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好的性格是成功的开始
15084500000075

第75章 真正的谦虚来自对自己的正视

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许许多多的人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千万不要因为生理上的缺陷或某方面的缺陷而怀疑自己的全部。看到自己的长处,勇敢正视自己的不足,才是真正的谦虚。

从3岁开始,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从生理层面进入社会层面,他们开始从外貌、性格、人际交往等方面认识和评价自己。这个过程中,怎样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呢?

让宝宝正确正视自己

教会宝宝学着正视自己

丁丁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因为老师夸他最能干,手工做得又快又好。有一天吃过晚饭后,妈妈说:“手工做得好,收拾碗筷可不一定能做好。”丁丁一听急了,非要收拾,笨手笨脚地弄了半天后,妈妈问他:“你觉得你做得好吗?”丁丁摇了摇头。妈妈又说:“所以,你还有很多不懂不会的,需要学习。”丁丁认真地点了点头。

有时候,宝宝的不足就像“鼻子上的红点”一样,别人看得很清楚,宝宝自己却不知道。父母要在合适的时候帮助宝宝正视自己的问题,并帮他及时地“擦”掉它。宝宝能够逐渐正视自己,就会拥有积极的成长动力。因为他已经成为了自己的“镜子”,他知道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

教会宝宝认清自己

可可上小学后,爸爸妈妈发现她变了,不管她干什么事情,如果不及时表扬她,或者表扬得不到位,她的情绪就会一落千丈。原来,学校搞所谓的“成功教育”,老师害怕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时候会夸大其词地表扬学生。

球球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在幼儿园总是沉默寡言,回到家里也很少说话。原来,因为他说话比较慢,有时还结巴,而且长得胖乎乎的,小朋友常常笑话他,说他是“笨球”。球球觉得自己又笨又难看,所以非常自卑。

周围人对宝宝言过其实的表扬或过分的指责,就仿佛照“哈哈镜”,会使宝宝形成不切实际的自我认识。时间长了,就失去了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正确的自我意识。带宝宝去玩哈哈镜,观察镜中自己各种变形扭曲的形象,借机向宝宝解释,别人对他的评价,有时就像哈哈镜一样,并不是真实的自己。平时,要鼓励宝宝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多跟小朋友玩耍,在这个过程中,宝宝会发现自己的能力,也会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

对待宝宝的态度和行为要一致

学龄前的宝宝处于自我意识萌芽阶段,最容易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父母很自然地成为“第一面镜子”,映照出宝宝的很多个第一次。作为重要的“第一面镜子”,父母不仅要注意积极正面评价宝宝,还要注意评价的一致性。如果父母的评价前后差异很大,或者父母之间对宝宝的评价分歧很大,宝宝便很难形成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在众多自相矛盾的“镜像”面前,宝宝会茫然,不知道真实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

其实宝宝也很棒

多多一天天长大,文静而又美丽,就像一个小淑女。但是让妈妈奇怪的是,才三岁的她在和小朋友玩耍时,竟然知道小心翼翼地应对周围的人和事,有时甚至对小朋友近乎讨好。而且幼儿园老师告诉妈妈,在图画课上,因为害怕画不好,她不敢落笔;舞蹈课时,她明明跳得很好,老师常让她给小朋友示范,可每当老师教完一个动作,问小朋友谁会时,她从不敢举手……

幼儿园常把小朋友分成好多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合作完成一组画或者手工后,交上去,完成得好的小组就能获得小礼物。多多的画画和手工都不好,经常连累她的小组得不到礼物,因此,别的小朋友不愿意跟她分到一个小组。

多多画不好画,做不好手工,小朋友不愿跟她同组,所以多多就更不愿意动手。她越来越感到孤立,连带着对自己的其他能力也产生了怀疑,怀疑自己笨,怀疑自己不受大家的欢迎。三岁孩童的思维就是这么简单,但是这种简单想法的累积,却很有可能让她形成遇到事情首先对自己不自信的习惯。

妈妈决定就从多多的画画着手改变她的不自信。一段时间后,多多对画画已经有点儿喜欢了,妈妈开始增加难度:不光要画,还要把画的东西做出来。现在,多多在画画和手工方面都是班里的佼佼者了,她还觉得自己很聪明:“妈妈,你看我还能打败你呢。”自卑,就这样不留痕迹地从她身上消失了。

亲子心经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的:“要让每个宝宝都抬起头来走路。”这意味着要让每个宝宝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要引导宝宝正确地评价自己,走出心理误区,找到谦虚与自卑、骄傲等的分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