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运动是最好的医药全书
15101600000005

第5章 晨练的概述

晨练是活力之源

适当的晨练是“活力之源”,是一天活动的首次启动,具有“开关效应”。晨练可使人全天充满活力、生机勃勃,能增强幽默感及艺术感染力,起到愉悦心情、减少焦虑、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从而可增强人体生物钟的有序性。适量晨练,微汗即止,效果更佳。

体育运动专家说,早晨锻炼10分钟相当于晚上锻炼30~45分钟,不仅如此,晨练对身体和体内器官非常有益,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晨练可使人在整个白天甚至24小时精力充沛,思维敏捷。

(2)晨练能调动体内能量,使人一天心情愉快。

(3)晨练可增强体内器官的调节功能。

(4)晨练能增加食欲,使所吃食物养分被充分吸收。

(5)晨练使人的生物节律正常运行,身体不会出现内分泌紊乱等问题。

(6)晨练可改善睡眠质量,减少焦虑和失眠。

短时间的晨练看不出明显的效果,但数月之后,就会看到运动和不运动之间的巨大差异,经过锻炼的人将会更加享受生活。

晨练的最佳时间

在适宜的时间进行晨练,可促进细胞新陈代谢,调动身体功能,增加抵御疾病的能力。

很多人觉得越早起来锻炼身体越好,于是常常在天没亮就开始进行户外运动,当听说太早锻炼身体不好后,又有很多人开始选择晚上锻炼身体,其实这两种选择都不科学。专家认为“朝五晚九”正是植物呼吸时间,这时周围环境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对健康不利;而在日出之后日落之前则不一样,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空气中的氧气浓度相对较高,能满足锻炼时人体耗氧量的补充。

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空气中的污染物明显增多,尤其在冬季,早晚比较凉,因此最佳晨练时间也发生了变化。研究证明,一般情况下每天有两个空气污染高峰期,一个为日出前,一个为傍晚。特别是冬季,早晨和傍晚往往会有逆温现象,上层气温高,地表气温低,影响空气上下对流,近地面的工业废气及汽车尾气等有害污染物不能向大气上层扩散。如果在这两个时间段运动,呼吸被污染的空气不能达到健身目的。每天上午10点与下午3点左右空气相对洁净,为一天中两个运动健身最佳期。提醒大家,要关注大气污染指数的预报,调整锻炼时间。

另外不要为了锻炼而锻炼,要根据当天的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情况,决定是否要锻炼。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注意每天的天气预报中对晨练指数的评价。晨练指数主要是综合风力、风速、温湿度等基本的气象因素对晨练适宜度的评价,共分为五个级别。其中第一级别表示各种气象条件均好,是最适宜进行晨练的情况;第二级别相对于第一级别会有一些气象变化,例如风力稍微大一些,或者是温度、湿度有一些增加,但是整体上不会有明显的变化,这种是较为适宜晨练的情况。以此类推,第五级别就是指各种气象条件都不是很好,不适宜进行晨练的情况。

除了注意晨练的时间以外,每个人还要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状况确定运动的方式和运动量的大小。例如中老年人在冬天就要减少清晨户外活动的频率。

晨练的讲究多

(1)“晨练”应从一睁眼开始,醒后不要马上起床,而要“懒床”五分钟。以使生物节律由慢转快有个适应过程。此时可搓脸、转睛、揉腹、叩齿、提肛及“梳头”(以十指当梳子,实为头部按摩),并进行“心理沐浴”,即想想高兴欣慰之事,以快乐来迎接新的一天,“在快乐中起床”。

(2)晨起后应饮一杯开水(凉白开水或温水),以稀释血黏度,排除体内聚积的毒素,以起到“内洗涤”的作用。然后排便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大肠对肠内毒素的重吸收。

(3)晨练不要在空腹或饱腹状态下进行,可吃些食物,如面包、牛奶、鸡蛋及水果,吃至半饱后到户外进行晨练。

(4)不要三四点钟就爬起来去晨练,然后再回去睡“回笼觉”。这样会使生物钟错乱,导致疲劳或早衰。因为日出前地面空气污染最重且此时氧气也少,日出后绿色植物开始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吐出氧气,空气清新。

(5)晨练结束后不要立即进食。晨练运动时全身血液重新分布,胃肠蠕动减弱,各种消化液分泌减少,如果晨练后立即进食,由于血液要同时满足胃肠消化、体力恢复、正常的思维意识等多种生命活动,所以用于消化吸收食物的酶、消化液和能量就大大减少了,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胃肠道内食物的积滞,影响胃液分泌和消化吸收功能,从而导致胃溃疡、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多种胃肠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