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男孩为何要穷着养女孩为何要富着养
15103600000002

第2章 男孩为何要“穷”着养,女孩为何要“富”着养

男孩自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被赋予了种种责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男孩又被赋予了一个值得骄傲但又比较沉重的称呼——“顶梁柱”。父母都有颗望子成龙的心,都希望男孩要有强健不屈的精神;要有潇洒得体的举止;要有威武健康的体魄;要有宽广博大的胸怀;还要有高瞻远瞩的思想和君临天下的气度。但究竟如何教育,才能真正让男孩成为这样的人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忽视了“穷”对男孩的意义,所以在满足孩子很多物质需求的同时,却忽视了孩子精神上的“穷”教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富”对男孩是陷阱,“穷”对男孩才是财富。

“穷”着养的男孩遇事临危不乱

能够做到临危不乱的男孩,在面对困难时往往表现出大将风范。临事之时,从容不迫,面不改色,尤非庸常之辈所能及。这种能力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从小“穷”着养的男孩,有着直面困难的的勇气;从小“富”着养的男孩,往往习惯于让别人来为自己包办。

临危不乱是勇敢、坚强、智慧的集中体现。它的培养离不开在困难、挫折、失败和厄运中的磨砺。而男孩又有着好战的天性,家长可以把这种力量转化为其前进的动力。

家长应该鼓励男孩去战胜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遇到问题的最初阶段,男孩会不知所措,也有可能会因受到伤害,产生抵触情绪,而丧失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但这是一个男孩成功向男人转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所以男孩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首先就应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善于在失败中总结教训,在成功中积累经验。

林浩是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二年级学生。

5·12地震发生的那一刻,班上正在上数学课。林浩刚跑到教学楼的走廊上,就被楼上跌下来的两名同学砸倒在地。他的班级有31名学生,汶川里氏8.0级地震发生后,只有10名左右的学生逃生,而其中两名学生是林浩救出的。

原来,小林浩在倒塌的校舍自救后,马上用弱小的身体将一名昏迷的同学背了出来。随后,他重返已倒塌的校舍又背出来一名昏迷的同学,并被塌方砸伤了胳膊。

林浩在被记者采访说:“那个同学压在我背上,我怎么都动不了。当时,垮下来的楼板下,有一个女同学在哭,我就告诉她,不要哭,我们一起唱歌吧,大家就开始唱歌,是老师教的《大中国》。唱完后,女同学就不哭了。后来,我使劲爬,使劲爬,终于爬出来了。”

林浩的家庭并不富裕,但是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培养了勇敢、冷静、智慧、有责任感的品质。林浩能够战胜困难,是赢在了父母对他的教育上。他不是在父母的溺爱、包办下成长,而是生活在独立、勤奋的家庭环境中。从物质上来衡量,林浩过的是穷日子,但也正是因为从小被“穷”养着,才使他具有面对灾难临危不乱的勇气。

对待人生中的挫折,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男孩能够坚强地面对,可是倘若孩子从小就不知道挫折是何物?又怎能有一颗坚韧的心去面对呢。所以他们只能在挫折来临的时候,手慌脚乱,要么大声地呼喊着“救命”,要么就直接逃避。

2006年2月《环球时报》曾经报道过,一个5岁男孩救母的故事。这个男孩名叫萨契利,年龄为5岁。

这一天,他妈妈凯瑟琳驾车带着他和8个月的弟弟赶往父母家。在利镇的266号公路上,不幸发生了。凯瑟琳在摸手机时,车子一下失去了控制。慌乱中,凯瑟琳的汽车左侧重重地撞在树上。前后车窗都被撞碎,车门挤压变形。凯瑟琳当时就晕了过去,头上鲜血直流。孤立无援的小萨契利先爬到车后座,解开弟弟身上的安全带,然后抱起弟弟从车里爬了出来。他徒步走了将近1公里,敲了3户人家的门。而南希正是他求助的第三户人。

当南希打开家门时,她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个1米高的小男孩,光着脚,一脸恐惧,泪流满面,门廊上放着一个哭泣的婴儿。男孩冲着她大喊:“我妈妈在公路下面!”

听完萨契利的讲述,南希跳上车前去援救。消防人员也随后赶到。凯瑟琳被送往哥伦比亚医疗中心重症监护室。在昏迷了10天后,她终于睁开眼睛说话了。

事后,萨契利接受了记者采访。他挺着小胸脯说当时他只有一点害怕,因为他认为“男孩子什么都不怕,女孩子才可以害怕。”前来协助的警员和消防队员都夸他是个小英雄。亚拉巴马州消防局长说:“他很小却知道怎么做,是他救了妈妈的命。”

在这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灵验了。因为萨切利家境并不贫穷,五岁也没到应该“当家”的地步,却能够临危不乱,从容面对,究其本源,是平时耳濡目染的结果,得到的是“男孩子什么也不怕”的教育,所以在关键时候就能做出“不怕”的举动。在中国很多家庭并不富裕,但仍在全身心地来呵护“小皇帝”,不是含在嘴里怕化了,就是捧在手心怕坏了,这样下去恐怕长大后是成不了大器的。

这能怪天真无邪的孩子吗?北非的瞪羚从刚出世到站起来只要半个小时,在这段时间母瞪羚在旁边决不会去帮助它,完全要靠自己站起来;小海龟出世后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投入大海的怀抱,才能躲避海鸥的袭击,完成生命最初的洗礼。今天的家长不能剥夺男孩经受挫折的机会,父母也不要因为“爱他”而把他与风险和挫折隔离开。男孩在父母营造的舒适环境下生活得越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就越少,以后接受生活挑战时他的表现就越脆弱。

“穷”着养男孩,不光是在物质上给予男孩考验,更多的是对男孩品质的磨练。这两个例子提醒了家长,不要娇惯孩子,不管家境如何,都要对男孩严格要求,不姑息享受和依赖等不良习惯,鼓励男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父母应该将现实早一些还给孩子,让他们先适应生存环境再尝试着去改变自己。这样做不仅使男孩有了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的能力,也会增强他的自信心。在男孩自己做事情的时候,家长恰到好处的帮助,更能鼓励孩子,激励他更好地奋发向上。

当然,男孩的力量无法与困难对抗时,家长也应适时给予帮助,防止男孩受到不必要的伤害。父母应适时适当地将危险后果告诉男孩,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来教育男孩,让男孩从不同侧面了解事物的本质。当然,让男孩了解的危险后果应有选择,注意适可而止,更不能吓唬男孩,造成负面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让男孩真正学会如何去思考和分析事物,如何去从容面对这个大千世界。

“穷”着养男孩,不光是在物质上给予男孩考验,更多的是对男孩品质的磨练。

2

“穷”着养的男孩懂得自强不息

有人说:因为饿我们才有饿的欲望,因为有饿的欲望我们才有寻找食物的动力。“穷”着养的男孩,懂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穷”着养的男孩懂得珍惜现在拥有的,明白未来的努力方向。成功没有捷径,而那些成功人士也一定有饱经风霜的经历,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自强不息是指一个人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人要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做一个有志向的人,无论命运怎样安排,都不要屈服,要努力拼搏,因为胜利属于永远自强不息的人。

“穷”着养男孩,要有丰富的精神境界。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种自强不息的个人心态对自我认识和提高有着重要作用。“穷”着养的男孩在磨砺中,不断地对自己提出要求,不断地战胜自己,或是为了生存,或是为了满足对胜利的渴望。

“穷”着养的男孩懂得自强不息,因此他们有着明确的目标。他们有着远大的理想,并且为了完成理想,不断地充实自己。从竞争角度,不前进便是后退。能够自强不息的男孩,会精力充沛,直觉敏锐,有着健康的情感。

在历史上并不缺少“穷”着养的男孩,他们大多出身贫寒,但通过自强不息最终取得了成功。

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其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苏秦刺股:战国时期,苏秦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锥刺股”的故事。

车胤囊萤照读:车胤,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车胤自幼聪颖好学,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成为知名学者。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他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这些人在成功之前,都经历了很多的磨难,接受了很多考验。在同样环境中,有的人可以充分运用外力为自己的生长汲取营养,长得更健壮,逆境而生。有的人遇到困难就会萎靡不振,自哀自怜。温室里的树苗是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的。“富”着养的男孩,家长尽力满足他们所有的要求,甚至很多父母认为:决不能让孩子受自己受过的苦。家长这样的做法,无疑让男孩失去了自强不息的动力。

生而富贵,遂不思进取,纵情声色,穷奢极欲。这是形容魏晋南北朝时的门阀士族。氏族阶级作为特权阶级,过着安逸的生活,随着文化优势的丧失,经济特权也随之失去,在科举制度的催化下,门阀氏族走向衰落不可避免。纵观历史,近百年来清政府的腐败,丧权辱国,使旧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深受外国侵略者的欺凌。在国家和民族已到了濒临灭亡的边缘时,诞生出了许多为探寻救国救民道路的有志之士。他们生于乱世之中,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周恩来12岁那年,因家里贫困,只好离开苏北老家,跟伯父到沈阳去读书。

在租借地,他看到了一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向两个穿黑制服的中国巡警哭诉,旁边还站着两个趾高气扬的洋人。原来这位妇女的丈夫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巡警不但不扣住洋人,还说中国人妨碍了交通。周围的中国人都忿忿不平,心怀正义感的周恩来拉着同学上前质问巡警:“为什么不制裁洋人?”巡警气势汹汹地说:“小孩子懂什么?这是治外法权的规定!”说完走进巡警局,砰的一声把门死死关上。从租界地回来,周恩来心情很沉重,他常常站在窗前向租界地方向远远地望着,沉思着。

一次,校长来给大家上课,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读书?”有的说:“为明礼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有的说:“为父母而读书。”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当问到周恩来的时候,他清晰有力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震惊了,他没料到,一个十几的孩子,竟有这样大的志气。

儿时的经历使周恩来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并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着民族的解放。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周恩来带领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他也成为一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全国人民敬爱的好总理。

相比之下,今天的男孩成长在和平年代,从牙牙学语时就被过多的溺爱包围着;从蹒跚学步时,就被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当男孩长大之后,家长竟然发现男孩学会的不是自强自立,而是学会了依赖和懒惰;学会了享受,忘记了拼搏。于是“富”着养的男孩,走了弯路,碰了壁。此时的家长是否会想起中国的那句老话:“自古富家多败儿!”

“穷”着养的男孩懂得自强不息,因此他们有着明确的目标。他们有着远大的理想,并且为了完成理想,不断地充实自己。

3

“穷”着养的男孩有钢铁般的意志

“穷”着养的男孩在现实的生活中学会了把困难当做前进的动力。拥有钢铁般意志的男孩,能够健康全面的成长。如果没有钢铁般的意志,那么勇敢坚强、奋发向上、自信乐观等品质,都将成为海市蜃楼。钢铁般的意志作为男孩成功的基石,必将帮助他克服重重挫折。

是否拥有钢铁般的意志,是父母培养男孩成才不可忽视的问题。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但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如今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优异,但却忽视了意志力的培养。没有坚强的意志,男孩就很难拥有与挫折抗争的勇气和决心。现在一些在学业上有所建树的年轻人,内心却是脆弱的,是经不起失败的人。

近几年学生自杀比率有所提高,甚至是被大家看成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也存在着这种问题。出现这样的情况,社会有责任,学校有责任,家庭有责任,但这些自杀者本身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日本心理学家发现自杀和自杀者的心理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软弱型和未熟型的性格和自我性强、欲求难以满足以及耐性差的人就容易产生自杀的念头。不少学生经不起“挫折”,也不积极改善本人的心理状况,最终选择了自杀来逃避问题。

从小培养男孩坚强的意志,才能够比一般人更有勇气去迎接困难、挑战困难、战胜困难。人生不顺,坎坷颇多,但这种经历也是一种财富。

狄更斯幼年,家境十分贫寒。他的父亲因负债累累,无力偿还,被关进监狱,10岁的他也被迫住进监狱。小小的年纪便饱经了羞辱和折磨,监狱里的阴森恐怖,在他脑海里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为了养家糊口,狄更斯12岁便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受雇于一家鞋油作坊。作坊主将这个小童工当作招揽生意的活广告,站在当街的玻璃橱窗中,向顾客和行人展出。饱受屈辱和饥寒的他,每月只能在取得工资后去狱中探望一次亲人。但这种痛苦的生活环境,没有压垮他,反而更激发了他对被压迫的穷人和不幸儿童的同情心,对不公平的社会现象的憎恨。他把自己的经历通过文字的表达和加工,终于创作出了《大卫·科波菲尔》、《雾都孤儿》等世界名著。

狄更斯在挫折、磨难中锻炼意志,增加了自己的能力。他从不屈服于不幸,而是更加大胆、更加积极地向不幸挑战。贝多芬曾经说过: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每个男孩的成长环境都不一样,作为家长应该鼓励男孩主动地去找苦吃,铸造自己钢铁般的意志。现在很多男孩在父母这把“保护伞”下,越来越娇气,最终将成为永远长不大的男孩。作为父母可以适当地“刺激”一下男孩,对于男孩的行为要及时地加以评价,给他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吸收你的建议,并做出修正。父亲更应该为男孩树立一个榜样,在平时的生活中表现出勇敢、镇定、果敢的一面。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曾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将军、最年轻的西点军校校长和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美国少有的五星上将之一。他的父亲生性勇敢、坚强,富有惊人的毅力。他也很希望儿子具有这点性格。在马克阿瑟五六岁时,父亲就教他骑马和打枪,他的父亲还曾经用了整整两个晚上,亲手制作了一把精美的木剑,把它作为圣诞礼物送给他。

有一次,麦克阿瑟挥舞着那把木剑随父亲出外打猎,突然从树林中窜出了一只豹子,呼啸着朝他奔来。他顿时惊慌失措,拼命跑到父亲身后,紧紧地抱着父亲的身体。同时,木剑也掉在地上。父亲鸣枪吓跑豹子后,严肃地对他说:“你要勇敢,要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永远不要忘记,你是军人的儿子!”说罢,父亲弯下腰捡起了木剑,重新交到麦克阿瑟手中。

这件事对麦克阿瑟影响很大。一次,麦克阿瑟随父亲去砍香蕉树,不慎被镰刀划破了脚。他忍住疼,没有告诉任何人。两天之后,伤口恶化,腐烂化脓。父母发现后,马上给他敷药治理。在用盐水清理伤口的时候,不满八岁的麦克阿瑟始终没有叫一声疼。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从小就磨练出了钢铁般的意志,激励着他以后的人生道路。

1899年,麦克阿瑟考入美国军事学院(西点军校)。在校期间既刻苦攻读,又注重体育锻炼。4年之后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赴菲律宾任美军第3工兵营少尉。

身教重于言传。影响一个人意志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家庭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家长的言行对男孩的非智力因素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许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不能轻易改变,但是父母可以控制和改变对男孩的教育方法。“穷”着养的男孩,在艰苦的条件下学会了依靠自己生存,能够很好地锻炼男孩的意志。

“富”着养的男孩,一直在父母的保护伞下成长,他要什么、就有什么,正如“金手指”一样,一直享受“心想事成”的果实。可是,没有遭遇挫折打击是件好事吗?万一有一天,长辈的保护伞不再能够遮风避雨,那又该怎么办呢?

人生是一场面对种种困难的“无休止挑战”,也是多事多难的“漫长战役”,所以不可能有“心想事成”的事!但是人们还是要有着乐观、积极、坚持的心态,去战胜眼前的挫折,让男孩的挫折感早在年轻时都用光。男孩要学会把挫折和阻力变成磨练自己的动力。阻力可以使飞机飞上天空;阻力可以使帆船行驶得更快。想取得任何成就,达到任何高度,都需要一定的阻力。万事开头难,男孩在困难中铸造了自己钢铁般的意志,同时也会带来巨大的快乐和满足感。

4

“富”着养的男孩经不起风吹雨打

“穷”着养男孩,不仅是一种挫折教育,更是家长对男孩的一生所做的必要投资。现在中国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能够得到很多的关爱。尤其是男孩,更是娇生惯养,舍不得让受一点委屈,半点挫折。这些从小在蜜罐里泡大的男孩就像温室里的花苗,经不起风吹雨打,自然也见不到美丽的彩虹了!

挫折对男孩是一笔财富,是帮助男孩成功的一剂良药。不经历风雨的花儿,怎么会绚烂?不经历磨难的人生,怎么会发出炫目的光彩?在对男孩的教育中,很多家长为男孩包揽了一切。但是男孩终究有一天会长大,父母也会老去。当需要男孩自己解决问题的时候,家长才发现自己的儿子有多么的脆弱。

现在很多家长早早地就为男孩设计好了人生道路。家长规划着“富”男孩先上什么样的学校,再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被包办一切的男孩,从小就习惯了安排,缺少自己做决定的能力。当遇到两难的处境时,会变的不知所措。人生道路上会遇到很多的选择,关键时刻的选择,可能会影响着男孩的一生。“富”着养的男孩没有经历过风雨,自然不会做出最优的选择。

在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中,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听话,却忽视了男孩决断力的培养。家长在帮助男孩解决问题的时候,也常常是以“你去……”,“这样做不对……”的方式,把问题解决了。这样做不仅让男孩丧失了正面解决问题的机会,也容易让两代之间产生隔阂。久而久之,男孩有自己的想法也没有勇气说出,甚至变得胆怯。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教育孩子的一条原则就是:不以“是否听话”作为衡量孩子的标准。

王娜带着自己六岁的儿子到商场买玩具。商场里的玩具很多,王娜告诉儿子只能给他买一件玩具,不过他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玩具。王娜以挑选玩具来锻炼儿子的决策能力,同时直接向儿子传达出:“我尊重你的选择”。在王娜的鼓舞下,男孩选择了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

事实上,家长不要看低自己的儿子,应该放心让男孩去做决定,同时培养男孩积极参与的热情。在这个过程中,男孩会积攒下解决问题的经验,会变的越来越自信。同时家长还要制造机会,让男孩去面对挫折和挑战。

父母让男孩自己做事情做得越多,他就越有成就感,能力也就越强。那么,等他下次遇到问题的时候,受挫的程度就会减弱一些,内心承受能力就会增强一些。

而“富”着养的男孩是生长在安逸的环境中,在他们的眼中,生活本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当挑战突然出现时,“富”着养的男孩很难会做出正确的反应,他们只会怨天尤人,畏首畏尾。所以家长对男孩做不到的事情,要让他去尝试。

从天生的性格特点来讲,从襁褓期开始男孩就不像女孩那样心安理得地接受挫折,也不喜欢接受他人的帮助。通常他明明知道自己力所不能及,感情上却不能够很快地接受,他还是要坚持不断地尝试。这时,父母应该相信男孩自己的判断力,并且给他足够的时间调整自己的心态。而强迫他接受你对他的帮助,会使他产生真正的挫折感。男孩接受现实后,会自己调整的。即使失败了父母也要相信,下次孩子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小明上小学四年级,是个班长。他从小就是很优秀,走到哪里都会被称赞。他的学习成绩也很优异,总是名列前茅。但最近的一次考试成绩很不理想,心情也是很烦躁,害怕同学们嘲笑他,不选他当班长。小明面对自己的失败时,丢掉了以往的自信,也缺少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爸爸发现了他的这种变化,开导小明:“儿子,你一直都很的优秀,只要你努力了,是不是第一名不重要,不用担心别人会超过你,同学之间的竞争是很正常的。了不起的孩子应该有接受失败的勇气。”

男孩经历失败之后,不要气馁,要找出原因,重新面对挑战。不必为失败或做错事找借口,勇敢面对自己,坦然面对失败,是重新学习的力量。人生本来就是起起落落、跌跌撞撞,“错了就改,失败再站起来”,只要不倒下,人生就有机会重新开始。

爸爸引导小明走出了困境,激发了小明参与竞争的潜能和信心。小明通过克服困难,也学会了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竞争和尽力而为的道理。

失败是一种过程,成功才是目标,有了过程的艰辛,才有成功的喜悦。有的人因为害怕失败,所以一碰到挫折又退回原来的地方,宁愿平庸却不愿接受考验,即使对现况不满意,也不愿意放手一搏,总是有人会自我安慰或者为自己找借口。通常,这种人都是与成功无缘的人。

而功成名就之士就能够把失败视为暂时的,因为“败中学习”才是迈向成功关键。没有人永远不失败,但要知道自己失败的原因并能及时的改正。那么你经历的风雨越多,失败的几率也会逐渐减少。很多真理都是在不断的探索和失败中获得的。

有人问老鹰:你为什么要在苍穹中培养自己的孩子呢?他们要是不小心掉下来,就会受到伤害啊!”老鹰回答说:“如果我贴近地面去教育他们,那他们长大成人了,哪有勇气去接近太阳呢?”老鹰教育孩子的方法,正是很多溺爱儿子的家长应该学习的。家长又想培养出勇敢坚强的男孩,又担心他受到磕碰,而把他庇护起来。这样的想法是矛盾的,在温室里不可能长出参天大树。

在父母全方位呵护下的“富”男孩,会缺少抵抗风雨的能力和勇气,他们不明白成长与挫折是并存的道理。“富”着养的男孩被挫折伤得一蹶不振的时候,家长应该反省自己的教育观念是否出了问题。

5

“富”着养的男孩子生存能力差

“富”着养的男孩,从小就被父母“保护”起来,他们在生活上接受了过多的照顾和包办,行为活动受到了过多的限制和干涉,在需求上也给予了过多的满足。这样造成了男孩越来越矫气,生存的依赖性强,心理素质差。在面对困难时坚持性不够,主动行动的能力弱,造成了男孩生存能力差的问题。

男孩依赖家长,本来是情理之中,但是过分的依赖,比如:总是缠着大人,不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则是非常有害的。如果家长纵容男孩的这种依赖,今后他将不能离开父母或家人的照顾去自立的生活。

现今一些男孩的依赖性很严重,他们的家长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重视男孩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忽视了培养男孩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孩子处世做事是没有好处的。“富”着养的男孩生存能力差,不会自己打理生活。这些能力的缺失,家长有着一定的责任。

1983年6月,魏永康出生于华容县的一个普通家庭。魏永康的父亲魏炳南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伤残军人,今年已七十有余,3年前瘫痪在床,靠民政局发放的补助生活。儿子永康是这个家庭的全部希望,而从小天资聪颖过人的他也确实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幸福。

魏永康可以算是当地有名的神童,13岁考上重点大学,17岁考上中科院的硕博连读研究生。3年后,他却因生活不能自理被中科院劝退回家,他的母亲深深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

母亲曾学梅认为,孩子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有出息,于是将所有家务活都包了下来,包括给儿子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魏永康读高中时,曾学梅还在给他喂饭。读大学时,下岗在家的曾学梅决定继续陪读,学校专门划拨了一套一室一厅的住房供他们母子无偿使用。上大学期间,曾学梅仍形影不离陪在儿子的左右,甚至帮他洗头。对于魏永康的肄业,曾学梅有自己的看法:“如果我去北京陪着他读书,他就不会肄业回家,肯定能顺利获得博士学位。”

魏永康除了生活不能自理,在处世做事上也遇到了困难。母亲不离左右的照顾,让他缺乏集体生活的历练。在学校里他从不和同学交往,看书看累了就一个人在教室里跑跑。经常有同学欺负他,前面踢他一脚,后面踢他一脚。有一次,老师没来上课,一个同学就让他就给老师打电话,告诉他老师的电话号码是“119”,结果把火警招来了。由于只埋头读书不与人交往,计算机考试时间改变了他浑然不知;连硕士毕业论文提交的时间他都错过了。

魏永康在退学回家之后,性格变得更加孤僻。2004年,魏永康曾几度离家出走,最长的一次,他带着800元离开了家,一路上省吃俭用跑了16个省市,当身上剩下的钱被偷光以后,永康陷入寸步难行的境地,最后民警将他送回了家。这时,母亲曾学梅才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她说:“现在我经常教他做家务,也欢迎其他同学找他交流,他自己的生活起居已能够自理了,他还常常照顾瘫痪在床的爸爸。”

魏永康是一个典型的高智低能的例子。他除了学会书本上的知识,其他的生活本领都没有学到。魏永康虽然有着让人羡慕的学习成绩,但他的遭遇也不值得别人的同情。因为这样的不幸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父母不要试图为男孩扫清所有的障碍,使他远离挫折。实际上,即便父母想方设法,费劲心机,也不可能使孩子一丁点儿都不受挫折的打扰。男孩理应接受挫折教育,这是他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学习经历。

这就意味着父母需要放慢脚步,给男孩充足的时间,以便能让男孩自己从生活中探索和领悟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父母的帮忙,男孩很容易就能完成一项任务。当然,对忙碌的父母来说,他们很愿意这样做,因为节省了很多时间。但是,对男孩来说,他们失去了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所以,父母不应该横加干预,更不能完全代劳。

前面提到的抗震小英雄林浩,就是一个生活能力特别强、对待工作有责任心的人。林浩的父母一直在外打工,林浩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小小年纪,林浩会做很多家务,还会做饭。

父亲林大坤说:“因为是班长,林浩一直管着教室的钥匙。每天早上6点,闹钟一响,他会准时起床,自己炒碗蛋炒饭吃,然后走半个小时山路去上学,他从来不迟到,说要是迟到了,同学们都会在外面等。”

很多家庭贫苦家中孩子,不仅能够照顾自己,而且还能够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艰难困苦,磨练出他们超强的韧性。

今天的家长除了关注男孩学习外,还应该给男孩多补补生活课。家长要尽量让他们多动手,多做家务活;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品格;教会孩子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家长爱自己的孩子是正确的,但这份爱如果过头的话,会阻碍男孩独立性的培养。独立性是生存能力的基础。家长应该从小培养男孩的独立性,否则男孩长大后很难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

现今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孩子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家庭环境中。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去引导男孩,利用生活实例教给男孩一些必要的解决问题的知识、方法和技能等。比如:培养男孩学会管理自己的用品,要求男孩将自己的物品等放在指定的地方,起床时,让男孩自己穿衣服、鞋、袜,整理好床铺等。家长可以从小事情培养男孩的生存能力,有目的地培养男孩完成某项具体任务,激发男孩做事的兴趣。男孩做事有了进步,家长则一定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日常生活中处处潜藏着锻炼男孩生存能力的机会,家长不要错过让男孩学习、锻炼的每一次机会,努力提高男孩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今后生存打下良好的基础。未来是属于孩子的,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因此,家长要做有心人,绝不能“富”着养男孩。这是家长责无旁贷的责任与义务。

6

“富”着养的男孩

外表光鲜,内心空虚

“富”着养的男孩,在父母的照顾下,无需为生活而烦恼、忙碌,习惯并满足于享受,因此他们看不到也不愿看到人生的真正意义,没有积极的生活目的。“富”着养的男孩容易性格冷漠,很难做到换位思考,不懂得感恩。“富”着养的男孩非智力因素得不到全面的发展,相比“穷”着养的男孩虽外表更加光鲜,但内心世界却不一定是丰富的。

家长把男孩“富”着养,把他照顾得光鲜亮丽,但不等于能培养他的良好品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下,也许会掩盖着肮脏的东西。

男孩从小就有活泼好动,喜欢乱写乱画,喜欢翻箱倒柜的现象,对于某一阶段来说,这是很正常的。但面对男孩这样的行为,家长绝不能一味地放任,任其发展。家长要约束男孩的不良行为,让男孩明白对与错,培养男孩正确的行为标准。

某大学的学生赵某向三间房派出所报案称:在大学图书馆门前抓到一名盗窃其手机及电子辞典的男孩,现该男孩已经被带到学校的保卫处。

民警通过对事主了解情况后得知,事主赵某当时正在学校的图书馆看书,正当赵某与同学小张聊天时,小张小声告诉赵某有个男孩把她桌上的手机拿走了。赵某回头一看,果然桌上的手机和电子辞典都不见了,只见一男孩正快速往门口走去。赵某和小张一起拦住该男孩并将他带到学校保卫处。随后,民警将涉嫌盗窃的男孩带回了派出所。

当民警问其为什么要偷东西时,马某交代,其实自己并不缺钱,父母都是在东北做生意的,经常会给他寄钱过来。只是每次在图书馆看到别人的手机和其他物品放在桌上时,出于好奇和一时冲动就想去偷,于是便趁事主不注意的情况下将放在桌上的物品“顺”走,得手后也不会将赃物卖掉,只想据为己有。

作为一名大学生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蠢事?因为马某缺少对“获得”的正确理解,同时他的内心是空虚的。当他喜欢上别人的东西时候,采取“偷”的方式解决问题。在他成长的道路上,很多东西都是直接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他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不明白付出与收获的关系。

马某家庭条件优越并有大好前途,但还是感到生活无聊,无所事事,心灵空乏虚无。于是,他为了摆脱这种心理上的饥饿,寻求刺激而去偷东西,以此来排遣心中的郁闷,最终走上了违法的道路。

马某作为一名大学生,绝不是一个法盲,但是他却先后四次行窃。他没有对自己行为进行约束的能力,而是随心所欲。同时他也缺少了对诱惑的抵抗力,一次次地放纵自己的行为。

让男孩学坏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那就是去满足男孩的一切要求。“富”着养的男孩,每天都被过多的爱包围着。当男孩想要玩具车的时候,家长毫不犹豫地买给他;当男孩想要吃冰淇淋的时候,家长也满足了他。但是家长是否想过,男孩能够理解他们的苦心么?男孩能够明白生活的艰辛么?

“富”着养的男孩,不会明白很多东西来之不易,因为男孩没有付出,只学会了理所当然的接受。当男孩的要求得到满足的时候,他们从不知感恩;当男孩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会毫不客气的埋怨自己的家长。家长得罪了“富”着养的男孩,男孩以冷漠的眼光来回报父母。

一个事业有成的人,人们常常会认为他多么多么的聪明,而忽略了他是否是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人如果有好的心理品质,可以帮助他建立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他克服很多困难,可以让他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作为家长应该明白:孩子并不是天生就拥有坚强的意志、懂得待人接物、能够控制情绪,这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

一天妈妈带着6岁的东东坐出租车。等妈妈付完钱下车后,东东问妈妈:“妈妈,你给他钱,为什么还说‘谢谢’呢?”

妈妈告诉东东:“叔叔把我们送回家,车跑这么远的路,他很辛苦,我们不仅要给他钱,而且还要表达我们对他的感谢。对人多一分感激、多一分尊重,没什么不好的。”

在以后的日子里,东东每次都从出租车下来,或别人帮他做事情时,他都会说一声“谢谢”。

父母要让男孩学会感激别人给予他的一切,这样他就会懂得感激曾经支持和帮助过他的每一个人。懂得感恩的男孩,会更加珍惜眼前这美好、幸福的生活。如果男孩脸上时常都洋溢着甜蜜和喜悦,做什么事情都是开开心心的,不会产生抱怨情绪,那么必然会交到很多的朋友。

父母可以通过生活小事来培养男孩的良好心理,这远比给男孩讲大道理更加有效。比如:给家人过生日,为别人制作礼物等。值得注意的是男孩有时候会做错事情,最初犯的错误并非刻意,有可能是因为天真烂漫,所以父母这时候就应该耐下心来,好好指正,以大事化小的态度来处理,而不是马上就大发雷霆。

其实有很多家长的教育方式都是存在一定缺陷的,父母为了给男孩创作优越的条件,就算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于是,男孩们自然觉得一切的得来都是应该的,而不会去体谅大人的辛苦,不会知道劳动的真正价值。

有的父母为了让男孩专心地学习,把一切事情都揽在了自己身上,经济宽裕的家庭是这样,经济拮据的家庭也是这样,家长们宁愿勒紧自己裤腰带,东挪西凑,也要来尽量满足男孩的各种需求,甚至是男孩之间虚荣攀比的消费心理。

父母在教育男孩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也是会影响男孩内心优良品质的形成的。如:有的家长鄙视普通劳动者,看到环卫工人,家长会说:“你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没出息,就让你去扫马路!”父母看到路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会表示拒绝,并告诉孩子:“少管闲事,免得惹一身麻烦!”

父母是孩子的最好启蒙老师,家长如果想要教育出好男孩,首先就得像东东的妈妈那样,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孩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情感丰富、乐观向上、踏实稳重的好男孩。

一个人如果有好的心理品质,可以帮助他建立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他克服很多困难,可以让他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家庭较为普遍,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全家上下,6口大人像陀螺似的围着一个小孩子在转,而孩子呢?被宠得像个小皇帝般,不仅什么家务都不为父母分担,而且还十分娇气、自私。但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竞争自然也就越来越激烈,如果男孩从小就不知道如何努力学习本领,不知道自食其力,长大后势必就不能适应社会,没有了独立生存的能力。这样从小在家当惯“皇帝”的男孩,长大后恐怕就要给别人当“乞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