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好的性格是成功的开始
15084500000026

第26章 让宝宝做事“快”起来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关心宝宝的未来,给宝宝温馨的关爱,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宝宝的性格。宝宝就像是一颗小树,需要阳光、雨露还有人们的护理、修剪以及灌溉,这样宝宝在长大以后才会成才。培养宝宝果断的性格,有益于宝宝及早形成自我决定的意识,有益于宝宝性格的发展。在本章里,我们针对宝宝在日常生活常见的一些优柔寡断的行为,为父母们提出了很多改善宝宝拖拉行为的办法,让宝宝养成果断的性格,拥有雷厉风行的魄力,成就宝宝美好幸福的人生。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苦恼:怎么我的宝宝不管做什么事,都慢吞吞的,经常拖延时间,就是火烧眉毛了也一点不着急?不管是动之以情,还是晓之以礼,还是厉声呵斥,一点效果都没有,到底怎样才能让宝宝改掉这个做事拖拉的毛病呢?

有的宝宝做事情拖拉,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在因素的影响。比如宝宝贪玩、受到不应有的干扰、因为问题难以解决而犯愁犹豫,这都可能养成宝宝拖拉的习惯。这时,父母要帮助宝宝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多给宝宝一些鼓励和奖赏

表扬和鼓励比批评和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宝宝的积极动机,宝宝受到的表扬越多,他对自己的期望也就越高。

宝宝都较为看重来自外界的承认或认同,因此,要想让宝宝不再那么拖拉,父母改变对宝宝的评价是必须的。如果父母能经常对宝宝说:“你如果再快一点儿就更出色了”,“你现在比过去有进步了”,“你看你做的多快”,“做的真棒,加油啊”,“真好,现在用不着老提醒你了”。宝宝便会受到正面的外部刺激,而这些真诚的鼓励是能够打动宝宝的,宝宝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下次做事就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快点儿。

另外,为了使宝宝更有动力,当他做事的速度比以前加快时,父母还可以适当地给予一些物质奖励,比如给宝宝加一个小红星,带宝宝到公园游玩,给宝宝买他想要的玩具等等,这样常常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让宝宝知道拖拉要付出代价

很多宝宝早晨起床非常拖拉,父母急得不得了,总是帮着宝宝穿衣服、系纽扣,但是宝宝却一点也不着急,最后,父母还得赶紧开车把宝宝送到幼儿园。其实,父母这种做法正是促成宝宝拖拉的原因之一。宝宝会觉得,慢点没关系,反正迟到不了,还有爸爸妈妈呢!

当宝宝拖拉的时候,父母正确的做法是父母不要急,让宝宝自己急。妈妈不要帮他穿衣服、洗脸,可以站在一边说:“再不快点可要迟到了,我可不帮你。”这种提醒的话只说一遍即可,不要反复唠叨。

如果宝宝迟到,老师肯定会问迟到的原因。如果宝宝说“妈妈没帮我穿衣服”之类的话,老师肯定会采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对宝宝进行教育。宝宝以后就会认识到拖拉给自己带来的害处,第二天他就会自己加快速度。

让宝宝了解拖拉的后果是什么

家住河南省郑州市的一位家长反映,自己的儿子冰冰今年五岁了,上幼儿园小班,他做什么事情都很拖拉。

早晨闹铃响了,妈妈对儿子说:“冰冰,快点起床,你爸爸的车正在修理,不能送你,迟到了老师要批评的。”

儿子没事似的说:“爸爸一会儿就能修好车,来得及。”说完,冰冰蒙上被子,又睡了一会。

过了一会,冰冰说:“妈妈今天我能不能不上幼儿园?”

妈妈说:“不行,赶紧起床,再不快点可要迟到了,妈妈送完你还要去上班呢!”妈妈赶紧把冰冰拉起来。

冰冰终于起床开始洗漱了,可他一会说:“妈妈刷牙杯里的水太多了,撒了我一身,我不想刷牙了!”妈妈说:“那你就把水倒出来一点,再刷牙。”

冰冰一会又说:“妈妈我不想先洗脸,我要先洗手!”妈妈不耐烦地说:“你赶紧洗吧!把手和脸洗干净就行了!”说着妈妈赶紧用毛巾给冰冰擦了脸。

这时,爸爸打电话说:“车子还没修好。”这下他急了起来,动作立刻快了几倍,等他到幼儿园时,早已迟到了……

父母应改善评价角度,少说“慢”

父母给宝宝“动作慢”的评价,会让宝宝忽略时间的利用,长期被说成“慢”,宝宝会认为自己每次做事情的时间都很漫长,自然而然地出现太多的“小插曲”:发呆、玩耍等。因此,在幼儿园里老师有意识地夸他,今天进步了,速度比昨天快了。在家里,家长也要有意识地表扬他,并告诉他,你可以“快”起来。父母可以与宝宝玩一些小的竞技游戏,如比赛看谁穿衣服快,看谁洗澡快等。通过这些比赛,家长可以随时教给宝宝穿衣、洗漱、收拾玩具等自我服务的技巧,教给宝宝如何利用做事的先后顺序,来提高效率、安排时间等。

亲子心经

宝宝的磨蹭行为还可能和父母自身的行为有关。有的父母平时喜欢边吃饭边看电视或书报,有的父母也会因疲倦或懒惰做事拖时间,这些行为影响着宝宝,非常容易使宝宝养成注意力不集中、办事拖沓等不良习惯。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宝宝做个优秀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