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3~6岁宝宝早教十大关健
15074900000063

第63章 规范语言提高孩子表达能力

语言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先取决于语言。”可见语言与智力密切相关。婴儿期是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尽早使孩子学会语言、学好语言,是发展智力,发展口头、书面表达能力、理解知识能力的前提。语言能力的培养要从“呀呀”学语阶段开始,贯串整个孩童期。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呢?

孩子语言能力表现

3周岁的孩子当你问到他姓名、年龄时,他会自己说出自己的姓名、年龄、父母姓名。还能背诵几首喜欢的儿歌、简单的唐诗以及电视上热播的一些广告的广告词等。

当大人给孩子出一些简单的字谜时,孩子会猜出所说的谜底,有的孩子还可以学习自编谜语。玩“过家家”时,会说出互相嘱咐的句子。还可以有表情的朗诵儿歌、诗句或故事片断等。

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用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是与人成功交往的一个重要条件,0~6岁是孩子语言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其中,3~5岁更为关键期,父母们应抓住这一黄金时期,重视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

在孩子的童年时期,大胆表达自我,是一个值得无数次重复的主题。这也是培养孩子性格的一门至关重要的课程。所以父母要多培养孩子口头表达能力。孩子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原因很多,包括掌握的词汇不丰富、性格内向、讲述机会少、自信度低等,父母要分析孩子不能流利表达自己的原因,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合孩子的方法。

帮助孩子准确发音

父母首先要帮助孩子纠正发音。模仿是孩子语言学习的重要方式,想让孩子正确发音,家长应尽量排除自己发音中的方言成份,日常生活中,与孩子讲话时尽量使普通话,也鼓励孩子与同伴交流时用普通话。对孩子的不正确发音,应及时地给予纠正。

用规范的普通话

普通话直接与入学后的课文阅读、语文学习相衔接,而方言则作用不大。所以在“呀呀”学语阶段,就让孩子接触规范的、标准的普通话。力求口齿清晰、用词准确,富于表现力。并且从不用儿语,诸如“果果”、“灯灯”之类。一开始就为孩子提供第一手规范的语言“样本”。

丰富词汇,避免语言单调贫乏

用词尽量丰富多样。譬如,与“奇怪”相近的词可以说“惊奇”、“莫名其妙”、“诧异”等,用于形容“灯”的词有“五彩缤纷”、“多彩多姿”、“灯火辉煌”、“五颜六色”、“五光十色”等。让孩子学语言一开始就有个高起点。

多说重复词语,巩固强化记忆

父母要有意识地重复一些新词语,并把它放在句子中来说,不断强化巩固。此外,最好的办法是给孩子反复播放故事录音带,既省时间又学会了不少新词汇。既增强了记忆力,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多做语言游戏,玩出语言趣味

若要进一步发展语言能力,仅靠平时与之交谈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可想方设法利用散步、睡前时间做你一言我一语的语言游戏。

譬如,词语接龙,同义词、反义词抢说,组词组句,还有词语修饰,如“风”可以说成“柔和的风”、“凉爽的风”等。还有句子伸缩,“伸”就是把一句短话说长,如“他走了”这一句,轮流说“他高高兴兴地走了”,“他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走了”,“今天他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走了”,“今天上午他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走了”,反过来训练就是句子的“缩”。

尽早向阅读过渡

汉语言的词汇是极丰富的,就拿一个词来说,就有多种近义词、同义词,还有等义词。要真正掌握、精通一门语言,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阅读了。

阅读是发展语言能力的加速器,是提高书面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经过循序渐进的阅读方式,既增加了词汇量,又积累了不少知识,为写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培养语言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家长要善于针对自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抓住他的兴趣进行语言训练。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他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提高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