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心摆在嘴里沉不住气的人在冷静的人面前最容易失败,因为急躁的心情已经占据了他们的心灵,他们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的处境和地位,更不会坐下来认真地思索有效的对策。
心中有浩然正气,自然使人尊崇,说话有分量;而心中傲气冲天的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自然使人反感,认为此人目空一切,必难成大器,于是对你爱理不理的,倘若惹恼了人家,灾祸可能也就不远了。
中国有句俗话说:“言多必失。”它的意思是,一个人总是滔滔不绝地说话,说得多了,言语中就自然而然地会暴露出许多问题。例如你对事物的态度,你对事态发展的看法,你今后的打算等等,会从言语中流露出来,被你的对手所了解,从而制定出相应的策略来战胜你。
另外,一个人有时心情不愉快,讲起话来不免会愤世嫉俗,讲出许多过头的话,招来很多麻烦。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句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大多的灾祸是从自己的言谈中招来的,因而慎言可以少祸。
言谈的灾祸,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身边的人和事评头论足,这种不考虑后果的高谈阔论,惹怒了上司和同事,就会埋下灾祸的导火线;二是在众人之中鼓唇弄舌,搬弄是非,像长舌妇一样,今天道东家长,明天说西家短,这种缺少修养的言谈,极有可能遭到报复。说话能把握分寸,说得恰到好处,是一种修养、一种水平,既不能喋喋不休,口若悬河,又不能该说话时却沉默寡言。可见,言谈能反映出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涵养功夫。
所以,每逢开口说话,不管是什么内容,都要注意别让别人产生自己被比下去的感觉。
比如,有人约了几个朋友来家里吃饭,这些朋友彼此都是熟识的。主人把他们聚拢来主要是想借着热闹的气氛,让一位目前正陷入低潮的朋友心情好一些。这位朋友不久前因经营不善,关闭了自己的公司,妻子也因为不堪生活的压力,正与他谈离婚的事,内外交困,他实在痛苦极了。来吃饭的朋友都知道这位朋友目前的遭遇,大家都避免去谈与事业有关的事。可是其中一位朋友因为不久前赚了很多钱,酒一下肚,忍不住就开始谈他的赚钱本领和花钱功夫,那种得意的神情,连主人看了都有些不舒服。那位失意的朋友低头不语,脸色非常难看,一会儿去上厕所,一会儿去洗手,后来他赶早离开了。
因此要提醒你,与人相处,切记不要在失意者面前谈论你的得意。一般来说,失意的人较少有攻击性,但别以为他们只是如此。听你谈论了你的得意后,他们普遍会有一种心理——恼恨。这是一种藏到心底深处的对你的不满。你说得残唾横飞,不知不觉已在失意者心中埋下一颗仇恨的炸弹。
失意者对你的怀恨不会立即显现出来,但他会透过各种方式来泄恨,例如说你坏话、扯你后腿、故意与你为敌,而最明显的则是疏远你,避免和你碰面,以免再见到你,于是你不知不觉就失去了一个朋友。
随意自夸、口无遮拦几乎是骄傲自满者的通病。这种致命的弱点不仅暴露了自己的内心情感和意图,而且会使很多人心怀不满或恼恨不已。试想,如果别人的不舒坦是因你而起的,你还会得到好处吗?所以说,人应该把自己高人一筹的某些东西适当地隐藏起来,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修养问题,心气太傲了,真的容易吃大亏。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正是这个道理。
生活中,有的时候,我们也要牢记“言多必失”的真理,话太多了难免会给自己招来一些麻烦。
沙皇尼古拉一世平定了一场由自由分子领导的叛乱,判处领袖李列耶夫死刑。当绞刑开始时,绳索断裂了,李列耶夫猛然摔落在地上。在当时,类似这样的事情会被当成是天意,犯人通常会得到赦免。
李列耶夫站起身后,向着人群大喊:“你看,他们甚至连制造绳索也不会。”
一名信使立刻前往宫殿报告绞刑失败的消息,并说:“陛下,李列耶夫这样说:‘你看,他们甚至连制造绳索也不会。’”听到这样的话,沙皇说:“那么,让我们来证明事实相反。”第二天,李列耶夫再度被推上绞刑台。这一次绳索没有断裂。
聪明人的嘴藏在心里,愚蠢人的心摆在嘴上。
用言语搭起相识的桥梁
大家萍水相逢,素昧平生,有的人感到拘束,羞于启齿;有的人找不到谈话的话题,无法开口。他们或局促地站在一边,拘谨而尴尬;或欲言又止,说不出口;或说话生硬,让人误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没有胆量,信心不足,从而缺乏和陌生人交谈的勇气,因此在与陌生人交谈时应首先树立自信心。
当我们有了自信心,下面就面临着一个找话题的问题。一旦找到合适的话题,就能使谈话融洽自如。好话题,是初步交谈的开端,深入细谈的基础,开怀畅谈的关键。
如何寻找和陌生人交谈的话题呢?你不妨从天气、籍贯、兴趣和衣着等方面着手。
例如:“你故乡是哪里啊?”“杭州。”于是你就顺着杭州往下发挥:“那是个不错的好地方呢,不但风景美丽,住在那儿的人也颇富文人气息。”“是啊,咱们杭州……”如此你就轻松地让对方打开了话匣子。或者,你可以说:“今天天气真好,如果能外出郊游,一定很不错。”“你喜欢爬山还是游泳?”“我喜欢爬山……”顺势类推,绝对能找出源源不断的话题,甚至觉得意犹未尽呢。
一位打扮靓丽而时髦的女郎在一个首饰店的柜台前看了很久。售货员问了一句:“这位女士,您需要买什么?”
“随便看看。”女郎的回答明显缺乏足够的热情,可她仍然在仔细观看柜台里的陈列品。此时售货员如果找不到和顾客共同的话题,就很难促成这笔生意,可能会使到手的生意溜走。
细心的售货员忽然间发现了女郎的上衣别具特色:“您这件上衣好漂亮呀!”
“啊。”女郎的视线从陈列品上移开了。
“这种上衣的款式很新颖,是在隔壁的百货大楼买的吗?”售货员满脸热情,笑呵呵地继续问道。
“当然不是!这是从国外买来的。”女郎终于开口了,并对自己的回答颇为得意。
“原来是这样,我说在国内从来没有看到这样的上衣呢。说真的,你穿这件上衣,确实很吸引人。”
“您过奖了。”女郎有些不好意思了。
“只是……对了,可能您已经想到了这一点,要是再配一条合适的项链,效果可能就更好了。”聪明的售货员终于顺势转向了主题。
“是呀,我也这么想,只是项链这种昂贵的东西,怕自己选得不合适……”
“没关系,来,我来帮您参谋一下……”
聪明的售货员正是巧妙运用了语言这门艺术,搭起相识的桥梁。然后顺水推舟地引导那位陌生的女郎,最终成功地推销了自己的商品。
人际交往中面对众多的陌生人,你只要主动、热情地同他们说话、聊天,并在话语中逐渐摸索、试探,总会找到投机的话题。
与陌生人初次交谈,窘迫心理在所难免,我们应该努力树立自己的信心,培养自己的勇气,找准和对方谈话的“切入点”,这样就能让对方打开“话匣子”,从而也达到了你的目的。
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
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卖什么就吆喝什么。”应用到社交场合就是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如果一个人不分场合地说话,那不仅不会有好的人际关系,还可能因此吃大亏。
你若想受人欢迎,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否则就会破坏交际效果。
在不同场合中,人们对他人的话语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并表现出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如,在小场合和大场合,家庭场合与公众场合,人们对于批评性说法的承受能力有明显的差异。
正因为受特定人际关系和场合心理的制约,有些话只能在某些特定场合说,换一个场合就不行。同样一句话,在这里说和在那里说也有不同的效果。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说什么,怎么说,一定要顾及场合、环境,才有利于沟通。不顾及场合的心直口快是不值得提倡的。在社交场合说话,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在思想上强化场合意识。
有些人在思想上没有场合意识,不管什么场合他都习惯从主观意识出发。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样往往会冒犯别人。
小刘和小李平时爱开玩笑,几天没有见,一见面一个就说:“你还没有‘死’呀?”对方也不计较,回一句:“我等着给你送花圈呢!”两个人哈哈一笑了事。后来小刘因病重住进了医院,小李去医院看望,一见面想逗逗他,又说:“你还没有死呀?”这一次,小刘变了脸,生气地说:“滚,你滚!”把他赶了出去。小刘正在病中,心理压力很大。而小李在病房里对着忧心忡忡的病人说“死”,显然是没考虑场合,人家怎能不反感、恼火?其实,小李说这话也是好意,想让对方开开心,只可惜他在思想上缺乏场合意识,不该在这种场合开玩笑,才闹出了不愉快。
这个事例说明,有些人说话所以惹恼人,并不是他们不会说话,而是场合观念淡薄。所以,对于这些人来说,当务之急在于增强场合意识,懂得不同场合对说话内容和方式的特定限制和要求,时时不忘看场合说话。
(2)要充分利用特定的场合讲话。
克林顿之所以能当上总统,与他的绝佳口才有很大的关系。在1992年10月15日第二次电视辩论中,辩论现场只设一个主持人,候选人面前都没有讲桌,只有张高椅子可坐,克林顿为了表示他对广大电视观众的尊敬,一直没有坐,并且在辩论中减少了对布什的攻击,把重点放在讲述自己任阿肯色州州长12年间所取得的政绩上。克林顿的这种以柔克刚、彬彬有礼的做法,立即赢得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好感。
最后一次电视辩论中,克林顿潇洒的姿态,敏捷的论辩与幽默机智的谈吐使他大出风头。他在对布什的责难进行了有效的反驳以后,很得体地对广大电视观众说:“我既尊敬布什先生在白宫期间的为国操劳,又希望选民能鼓起勇气,不墨守成规,接受最佳人选。”话音刚落,掌声雷动。
充分利用特定的交际场合,可以为你增添无穷的魅力,从而使你的社交能力进一步加强。
(3)要自觉摆脱谈吐上的习惯性。
人们的言行往往带有一定的习惯性。这种习惯性使他们说话时来不及考虑就脱口而出,造成与场合的不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