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好的性格是成功的开始
15084500000076

第76章 示弱也是一种智慧

时下,有些家长认为,现代社会已从“适者生存”演变为“强者生存”。为了让自己的宝宝能在这个属于“强者”的社会中争得一席之地,不少父母苦心培养宝宝的强势性格,希望宝宝从小不吃亏,时时处处压人一头。其结果是宝宝过分强横,人际关系紧张,成为同龄人中“不受欢迎”的人。

针对这种现象,有教育专家指出,父母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现代社会不仅是充满竞争的社会,更是强调合作的社会,父母要更多地关注宝宝社交能力的培养,而不能一味教育宝宝处处逞强。俗话说“水滴石穿”,水并不强,却能穿石,这就告诉我们,真正的强者,是那些能屈能伸、做事有弹性和韧劲的人。

教宝宝适当“示弱”

适当“示弱”

妞妞上幼儿园以前,每天跟妈妈朝夕相处。在妞妞3岁半的时候,妈妈把她送进幼儿园插班。当时,妈妈并不担心宝宝会被同伴欺负,因为妞妞从小就是男孩子性格,很开朗也很大胆,平时跟社区里的小朋友交往也都很正常。

令妈妈意外的是,妞妞上幼儿园不久,她身上就频频带伤,看上去不是擦伤就是淤青。一天,妞妞从幼儿园回来时裤子后袋被撕了个大口子,一问,她说是被小朋友从滑梯上推下来时刮的;还有一次,妞妞高高兴兴地把新洋娃娃抱到了幼儿园,晚上回来的时候洋娃娃的衣服竟被剪得一道一道的,一问,又是几个小朋友干的;最令妈妈心疼的是,妞妞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从前开朗活泼的她也有心事了,有一天甚至眼泪汪汪地问妈妈:“妈妈,她们说我是坏孩子,会被大灰狼吃掉,我是坏孩子吗?”听了女儿的话,妈妈当时心都碎了,真想到幼儿园去警告那些欺负女儿的孩子,或者教导女儿被人欺负时要奋起反击。可冷静下来后,妈妈很快否决了自己的想法。

妞妞此前一直跟妈妈在一起,没有真正跟同龄人长期相处过,幼儿园为宝宝提供了一个学习跟同龄人相处的绝好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让宝宝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会大大提高她的社交能力。

妈妈先试着了解妞妞几次被欺负的前后经过,得知妞妞之所以被推下滑梯,是因为她想一个人玩,拦在滑梯上不让其他小朋友上来;洋娃娃的衣服被剪,是因为她老玩别人的玩具,自己的娃娃却护着不肯让人家碰一下;而被小朋友称为“坏孩子”,是因为她想加入小朋友们的游戏行列被拒绝,就生气地冲进去捣乱。听了妞妞的讲述,妈妈心里大致有了数:妞妞生性执拗倔强,遇事只知蛮干不知变通,加上从小身边缺少同龄玩伴,因而显得过于自我,不懂分享与合作,难怪受到小朋友的联合抵制了。

经过反复思考,妈妈想出的对策是,让性格强硬的妞妞学会适当“示弱”。为了让妞妞尽快学会如何结交朋友,妈妈决定以身作则地向女儿的同伴“示弱”。

在接送妞妞的时候,妈妈会热情地跟那些欺负过妞妞的小朋友打招呼,弯下腰恳切地说:“你就是小玲吧,长得好可爱啊!妞妞刚来,又比你小,你要多照顾她哟!”宝宝的心都是很纯洁、很真诚的,被妞妞妈妈几次特意“关照”之后,一般都会主动接近妞妞,不计前嫌地向她示好。因为受了妈妈的影响,妞妞也变得不再“记仇”,开始主动跟欺负过她的小朋友接触,关系很快就得到了缓和。

如今,入园一年多的妞妞已经有了很多朋友,还当上了小组长,被欺负的事再也没发生过。

做一时的强者,还是做真正的强者

当宝宝被同伴欺负排斥时,让宝宝一味退让、任人欺凌当然是不可取的,但教宝宝以牙还牙、以暴制暴肯定也是不对的。这种做法可能会让宝宝免于一时受欺,但却很可能让宝宝把暴力当成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产生“暴力崇拜”。习惯使用暴力的宝宝,在未成年时可能会觉得无往而不利,然而一旦进入规范有序的成人社会,他就会处处碰壁,甚至很容易走向反社会的极端。

如今的宝宝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宝宝都特别宠爱,看不得自己的宝宝受一点欺负,这也是不少父母对宝宝进行“示强”而非“示弱”教育的根本原因。但道理很明显,“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双方都互不相让,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玉石俱焚”。那么,父母怎么才能避免“玉石俱焚”的结局发生在自己的宝宝身上呢?那就是对宝宝进行适当的“示弱”教育。

比如培养宝宝的社交意识,让宝宝学会合作、分享。当然,让宝宝学会分享不能操之过急,如果强迫宝宝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在不适当的时候交给他人,宝宝很可能会觉得受伤和不公平。此时可以先确认他对这件东西的所有权,并让他明白他心爱的东西最终还会回到他手里。其次,不要总是以宝宝为中心,要引导宝宝多从别人的角度来想问题。比如带宝宝出门买东西时,可以和宝宝一起给家人选些小礼物;商量外出游玩时,不一定每次都去儿童游乐场,也可以选择一条大家都认同的出游线路等。此外,教会宝宝一些起码的社交礼仪也很重要。比如见面时的热情问候、接受别人帮助时的真诚道谢、犯错误时的主动道歉,以及如何对身边人表示起码的尊重,等等。正如蒙台梭利所说,宝宝只有掌握了社会交往的礼仪,才能有信心去发展他的社会性。

有些父母担心,教宝宝礼让妥协,宝宝会不会形成软弱性格?事实上,这是个观念误区,因为礼让妥协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父母要做的是,让宝宝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并且像保护自己的权益一样尊重他人的权益。只有这样,宝宝才能在集体生活中做到既不受欺负排斥,也不欺负排斥别人,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并成为未来社会真正的强者。

亲子心经

父母以身作则,适当示弱,指导多于干涉,提醒多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