我们家有一只百灵鸟呢,下次唱给大家听吧!”即使孩子一时还不能痛快接受提议也不要紧,至少心里会留下适应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