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东线:大崩溃
15093800000010

第10章 走向覆灭的1944

进入1944年,德国武装部队迎来了更为严酷的考验。当年1月1日,东线德国陆军还有2528000人。但在随后的冬春季战役中,东线陆军不仅被赶出列宁格勒以及乌克兰大部地区,其兵力也减少到234万人(1944年4月1日统计)。这是开战以来的最低纪录!托了春季泥泞的福,德军获得了短暂的休整时间。再次补充了大量新炮灰和返回的老伤兵后,东线陆军兵力在6月1日恢复到262万人,另有至少85万仆从军。实力相当于去年秋季的水平。为了进行防御战,德国后方向东线送去了大量的强击火炮,甚至直接配属给一些步兵师。相对来说,东线装甲师的坦克数量却普遍不如去年夏季。

差不多同期,西线接受了一些从东线撤下来的残破装甲师。经过补充,这些师恢复了精锐部队的面貌,组成为拥有近2000辆战车的庞大装甲军团。与此同时,西线陆战兵力已近90万人,相当于东线仆从军的人数。至此,德军在东西两线都建立起强大的重兵集团,可以在盛夏与更强大的敌人放手一搏。

可仅仅二十多天后,规模空前的红军夏季攻势却将德军最后的强盛阵容打得七零八落!短短数周内,曾不可一世的中央集团军群就被俄国蒸汽压路机碾成碎末。炎炎夏日下的东线大地顿时淌满了鲜血!当几十万德军或身陷火海、或举手投降、或仓皇东顾而西逃之际,后方的统计部门也陷入混乱。7月1日的东线陆军兵力报表五花八门,数字从不到200万到216万再到超过220万。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只是大放血之夏的开始,灾难还在继续不断地接踵而来:7月,北方和北乌克兰集团军群遭到重创;8月,南乌克兰集团军群主力被毁灭。一个紧接一个的沉重打击下,东线陆军兵力持续下降,不断打破并创造着最低纪录:8月1日下滑到210万4千人;9月1日进一步减少至202万2千人。

如果说,1943年的德国官方统计好歹还能反映损失的基本规模,到了1944年,特别是“大放血之夏”,就连这也很难了。以德国第9集团军为例:白俄罗斯战役中,该集团军遭受了毁灭性打击。战斗开始后不到一周的6月28日,集团军司令官自己就承认:“第9集团军事实上已经终结”。7月初中旬,第9集团军已有7个将军自杀或当了俄国人的俘虏,所属部队大都被标明为“下落不明”,成千上万的官兵不是横死沙场就是被拖到莫斯科去示众。逃出来的集团军司令部几乎无兵可用,只能编入预备队。直到7月底才在华沙方向获得一批新部队而获“复活”。但最初划归其名下的第73步兵师也很快被打垮,连师长都被俄国人抓了去。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就在第9集团军被打得几乎全军覆灭之际,上报的战死人数(6月20日—8月31日间),居然只有2955人;同一统计显示失踪者为64762人,其中一部分可能已经战死(也许比正式上报的死者还要多若干倍);而战伤者只有13957人,说明逃出包围圈的“幸运儿”不多。

明眼人不难看出,上述统计的战死人数少得近乎荒唐!但换个角度考虑,和一些国家“找不到就算死了”的统计方法(东方国家比较盛行这一套)不同,德国人的原则或许是“找不到依然视为活着”,对战死的认定标准很高。所以碰上这类被围歼的战役,大量战死者因为情况不明,可能被列入“失踪”、“下落不明”,甚至干脆被遗漏掉,上报的自然少得可怜。

不过呢,也有些德国学者喜欢将这些既没有列入阵亡名单,在俘虏名单里也找不到的“下落不明者”,解释为被俘后在战场上遭到了杀害。应该说,杀死俘虏的事情在东线的确很常见,德军和苏军都干过不少。问题是,如果一个德国集团军真的战死不到3000人就会全面崩溃且大部被俘,那未免也太对不起大家对其战斗力的高度评价了。所以笔者还是认为“下落不明者”大部分是战死的。

建立在不准确报告基础上的德国官方材料,不可能就灾难的规模得出准确且完整的结论。按照他们的统计,在连续惨败的6、7、8三个月间,东线陆军作战损失90万人,其中死亡和失踪人数超过57万。但据1999年发布的新资料,这三个月里东线德军仅死亡者就接近59万(战时数字只有7万多)。另有数十万人落入苏军之手。大大超过了战时统计。另据德方资料,在1944年夏秋战役中,东线德军共有60个师被歼灭,还有十几个师被重创,其他的大量师团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杀伤。综合分析来看,德军的实际损失可能更高,但其准确规模还很难估计。

被歼灭师团分布如下:

中央集团军群26个师(含3个装甲步兵师);

北乌克兰集团军群5个师;

南乌克兰集团军群16个师;

编成外被歼13个师(含7个警卫师)。

据德国官方材料,1944年前10个月内,东线损失高达169.7万人。同期的补充却只有96.7万。其中6、7、8三个月的补充仅21.4万人。巨大的差额已无法弥补。德军不仅损兵折将,还丧失了大量轻重武器和技术装备。6、7月间,就有2260辆(含435辆重型)德国坦克和自行火炮在东线“报销”,同期得到的补充只有1950辆。战车损失大大超过了库尔斯克装甲决战期间的1943年夏季。东线陆军的大炮数量也从6月1日的7080门跌到8月1日的5703门。德国空军也没有逃过这次浩劫。德国官方资料显示,6月至10月,苏德战场上损失了3650架德军飞机。相当于把6月份拥有的飞机全部损失还有多!

1944年6、7月间东线的战车损失和补充

三号坦克24(16)

四号坦克266(347)

“黑豹”258(236)

“虎”177(92)

强击火炮878(875)

自行火炮657(384)

注:括号内为补充数

当东线经历大放血之夏的同时,沉寂了四年多的西线也迎来了美英军的大规模登陆。在诺曼底地区爆发了激烈的攻防战,最终以德军的失败告终。8月25日,巴黎被西方军占领。根据相同来源的德国战时统计,西线陆军在6、7、8三个月间共损失了288695人。虽然相对同期东线的90万伤亡,西线还只能算“小头”,但在沉寂了四年多时间后,以1944年夏季为起点,所谓“第二战场”还是开辟出来了。此前,战神和历史已经慷慨地送给德国人3年时间,让他们可以将绝大部分陆军和相当一部分空军,外加从各“盟国”那里拖来的大批炮灰都一股脑地集中在东部战场,并一次又一次地从西线抽调强大预备队来挽救危如累卵的战局。可是三年时间过去了,德国人没有取得胜利,反而屡战屡败,被赶出了大部分俄国领土。当这场拖延太久的战争进入1944年夏天时,第一次面临真正的两面夹攻的德国军队就只能自认倒霉。在剩下的未来不到一年时间里,德军依然可以动用大部分陆军和俄国人拼命,但从西面涌来的美英军的巨大威胁却已无法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