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勇敢宝贝
15091000000006

第6章 我又挨批评了

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最优秀的,他们不能忍受孩子犯错误,大到考试成绩是否理想,小到扣子是否系好、头发是否梳理好、衣服是否干净等等,一切的一切,他们都要插手。

事实上,对一些不符合父母标准的小错误,父母只需加以提醒,而不需要横加指责。过多的指责会使孩子常常处于无地自容的境地,尤其是在生人面前训斥孩子,对孩子的打击更大。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消极的自我概念,如“我不行”、“我还是不做的好”等等,埋下自卑和怯懦的种子。

妈妈的困惑

妈妈是少年宫的舞蹈老师,女儿蓓蓓自然女承母业,也被妈妈要求去学习舞蹈。蓓蓓并不喜欢跳舞,她更喜欢去大自然写生或者坐在家里看书。可是妈妈说女孩子学舞蹈可以塑造姣好的身材,没有任何决定权的蓓蓓因此不得不继续着她并不喜欢的舞蹈课程。

同学们都知道蓓蓓是舞蹈老师的女儿,妈妈也因此格外严格地要求她,每次舞蹈课对蓓蓓来说都是一场噩梦,她不知道什么时候妈妈又会用凶狠的眼神盯着她。不仅如此,每天回家之后她还要被迫进行魔鬼训练,因为妈妈希望她在班里表现优秀,不想丢脸。但蓓蓓却越来越反感,终于,她发誓再也不学舞蹈了。

一边是大声哭闹的蓓蓓,一边是以尖厉声音训斥孩子的母亲,导致这种局面的出现到底是谁的错呢。当孩子的行为出现偏差时,批评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批评的方式有很多种,方法是否合适,会直接影响到孩子能不能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诲。

有时候,孩子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父母仍然在旁边继续严厉指责,孩子原本就有的自省心又缩回去了,反而用别的理由强辩,如此一来,即使给孩子什么特别的提醒也徒劳无益。换一句话说,当小孩犯下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时,切忌在旁边气呼呼地指责、责骂,甚至于大打出手!最好先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冷静一下控制自己的情绪。等他完全平静下来后再问他:“那件事情怎么回事?”“那件事你真是做得太过分了!”孩子因为在内心已经检讨过自己了,因此会比较坦然地接受父母的意见。

性格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其着急地想改掉宝宝的诸多毛病却适得其反,不如耐心地给他们时间慢慢纠正,为什么一定要让严肃的表情掩盖住爱的光芒呢?

01 你们想要制造神童吗?

父母都希望孩子学有所成,如果能成为超常儿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神童,就再好不过了。这种情况,也造成了父母对孩子的过度教育。

中国已经进行了20多年的超常教育的研究。科学研究表明,神童是不能制造的,它包括先天禀赋和后天努力两个方面。超常教育其实是发现这部分儿童的天赋,通过后天的干预使他们的天赋更好地发挥出来,同时弥补发展中不足的部分。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经常出现关于神童的记载。在现代教育领域,有关神童的培养和教育,也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所谓“神童”、“天才”,是相对于具有普通智力的儿童而言的。根据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智力优异的儿童约占儿童群体的1%~3%。

由于智力优异的儿童的思维和行为往往与其他普通孩子有所不同,甚至会有一些古怪的、不可思议的表现,使得很多人对这些孩子的超常现象感到不可理解,觉得很神秘,因此称这些孩子为神童。其实,神童并不“神”,通过对一些神童现象的分析,可以看到,神童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智商比较高、很聪明,早期开发也比较好的孩子;还有一种是智商尽管不是十分高,但由于早期开发比较好,表现出能力很强的孩子。对于这些孩子我们并不陌生,常常可以感觉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他们聪明机灵、思维敏捷、能力很强。经常听到有些大人评价孩子说:“这个孩子特别机灵”,“这个孩子反应快,学什么都快”,就是指孩子的智力超常。仅从智力这个方面来说,我们把这些智力超群的所谓天才儿童、超常儿童也都称为神童。

对神童的鉴别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往往需要采用多指标、多途径和多种方法进行鉴别,并且要通过实施超常教育的过程来进一步验证。

所谓多指标,就是不能光看孩子的一门专长或特长来判断他是否超常,而要从知识面、记忆能力、判断推理能力等综合智力因素来判断。比如说,有些孩子3岁时能背诵很多首唐诗宋词,还有些孩子很小就能弹奏比较复杂的乐曲,显得比其他孩子要超常,但是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机械训练和反复强化而获得的。如果只具备这样的能力,并不能表明该孩子智力超常。

所谓多途径和多种方法,就是不能只凭考试或测智商来判定,而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来判断、检验和鉴别。不仅要看智力因素,还要看非智力因素。比如说,有个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对其进行语文和数学训练,上小学前认字上千,能做一、二年级的数学题。还有的孩子测智商得分也不低,这也有可能是训练的结果。语文、数学的知识可以通过训练获得,智商的测试题也可以通过模拟训练提高成绩。

因此,鉴别一个孩子是不是神童,通常要通过专家和专门系统的测试才能做出判断。超常教育首先需要对孩子实行严格的鉴别,检测其知识水平,并在脱离文化背景的情况下了解孩子的逻辑推理、记忆分析等心理学的能力。否则,让孩子接受不适合其特点的培养模式,会伤害到孩子的。

现在一些媒体宣传的育儿方案,常常让人以为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神童,每个孩子的成功道路都是一样的。这大大忽略了儿童中实际存在的个体差异,是违背科学规律的。著名的超常儿童教育专家查子秀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要因为成年人的急功近利而葬送孩子的未来。

02 惩罚过度不对,没有惩罚也是不行的

在惩罚孩子时要让孩子明白:你惩罚的只是他的错误行为,他仍然是你所喜爱的孩子,如果他改正了错误,你会更喜欢他。

行为示例 6岁的小轩总喜欢玩火,只要是与火有关的东西,例如火柴、打火机,甚至于家里的炉灶他都要去摆弄摆弄。小轩的爸爸自己也喜欢各式各样的打火机,从气体、电子式打火机到机械式打火机,甚至于还有古老的“火镰”……对于小轩玩火的行为,父母从来没有给过任何处罚,他们觉得玩火也不是什么大错,看着儿子熟练地使用各种打火机,小轩的爸爸甚至还得意地说:“瞧!我的儿子就是像我!”

一天,小轩在家里玩爸爸刚买来的打火机时,一不小心把自己的帽子烧了个洞,脸上还蹭上了不少黑灰!小轩的妈妈看到儿子的狼狈相,非但没有狠狠地教训他,反而笑得喘不过气来……又过了些日子,父母带小轩去农村的外婆家,小轩居然和几个表兄弟一起玩起火来,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外婆家的草垛已经燃起了熊熊大火!小轩的爸爸跑来,怒发冲冠,拉过小轩来就是一顿痛打!

宝宝的想法 之前我玩火的时候你都默认了,甚至还引以为傲呢,为什么这次就要打我?

你的误区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应当指责孩子不懂事吗?为什么孩子玩火得不到父母的约束、管制?难道当父母的就一点儿也不知道“玩火自焚”的道理?为什么小轩烧了自己的帽子,父母居然视而不见,妈妈还“笑得喘不过气来”?一个6岁的孩子还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父母的纵容让他以为自己的玩火行为是正确的。直到孩子一把火烧了外婆家的草垛,当父母的才如梦方醒。

解决办法 类似于小轩父母的教育行为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也不知多少父母都是如此地处理孩子的过失行为,认为“小错嘛,哪个孩子没有?能将就过去就算了”。等到哪次孩子犯的错误大了,父母就又觉得不把孩子狠狠地打一顿、骂一顿,简直不足以让他牢记教训!殊不知这样教育孩子的观点、行为都是相当错误的!这些错误的观点和错误的行为,当然只能收到适得其反的教育效果。

对于那些家有“玩火孩子”的父母,我们的忠告是:面对孩子的小错误,父母要立即纠正,正所谓“堵蚁穴而保千里之堤”。如果孩子犯下小错误,当父母的不能立即纠正,一旦孩子犯下大错误便后悔莫及了。父母们应该知道,尽管小孩的判断能力比不上大人,但是他们区别好与坏的能力还是有的。如果孩子犯了错误,在他的意识里,他会感觉到自己做了错事。此时,父母应当抓住孩子“我犯错了”的心理,立即进行有效的教育和行为上的纠正,这样一来孩子就不会再犯这类的错误。

惩罚原则

究竟应该怎么惩罚孩子?什么样的“错误”必须受到惩罚?科学的教育建议是:惩罚孩子的前提是肯定孩子。每个孩子都有值得父母赞扬的优点,当父母要惩罚孩子的时候,内心里首先要相信孩子还是好孩子。同时,父母也要在惩罚时把内心感受跟孩子说清楚,让孩子知道他在父母眼里并非一无是处。

1 犯错后立即惩罚

一些父母常常说:“看我回家怎么收拾你!”“你等着,等你爸回来了有你好看了!”这些话对孩子来说会起到两种作用:要么诚惶诚恐,只想赶快逃离家庭;要么不当一回事,把父母的话早忘了。这就无法起到惩罚作用。所以,当你发现孩子做错了事,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2 平日要把你对孩子的要求讲清楚

有些父母平时很少和孩子谈要求,即使谈了也未必清楚明了,总觉得自己明白的孩子就一定明白。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的理解力和成年人之间是有差距的。所以,父母们要把自己的希望、要求、规定都对孩子讲明白,并且与孩子达成共识甚至是约定好。这样,当孩子违反规则时便可以适当惩罚他。

3 惩罚之前可以先对孩子进行警告

小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肯定不如成年人,因此,父母务必慎用惩罚。在惩罚之前告诉孩子,如果再不改错就要受惩罚,这样可以给孩子一个自我纠正错误的机会。

4 要向孩子说明惩罚的原因

在对孩子进行批评之前先给孩子讲道理,让他明白为什么惩罚他,这样有利于改正错误。如果孩子在迷迷糊糊中被惩罚,他会感到很委屈,也达到了惩罚的目的。

5 惩罚前后一定要一致,要说到做到

如果告诉孩子,因为他犯了错而惩罚他,不允许他去看最喜欢的电影了,你就一定要做到,说话算数。不要一时心软又改变主意,那样将使你所说的许多话都失去效力。

6 惩罚不再“翻箱倒柜”

有些父母爱唠叨,孩子一旦犯了错,就忍不住把孩子过去做错的事情再拿出来数落一番。在父母没完没了的唠叨声中,孩子往往已不记得自己的哪一个错误才是需要惩罚的了。

7 惩罚要适度

父母给孩子的惩罚,要因人因事而定。有些孩子性格内向比较敏感,对这样的孩子,也许瞪他一眼或者冷落他一会儿他就受不了了;而有些孩子则比较皮实,即使父母打他的屁股他也不觉得怎样。因此,父母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他是怎样的孩子,以免惩罚过轻、过重或无效。另外,父母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惩罚孩子,如果在公共场合,或者孩子所犯错误不那么严重,就不要用过于严厉的方法对待孩子。

8 惩罚要对事不对人

父母之所以要慎重使用惩罚方法,是因为不当的惩罚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巨大的伤害。因此,建议父母们在惩罚时要让孩子明白:你惩罚的只是他的错误行为,他仍然是你所喜爱的孩子,如果他改正了错误,你会更喜欢他。

03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爱孩子就不要放任孩子,不要溺爱孩子。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如果孩子做得差,家长就一定要给孩子适度的处罚,这样孩子才能更健康的成长。

卡尔·威特的教育

教育家卡尔·威特的父亲为了培养儿子的善行,下了很大工夫,从小就给儿子讲从古至今名人的各种故事。在威特稍长大一些以后,父亲就给他背诵各种道德诗。德国有很多讴歌仁爱、友情、亲切、有度量、勇气、牺牲等方面的诗篇,威特很早就能很熟练地背诵许多了。

由于受到父亲的鼓励,幼小的威特立志要一辈子多做好事。不过,毕竟是孩子,有时小威特也会在无意中做一些“坏事”。在威特3岁时,有一次家里来了好多客人,他们和威特海阔天空地聊着。这时老威特养的一条狗跑了进来,小威特像其他孩子那样,一把拽住狗的尾巴,把它拖到自己身边。他父亲看到了就伸手揪住威特的头发,而且拽住不放。小威特也吃了一惊,把拽着狗尾巴的手放开了,这时他父亲也把手放开了。父亲对他说:“威特,你喜欢被人这样拽着头发吗?”威特红着脸说:“不喜欢。”“如果你不喜欢这样,那么对狗也不应当这样。”

威特的父亲不仅赞赏孩子的善行,对孩子的恶行也予以适当的惩罚,是为了让威特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使他成为一个心地善良、感情丰富的人。

合理管教两原则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总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和错误,因此一定要对他们进行合理的管教,就像威特教育孩子一样,在孩子做错事时,就一定要运用处罚的手段来教育他。

一方面,管教是必须的,但过于严厉的管教往往容易扼杀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防碍孩子的自尊人格的形成。美国有一个美丽的少女患有忧郁症,是由于在童年时期经常遭受父亲的残暴殴打。有一次,她半夜不小心尿了床,父亲就用尿湿的床单包住她的头,并且把她的头塞进马桶。这种强烈、充满敌意、过分且出人意外的处罚,给这个孩子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以致长大以后她一直无法从梦魇中复原。

另一方面,孩子也是有判断力的,放任孩子也很容易让孩子觉得父母不够关心自己。当孩子知道自己犯了错时,不管是因为他的自私自利或是冒犯了别人,他也会期待父母做出适当的反应,毕竟父母象征着每个孩子所想要的公平、法令和秩序。父母若对孩子不管不顾,孩子也就不会尊重父母,觉得没有必要听从父母的话。因此,作为父母,你的责任就是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改变他的行为和思想方向。如果奖惩不分的话,孩子对行为的认定势必跟着摇摆不定,无所适从。

运用适度惩罚

无论是奖赏或惩罚都应有同样的程序和原则,作为家长运用处罚以前,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是“适度的原则”,然后才可能实施真正有效的管教,才能在奖励与惩罚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既不至于伤害孩子,也不至于放纵孩子。

适度处罚的前提应该有一个事先设定好的合理的界限,以制度和规定方式确定下来,并加以公布。这些规定应该在孩子违反之前就讲清楚,一定要让他清楚地知道父母的期待和理由。当孩子的举动已经表现出来了,父母也看到这样的行为了,做父母的首先就要辨识这种行为是否违反已经确定的制度,是否应该受到惩罚。在处罚之前一定要指明孩子所犯的错误,让他们自己掌握问题,保证他们的尊严不会受伤害。

另外,家长们还应注意的一点就是,当孩子犯了错误,不得不进行处罚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有权威性。就像老威特处罚儿子时一样,让孩子知道你是严肃的,而且你提的要求将是伴随着惩罚或奖赏的。

如果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管也管不了,那就说明在平时管束孩子的时候,他们没有很好地建立起自己的权威,无论孩子听没听你的要求,你都没有进行相应的奖励与惩罚,使孩子觉得父母的话,听不听都一个样。

其实这种权威性是通过日常的细微言行和举动树立起来的。比如父母在管束孩子时标准要保持一致,这样孩子可以建立起统一的行为标准。如果爸爸说可以去做一件事,而妈妈说不可以,这样会搞得孩子无所适从,无法建立自己的一套行为标准。所以,即使妈妈对爸爸的管束持有异议,也最好先答应孩子,之后在孩子不在场时再与爸爸进行讨论。这样做,也可以树立起父母双方的权威感。

注意事项

1 按孩子的性格选择一种恰如其分的处罚方式

变得更加固执、蛮横。

2 惩罚要及时,父母的态度要一致

处罚的轻重、方式应考虑孩子的性格特点。性格内向的,又不是故意做错事的,惩罚要轻些,口气要尽量温和些;性格外向的,故意恶作剧的,要适当地加大处罚。但这种处罚方式不能过严,不能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一定要把握好分寸,把握好“度”,做到适可而止,绝不可以强制强,否则,孩子会教育学家认为,在孩子刚犯错误之时惩罚孩子最为适宜,时间拉长了,孩子就很难去反省自己的错误。惩罚孩子最忌父母态度不一致,一个扮“黑脸”,一个扮“红脸”,这样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反倒给孩子带来心灵创伤,身心得不到正常发展,孩子也永远不会改正错误。

5 处罚不能一味严苛

3 处罚孩子要就事论事

千万不要无休止地重提孩子过去的错误,或提出与此无关的事加重处罚,这样会引起孩子的厌烦情绪,产生对抗心理,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4 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处罚要尽量避开他人,

处罚后要善于给孩子爱。惩罚孩子是为了教育孩子,没有父母想真心伤害孩子的。孩子一旦有悔改的意思,就要热情地去拥抱孩子,平心静气地告诉他,父母惩罚他,是针对他的错误行为,只要改了,父母照样疼他、爱他,使孩子真正感到父母依然对自己好,从而增强改正错误的勇气,避免给孩子造成心灵上的创伤。

孩子也和大人一样,有自己的自尊心,最讨厌别人出他的丑。在面子丧失的时候,孩子可能本来想承认错误的意愿也会被剥夺,从而使其行为转向相反的极端。

处罚孩子是为了爱孩子,因此一定要掌握处罚的度,千万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动辄处罚,那样只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04 帮助孩子学会欣赏[训练]

训练目标 在家里创造一种友好的氛围。

训练分析 给孩子做一些肯定的表示,表明父母注重到了孩子的积极行为。给孩子准备一个用彩色手工纸做成的写有表示肯定评语的小象征物,请不要忘记在上面写上孩子的名字。在孩子不在的时候偷偷藏在一定的位置。最好每个星期都让孩子经历一次。

适宜年龄5~6岁

训练方法

可爱的字条

请您用彩色手工纸裁出不同的形状——红色的玫瑰、金色的太阳花、绿色的三叶草等等,孩子每星期都收到一次写有问候语的这种彩色象征物,比如:谢谢你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你的房间真整洁!我很喜欢你给我讲的故事!你的手工做得太漂亮了!……请您把这些可爱的字条放在桌子上、大衣口袋或书包里,放在他们能看到的地方。然后跟孩子说:“今天我给你准备了一个惊喜,在家里有一些角落里有我想说给你的话,请你去找一下玫瑰、太阳花、金龟子和红苹果。找到后请拿过来让我念给你听,你希望每星期都收到这样的礼物吗?”来给他们一个惊喜,孩子会非常高兴的,他会整个星期都在等待这些小字条。

讨论:

1.你喜欢这个游戏吗?

2.你能制作一些卡片送给你的爸爸妈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