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运动是最好的医药全书
15101600000053

第53章 运动治疗女性痛经

女性痛经的症状

痛经为妇科最常见的病症之一,是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常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者可影响生活质量。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总数的90%以上,继发性痛经是指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

原发性痛经女性青春期多见,常见在初潮后1~2年内发病。疼痛多来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个小时,以行经第一天疼痛最剧烈,持续2~3天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通常位于下腹部耻骨上,可延伸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有的女性会伴有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做相关妇科检查时,报告结果为未见异常。

继发性痛经在已婚或已育女性中多见,指生殖器官有明显病变者,如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肿瘤等病症。30~40岁左右的女性易患继发性痛经,严重的痛经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会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女性痛经的原因

原发性痛经除体质、精神原因外,主要与病人分泌期子宫内膜内前列腺素含量过高有关。月经期子宫内膜破碎,前列腺素被释放出来,刺激子宫肌肉强烈收缩,使子宫内压力增高,局部血流量减少,造成子宫缺血、缺氧,从而引起疼痛。所以痛经经常发生在有排卵的月经周期。另外,子宫颈管狭窄,子宫位置过度后屈或者前屈,子宫不正常收缩,导致经血外流不畅,引起痛经。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心理压力大、久坐、经期剧烈运动、受风寒湿冷侵袭等,均易引发痛经。

中医认为痛经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发作。

治疗女性痛经的运动处方

运动能够增强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减少子宫淤血,运动还可以增强体质、器官功能,有助于体内毒素的排出,缓解女性痛经症。经常运动可促进血脉流通、气机调畅,有效预防和治疗痛经,让女性摆脱痛经困扰。行经期的运动要讲究科学的方法,要注意运动的时间不能过长,速度要放慢,运动量要减少,一般以不感到疲乏为宜。

下面介绍几种运动来预防和治疗女性痛经:

(1)坐在床上或椅子上,将双手搓热,一手轻轻按摩小腹部,另一只手按摩腰部,先自上而下按摩,再左右按摩,以局部微热为宜,力度要轻。每次2~3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

(2)仰卧在床上,自然屈膝,先做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缓缓隆起,呼气时腹部缓缓收紧,同时咬紧牙关,提肛,每分钟做6~8次呼吸,每次时间控制在3~5分钟。伸直双腿仰卧,双腿屈膝抬起,同时收腹,收腹运动做10~30次,行经前3~5天至行经期间进行,每天早晚各做1~2次。

(3)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两脚交替进行左右摆动,摆动的幅度由小到大,速度由快到慢,循序渐进;两分钟后,恢复站立姿势,两膝关节微微弯曲,腰胯放松,左右扭转腰臀部,扭转幅度和速度逐渐变化,连续扭转30次;站立,两手叉腰,两腿下蹲,下蹲时全身放松,站立时肛门和阴道收缩,连续重复上述动作20次。

(4)双脚自然分开,略比肩宽,双手十指交叉,放在身体前侧,双臂保持平直,向前向上提起,举至头顶,转为掌心向上,手腕与脊背尽力伸展,保持3~5秒,放松全身,双手分开并缓慢放下。此动作重复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