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影响一生的保健计划
15096200000019

第19章 一、心理健康才会有生理健康

(一)情绪是健康的指挥棒

一个健康的人处于愉快状态时,生物钟运转正常。若精神状态不好,终日闷闷不乐,或时常急躁暴怒,就会使内脏器官失调,发生胃痉挛,血压升高,还特别容易引起心脏病。

情绪还会引起许多器官系统乃至微观的失衡,如:蹙眉、瞪眼、虎脸、切齿、掩面,可使身体内部遭受损害。人体生病的外部原因,就是外来因素的干扰。“精神刺激”是外来因素中比较强烈的一种干扰。

不良的精神刺激能引起人体脑功能紊乱,使大脑不能有效地调节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平衡关系,从而导致人体内脏各器官的功能发生紊乱,由此而引发出很多疾病。

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如溃疡病、胃病等,会因精神受到刺激而发生病变或者病情加剧。

不良情绪的刺激还可以干扰人的免疫系统,减少抗体的产生,使人容易受感染,促发免疫性疾病。

神经系统的一些疾病也和精神刺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恶性的精神刺激能够引起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等。癌症的发病,也多半是因受精神刺激所致。

有些慢性病如哮喘、心力衰竭、神经性头痛等,亦可经精神刺激“一手策划”或由它诱发而致病。

癌症的发生也和情绪有关。据资料报告,81.2%的癌症患者在病前都经历过恶性生活遭遇;66.9%的患者曾有过不良情绪的表现。不良情绪还可促使胸腺退化,扰乱T淋巴细胞的正常发育,抑制抗体反应和吞噬细胞的功能,减少干扰素的产生,为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打开了方便之门。尤其是一些性格内向,表面逆来顺受,过于压抑自己情感,而内心却怒气冲天、痛苦挣扎的人,折磨久了,势必会影响肌体免疫功能,增加致癌的危险性。

疾病是死亡的加油站,它对长寿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稳定的、良好的情绪可增强肌体的抗病能力。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在精神上遭受一次重大的创伤或打击,要缩短3~5年寿命。生气、激动、愤慨、恼怒、暴跳如雷,实际上是对自身的最大摧残。

让你的计划更完美的细节

情绪和人的身体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个人身体健康,往往会表现得精力充沛、心情愉快;相反,如果长期疾病缠身就很容易感到抑郁。因此,积极锻炼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是情绪饱满和安定的基础。

(二)七情不调百病生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志变化,是肌体的精神状态。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的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但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就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由于它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称“内伤七情”。

怒则气上。这是指过度愤怒会使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临床可见气逆,面红目赤,呕血,甚至出现昏厥卒倒。

喜则气缓。这一观点包括缓解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个方面。在正常情况下,欢喜可以缓和情绪紧张,使营卫通利,心情舒畅。《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先达,营卫通利,故气缓矣。”但暴喜过度,对身体也有害,可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集中,甚至失神狂乱等症状。

悲则气消。是指过度悲忧,可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肺气耗伤。

恐则气下。是指恐惧过度,会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临床可见大小便失禁。恐惧不解则伤精,发生骨酸痿厥、遗精等症状。

惊则气乱。指突然受惊,以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惊慌失措。

思则气结。指思虑过度会伤神损脾,结果导致气机郁结。

七情致病,是直接影响相应的内脏,使脏腑气机逆乱,气血失调,从而导致各种病症的发生。七情的致病有以下特点:

1.影响脏腑气机。七情致病,主要影响脏腑气机,使气血逆乱,导致各种病症的发生。其中主要有: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2.直接伤及内脏。七情过激可直接影响内脏生理功能,而产生各种病理变化,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病理变化。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3.情志波动,可致病情改变。情志活动的异常,既然能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机,而导致疾病的发生,那么,对已患的疾病就必然有所影响,可使病情加重,加速恶化,甚至导致死亡。

俗话说:七情不调百病生。因此要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这对于防治疾病是十分重要的。

让你的计划更完美的细节

凡事都应有个度,情绪也应如此。癌症的发生,其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情绪严重失调。我国古代的医学家早就已经指出:忧思恼怒,会使人体的气血运行不畅,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调,久而久之,就可能演变成为癌症。

(三)做一做心理平衡操

在现代这个高效率、快节奏而又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里,人们想保持心理平衡是件很困难的事。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让自己的心理始终处于一种失衡状态,这对我们的健康肯定是不利的。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心理处于一种健康而良好的状态中呢?专家给你的几点建议,相信可以给你提供参考。

1.自己不要过分苛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尤其是一些不切实际的理想,无论你怎么努力可能也无法达到,这样便会终日忧郁。还有些人,做人做事都要求十全十美,对自己的要求近乎吹毛求疵,结果受害者最后还是自己。因此,为了消除这种挫折感,还自己快乐的心情,平时就应该把目标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这样就可以尽心尽力地做事,当达到自己的目标时也会感到由衷地高兴,心情自然就会舒畅了。

2.别把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人

一些人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一旦对方无法满足自己的要求,就会大失所望。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优点和缺点,为何要强求别人迎合自己的要求呢?这是将自己的“标准”强加于别人。

3.发怒之前先想一想

当我们勃然大怒时,就会做出很多错事或失态的事,事后后悔。其实事后后悔,倒不如事前加以自制。

4.别把烦恼闷在心里

当有烦恼的时候,不要把所有的烦恼都埋藏在自己心底,要找人倾诉一下,否则只会加剧自己的苦恼。而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告诉给你的知己或朋友,心情就会顿感舒畅。

5.不要给自己太大负担

不要企图在同一时间内做很多事,这样只会给自己增加负担。学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只做一件事,减少自己的精神负担,这样完成任务以后也会很有成就感。

6.学会帮助别人

自小我们就知道,助人为乐是快乐之本,帮助别人,给别人带来欢乐,也可使自己忘却烦恼,并且能够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种做法叫做“落井下石”,绝非君子所为。

7.保持一颗淡泊的心

不要处处与人竞争,处处把他人作为竞争对象,这会使自己经常处于紧张的状态之中。其实,只要你不把别人看成对手,别人也不会与你为敌。否则你就会感到“惶惶不可终日”。

让你的计划更完美的细节

当生活中遇到一些尴尬或难堪的场合时,若一味埋怨和逃避往往会使自己心态越来越坏。不妨自己调侃一下自己,通过自我贬低而达出奇制胜之效果。从而使心理达到一种高层次的平衡。

(四)看心理医生不是丑事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许多心理热线应运而生,一些心理学专家定期举办讲座,综合医院先后开设了心理门诊,这一切都已经不足为奇了。但是本应起辅助作用的各条心理咨询热线铃声不断,各种心理健康讲座人满为患,而本应占主导地位的心理门诊却成了“配搭儿”,落了个“门前冷落车马稀”。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的观念问题。

1.有时候看心理医生很必要

健康从来就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一直是互相影响的。很多人认为心理的问题不是“病”,甚至认为是个人的“丑事”而百般掩饰,讳疾忌医。其实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人们解除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和适应能力。

心理不健康有两种情况: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平时所说的精神病),这两种情况都需要看医生。尤其是心理问题,更要及时向医生咨询。不少心理疾病是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而造成的。有些人对看心理医生还心存顾虑,怕别人知道后面子上过不去。其实,专业心理医生会把为来询者保密作为最基本的职业准则。另外,打电话咨询或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心理治疗也同样有效。对于患有抑郁症和一些隐私性较强的心理障碍的人来说,电话咨询的治疗效果也很明显。那些不能或不愿去看心理医生的人,完全可以打电话或上网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是医学中的一个分支,有着严谨的诊疗程序。心理医生也不是单纯地讲道理,他们是运用心理分析等医学手段寻找心理问题的症结,加以疏导治疗,必要时还得结合药物治疗。所以当你觉得自己的心理出现了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不妨去看看心理医生。不要认为只有精神病才会去看心理医生。

2.出现心理问题,找心理医生帮忙

出现心理疾病,最好找心理医生帮忙。目前,社会上有心理咨询和心理医生两种职业,到底该找谁呢?专家认为,一般性的心理失衡现象,可以向心理咨询师倾诉咨询,而当心理问题过于严重时,就需要找心理医生进行对症治疗。对此,应当有所认识,走近心理咨询,提高我们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让你的计划更完美的细节

当你觉得要看某个心理医生时,可以先在网上搜寻医生的名字,一般成熟一些的心理医生都有很多痕迹可以从网上得到。比如,医生的职业背景,有哪些执业资格,受过何种训练,写过什么东西,咨询经历有多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