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好的性格是成功的开始
15084500000087

第87章 过度责罚会磨灭宝宝勇气

宝宝被父母忽视、拒绝、责罚后,焦虑、悲伤、恐惧的情绪会深深印在脑海中,这样做不仅降低了父母在宝宝心目中的形象,而且使宝宝心理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有些宝宝从此一蹶不振,做任何事都无精打采;有些宝宝做事唯唯诺诺,惟恐又挨父母的训斥……如果父母不及时采取措施,对宝宝进行必要的心理补偿,以抚慰宝宝受打击的心理,那将导致家庭教育出现重大失误的严重后果。

一旦发生上述情况,父母应选择适当的时间、地方和方式,使宝宝的心理得到有效补偿。

处于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宝宝,不仅有自己心理活动的规律,而且还存在着不同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的心理特点。父母应该了解这一阶段宝宝的发展特点,了解宝宝的心理发展,不能单凭自己的主观意念去要求宝宝,这样容易使犯错误的宝宝在不适当的教育方法的刺激下出现逆反心理,与父母对立。

让宝宝知道为什么被责罚

必须认识到,讽刺挖苦宝宝,歧视甚至过度责罚他们,很容易使其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对立情绪,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自卑和悔恨就会变成对父母的不满和愤恨,表现出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所以父母在教育宝宝时,要善于洞察宝宝的各种细节,善于发现宝宝的优点和进步,尽力运用情感的激励作用,任何时候都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好的品德、好的行为、好的学习成绩保持下去,不断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宝宝受到父母不良教育方法的刺激后,会对父母以往的关心和爱护产生怀疑,认为父母不喜欢自己了,认为父母对自己太冷酷无情了。爱是开启宝宝心灵的灵丹妙药,父母要用暖暖的爱意去单独找宝宝谈话,化解宝宝心理的疙瘩,让宝宝感到父母的训斥是为自己好,父母是很关心自己的,让宝宝体验到父母的心理,消除对父母的不信任感,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接受父母的意见、观点和批评,从而使父母的要求转化为宝宝的自觉行为。

应该警觉的是,有的父母对自己小时候受到父母的不当惩罚记忆犹新,心有余悸。为人父母后,一旦发现自己在惩罚宝宝,或宝宝的表现类似自己的经历时就会不寒而栗,本能地终止正在发生的事情。这样,父母向宝宝传递的信息是:宝宝不用为错误而受到惩罚。这使宝宝回避了成长过程中的痛苦,不利于宝宝对社会规则的学习,造成宝宝对他人感受不敏感,社会适应困难。这种偏颇的、扭曲的心理补偿的过程,常常不被父母意识到,有时即使意识到了也会认为是理所应当,因此更值得为人父母者警醒。

家庭教育失误后对宝宝的心理补偿也是一门艺术,父母一定要注意把握好采取补救措施的度。一方面,要防止感情冲动,审慎克制,理智地分析、思考要面临的问题,寻找教育契机,选择教育方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宝宝出现问题时不能放任自流,过度迁就,但在采取批评方式进行教育时,不要为一点小事而小题大做,批评不休,而要做到遵循规律,宽严有度。

让宝宝知道为什么被责罚

豆豆上幼儿园中班了,有一阵子妈妈发现他情绪很低落,而且外公说上幼儿园也不爱跟老师打招呼了。

妈妈知道肯定是他在幼儿园调皮,被老师批评责罚了。妈妈问他:“豆豆,最近怎么心情不好呀?是不是在幼儿园被老师批评了?”豆豆看了妈妈一眼,点了点头说:“是的,刘老师批评我,张老师也批评我,还让我站着听了一节课。”妈妈问他:“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批评你吗?”豆豆说:“知道,因为我不好,老是犯错误。”妈妈说:“不是因为你不好,是因为老师喜欢你。”豆豆说:“为什么老师喜欢我,还责罚我?”妈妈说:“当你犯错误时,老师希望通过批评,能让你认识自己的错误,希望你能改正缺点,成为一个更好的孩子。如果老师不喜欢你,就会懒得理你,你犯了错误,老师也不管,那这样下去,你不就成了一个人人讨厌的孩子吗?你想想看,是不是?”豆豆想了一会,说:“噢,妈妈我明白了,老师批评我是为了我好。”妈妈说:“是啊,妈妈不也会批评你吗?我们都是为你好呀,希望你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就这样,豆豆又能每天开开心心地上幼儿园了。

责罚宝宝时应该注意什么

1.要让宝宝明白他为什么受责罚,犯了什么错误,错误的原因以及有什么危害等。责罚要在事情发生后立即进行,这样效果较好。

2.责罚宝宝,不要因父母心情的不同而改变。例如宝宝做错了事,遇上高兴就不管不问,遇上情绪不佳就严加惩罚,这样会养成宝宝窥测父母脸色行事的习惯。

3.宝宝做错了一件事,不能责罚两次,否则会伤害宝宝的自尊心。更不要威胁宝宝,这样会给宝宝带来不该有的恐怖感和不信任感。

4.根据宝宝的性格不同,责罚的方式及轻重也要不同。

5.宝宝受责罚后,要观察他的心理变化,再进行教育,指出今后该怎样做。这样的责罚,将会在宝宝的智力发育中起到积极作用。

亲子心经

责罚宝宝是父母教育宝宝的一种手段,正确的责罚会收受到良好的教育结果,切不可过分的体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