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3~6岁宝宝早教十大关健
15074900000062

第62章 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与人交往能力

玩偶手套

家长准备一只布偶手套,用粗线笔画上眼睛、鼻子、嘴巴,戴在手上,对孩子点“头”说:“你好,我是小玩偶,你叫什么名字?”或“宝宝你很可爱,我们一起玩你的小猫咪好吗?”等,并边说边和孩子做拉手等动作,并指导孩子回答玩偶的话,与玩偶拉手、玩耍等。

妈妈扮演玩偶时声音要夸张一点,提高游戏趣味性。玩偶要做得可爱,颜色鲜艳分明。还可以用玩偶给孩子唱歌讲故事。

找朋友

例如节假日或下班后,带着孩子去户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戏。

让孩子们手拉手站着,围成一个圈,其中一个小朋友站在圈子中央,父母和孩子们一起唱找朋友歌曲,中间的小朋友随着歌曲在圈子里面边走边找:“找啊找啊找朋友(边拍手边顺着圈子往前走),找到一个好朋友(手指点最近的那个孩子),敬个礼来点点头(两个孩子互相敬礼、点头),我们都是好朋友(握手)。”

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在圈子里面“找朋友”的机会,这样才能让孩子觉得自己受重视、受欢迎。

父母要想办法为孩子创造这种一起玩的条件。为孩子提供与同伴一起玩的机会,如到邻居家串门,再安排需要两人合作的游戏,如盖房子、拍手、拉大锯等,训练孩子能与同伴一起玩。让孩子与同龄孩子一起玩,给他们相同的玩具,以避免争夺。当一个孩子做一种动作或出现一种叫声时,另一个孩子会立刻模仿,互相笑笑,这种协同的游戏方式是此时期孩子的特点。孩子们不约而同的做法使他们互相默契,从而得到快乐。

保持“安静”

妈妈将孩子的玩具娃娃放在床上,盖好被子,轻声对孩子说“妹妹睡着了,我们轻轻地出去,不要吵醒她”,然后领着孩子用脚尖轻轻地走出去,轻轻地关上房门,去客厅里玩不易发出响声的游戏,如穿珠子等。

或者,妈妈和孩子可以静静地坐在沙发上,手牵手闭起眼睛,专心地听听平时不太注意的声音,如楼上楼下邻居走路时说话的声音、远处汽车的喇叭声、窗外小鸟的叫声等,过一会儿睁开眼睛问孩子:“孩子刚才听到什么声音了?”

让孩子尝试安静地坐一会儿,养成专注精力的习惯,同时这个游戏让孩子学会关心别人,在别人休息时不吵闹。

装装傻

日常生活中,父母可故意制造些幽默搞笑的场面,和孩子一起开心地大笑。例如:和孩子一起发出一些傻乎乎的声音,比如“哇啦啦啦”“蒙……”“嗯……”等,然后大家一起哈哈大笑。

或者父母可以故意说错话来逗孩子笑,比如把“电冰箱”说成“电视机”,把“鞋子”说成“帽子”等,说的时候要一本正经,旁边的人则哈哈大笑,孩子也会跟着大笑。在和孩子做游戏的时候,父母要全身心地投入,不能以敷衍的方式来对待孩子。

等价交换

带着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当孩子想玩别人的玩具时,父母可让孩子拿一件玩具与其他的孩子交换,告诉孩子:把你的小熊给某某,某某会把鸭子给你玩,看孩子会不会拿着自己的玩具去交换。

刚开始的时候,父母可先充当“另一个孩子”,拿一个孩子很喜欢的玩具鸭子,如果孩子想玩父母的玩具,不要马上给他,而是说:“把你手里的青蛙给妈妈,妈妈就把鸭子给你。”

当孩子主动将自己手里的青蛙交给父母后,父母再给孩子他想要的鸭子,让孩子懂得,想要得到什么东西,就要付出自己的东西。

这个游戏教孩子学会用适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易子而教

两个熟悉的家庭可一起带着自己的孩子外出旅游,并在旅游途中,相互交换照顾孩子,或与隔壁邻居之间进行短期“易子”活动;住在城市里的孩子可与农村亲戚家的孩子暂时互换环境,让孩子到完全陌生的环境中体会不同的生活。

这种“易子”方式有利于克服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固有的局限性,扩大了孩子的生活环境,提高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跷跷板

妈妈的大手牵着孩子的小手,让孩子坐在妈妈的脚上,用妈妈的大脚托起孩子,然后妈妈的脚上下摆动,让孩子找到跷跷板的感觉。

在游戏的过程中,妈妈一定要牵住孩子,不然孩子会摔下来。悠悠荡荡的感觉孩子非常喜欢,有说不出的享受呢。

小司机

让两个孩子一前一后站立,用一根布带结成一个合适的绳圈,把两个人套住,组成一辆汽车。前面的人是司机,手拿一个塑料圆盘子当方向盘,后面的人就是乘客。司机问乘客要到哪里去,乘客回答后,小司机嘴里发出“嘀嘀——”的声音,带着乘客一起在屋子里跑动。一段时间后,交换角色继续游戏。这可以培养合作游戏意识,发展与别人协调一致共同游戏的能力。

做个好妈妈

让孩子扮演父母,父母扮演孩子,父母学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使小性、不听话等的情景,让孩子装作大人的样子来“教育孩子”,从中学习解决家庭问题的方法,增进亲子关系。

准备好一个录像带,一些娃娃家务用具,如小锅、小铲、小碗、小勺等。然后妈妈一边做一边向孩子解说,并引导孩子模仿成人做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在与孩子玩的过程中,妈妈要经常提示孩子:“你在干什么?妈妈是这样做的。”

可以创设其他的角色游戏,如购物商店、公共汽车、孩子医院、动物园、火车站等游戏,这些游戏最能适应孩子好模仿的心理特点。

他们对这个游戏以及其他角色扮演类的游戏都是百做不厌。小朋友开始时通常会单独做这个游戏,他们喜欢扮演医生戴上听诊器给玩具娃娃看病,还喜欢喂它吃药或给它打针。等到小朋友之间相互熟悉的时候。他们就会一起来做这个游戏,并且喜欢尝试扮演不同的角色。

在游戏中他们将体验成人的劳动、生活和道德规范,学习办事的方法,锻炼社会性活动能力等。

家庭讨论会

家庭发生了意见分歧或孩子与父母想法不一致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召开家庭讨论会,让大家把意见说清楚共同讨论,利用茶余饭后10分钟左右先摆问题,可以当时讨论也可以先想一下明天讨论。3岁多的孩子基本上能说清楚问题,也可以连比带划让大人明白自己的意见,大家听清楚后,就要按照多数人的意见立个规矩共同遵守。再有意见可以再讨论,使家庭人人都可以发言,充分发扬民主。此游戏用来测定家庭是否民主,孩子是否能利用自己的权利发表意见,是否能服从大家的规定。

给老师献花

让孩子知道老师工作很辛苦:带领小朋友唱歌、跳舞、绘画、做游戏等,可以激发孩子对老师的敬爱之情。采用绘画方式,让孩子画出老师在干什么,启发孩子想一想为什么喜欢画老师,说出自己热爱老师的情感。教师节那天,父母引导孩子用各色纸折叠或剪制成几朵花,分别送给班上的老师。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孩子尊敬师长的好品德。

买糖果

妈妈准备一些漂亮的糖果。接下来,妈妈和孩子可以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一起玩“买糖果”的游戏。通过游戏,使孩子愿意重复去做与生活相关的事情,并让孩子体验与同伴或成人交往的乐趣。

做家务

周末,有很多客人到家里做客,妈妈在厨房忙着做菜,爸爸在客厅招呼朋友,孩子对妈妈嚷:“妈妈陪我玩!”“妈妈忙着做饭,哪有时间陪你玩呢?”孩子低着头没说话。看到孩子失望的表情,妈妈就对他说:“那你帮妈妈择菜好了!”孩子高兴地拿着小凳子,坐在厨房里帮妈妈择菜。“宝宝好乖呦!再看看客厅有几个人,然后帮妈妈摆好筷子好吗?”孩子兴奋地到客厅开始数:“1、2、3、4……”此时,所有的客人都拍手称赞孩子:“好棒,数得真好,还会帮妈妈做家事”。

可以收纳盒

全家人一起想出20个令大家开心的地方、事情或活动,如去公园游玩,去麦当劳,在工作学习之余度假,或仅仅是大家一起闲逛。父母将大家说的内容写在纸条上,在放进罐子。当全家人一起娱乐时,每个人从罐子里取出一张纸条,按照上面的内容去做。由于孩子的识字水平还有限,他的纸条可以由家长读出内容,然后由孩子来具体实施。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对日常生活中的社交场所更加了解。

老鹰捉小鸡

父母可以和孩子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在户外宽敞的空地上,妈妈当鸡妈妈,孩子是鸡孩子,爸爸就是老鹰。爸爸张开两臂出抓小鸡,扮小鸡的孩子用手拉住前面妈妈的衣服,妈妈则挡在孩子的前面,不让爸爸去抓孩子。

游戏开始时,“老鹰”立即捉小鸡,母妈妈张开两臂保护小鸡,孩子随妈妈左右移动,灵活闪开,不让老鹰捉到。这个游戏还可以找更多的小朋友一起玩,增加孩子与同伴共同嬉戏和合作的能力,可以促进孩子的社交能力发展。

穿门洞

这个游戏要找多个孩子一起玩,孩子们站成一排,相邻的孩子手手相牵,然后举过头顶,形成一个一个的“拱门”。然后让第一个孩子从第二个孩子开始绕起,呈“S”型绕过每一个孩子,从孩子的两手间穿过。当孩子绕过最后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去牵那个孩子的手,形成最后一个拱门。然后最前面的孩子再去重复前一个孩子的步骤。

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提高与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孩子运用一定的语言内容、形式陈述和交流个人观点的能力,是孩子语言学习和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包括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丰富的语言信息,通过生活活动、早期阅读活动、听说游戏活动激发孩子说的愿望,引导孩子学习语言表达方式、技能,使孩子养成积极运用语言表达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