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方法胜过好老师
15111000000014

第14章 培养多向思维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一个人智力的重要方面,它并非漫无边际、天马行空的想法,而是一种发现新问题、创造新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环境的思维能力。一个拥有多向思维的创造能力的人肯定是聪明的人,因为他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并创造出新的事物,这种创新不仅对于个人的发展十分重要,对国家和民族也有着重要意义。

很多人都以为只有科学家、发明家或文学家、艺术家才具有创造能力,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很大的创造力,这种创造能力并非只是指对于未知领域的创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探索时所进行的别出心裁的活动同样也是一种创造。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所说:“我们所知道的知识我们头脑和身体资源中极少的一部分。”

我们每个人的创造力犹如大海深处的冰山,有时你所看到的不过是它隐约露出的一角,有时甚至看不到,但冰山却是存在的,创造力也是存在的,假如一个人对自己充满信心,有意识的开发自己的创造力,那么它就会如同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科学证实,创造力主要取决于后天的培养,只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不仅能够提高智力,对于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乃至工作或事业,都会起到很大帮助。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优异,将来取得成功,那么这就需要在孩子好动、好问,对于周围的环境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的创造力的萌芽阶段,重视培养孩子的创造习惯,适时培养他多向思维的创造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够获得一个充满智慧,富有创造能力的孩子,也唯有如此,你的孩子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听名人讲学习方法

举世闻名的发明家爱迪生,毕生拥有1093项发明专利,他说:“任何问题总有解决的办法,无法可想的事情是不存在的,假如你果然弄到了无法可想的地步,那也只能怨自己是笨蛋或懒汉。”因此,他给自己和助手确立了提出新想法的定额,以此来保证自己的创造能力,他的定额是每天一项小的发明,每半年一项大发明。

著名钢琴家莫扎特毕生创作达600首乐曲,无论在任何时候,它都具有创作的欲望和灵感;达芬奇一生则创作了无数绘画作品,包括世界闻名的《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巴赫每周都要创作一首合唱曲,即使再生病的时候,也同样拥有极大的创作欲望……

德国哲学家家恩斯特·卡西尔认为,人只有在创造文化的行动中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就是说人的本质是体现在不断创造文化的辛勤劳动之中的,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创造能力之后,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古往今来,无论是在科学领域,还是在艺术和文化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人,无一例外地都对创造力给予很高重视,并拥有多向思维的创造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将来成人成才的家长,在认识到这一点后,及时培养孩子这方面能力,则定会获得良好的收获。

专家建议 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

想要培养孩子多向思维的创造力,家庭环境尤为重要。科学调查的结果显示,一个处在专制、压抑或者过分溺爱的家庭中的孩子,往往缺乏创造力,也没有很好的前途,而处在宽松、和谐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则有着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长大后也往往会有较好发展,这是由于专制的家庭中,孩子大多没有发言权,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没有自己的主意,因而缺乏创造力;过分溺爱孩子的家庭则因为父母围着孩子转,任由孩子肆意妄为,不去主动努力,只是一味索取,也不利于形成创造力。

然而一个在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因为家庭成员之间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因此人格备受尊重,有什么事情也可以共同想办法,协商解决,假如孩子的意见有道理,父母也能耐心听取,鼓励孩子积极动脑,从而培养出创造力。

1941年的一天,15岁的修波尔利用砂糖等原料做了一颗“炸弹”,并在院子里进行试验,没想到果然产生了巨大爆炸,还将他击倒在地,幸好没有受伤,这一事件不仅惊动了四邻,连警察都惊动了,大量警车呼啸而至。

爆炸发生后,修波尔很害怕,他担心受到父母的责骂,便主动向父母承认了错误,出乎意料的是,父母并没有处罚或责骂他,更没有禁止他做实验,而是对从小就喜欢化学实验的修波尔说道:“既然是做科学实验,就必须要将科学,要态度严谨,容不得半点侥幸和想当然。”父母的话大大的激发了修波尔的创造信心,并让他更加专心于科学研究,并以严谨的态度取得了巨大的研究成果,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

无独有偶,199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克莉斯蒂安·福尔哈德同样生活在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中,她的父亲总是耐心认真的听取她的意见,并对女儿独特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细心呵护并大加赞赏,每次听完女儿的新想法,总会给予她最大的鼓励和肯定。父亲的赞许成为克莉斯蒂安·福尔哈德最大的动力,使她无论做什么都,都试图用自己的新观点去做,以期得到父亲的表扬。每当冒出一个新的想法,她首先想的的就是告诉父亲,因为父亲是她最忠实的听众,在父亲的鼓励下,克莉斯蒂安·福尔哈德保持了自己的独立见解和大胆的怀疑精神,从而在科学的领域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这些作出卓越成就的科学家在少年时期,大都不是安分守己的孩子,有时甚至还会闯下祸端,因为他们总是喜欢运用一些奇思怪想,做一些别人没想到的实验,而他们的家长并没有呵斥或打击他们的创造力,而是采取宽容的态度,在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中让孩子接受教训的同时,继续发扬科学爱好和创新意识。因此,想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父母一定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容忍孩子做出奇怪举动和“奇谈怪论”。因为这些,也许正是孩子未来成才的必经之路。

允许并鼓励孩子的探索活动

儿童文学家严文井曾经说过:“人应该有探索和追求,这些都要从幼小时期培养独立性和主动性做起。”现在,随着生活条件的日益提高,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们总感觉疼不够,什么都不舍得孩子去做,总是说:“这个太危险,不能玩!”“这个太脏了,别动!”“这样的运动多累呀,别参加了,还是在家看电视吧!”

实际上,在父母说这种话的时候,已经在无形中将孩子探索的权利剥夺了,而探索活动对孩子来说,不仅是种乐趣,还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的关键来源,很多家长已经认识到,好奇心是孩子进行创造活动的动力,好奇心越强,想象力越丰富,探索欲望越强烈,创造性也就越高。孩子通常对于很多事物都会感到好奇,凡事想要弄个明白,他们无所畏惧,喜欢冒险,做新奇的游戏,并从中获得乐趣,吸收知识,此时,父母不应抑制他的探索活动,而是应该引导他去大胆想象,允许他创造性地尝试。

鲍林的爸爸是一名药剂师,他小时候非常崇拜能够调配很多药物的父亲,也很想自己动手做实验。很早就注意到儿子对实验具有浓厚兴趣的父亲,在鲍林开始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开始慢慢教他如何调配药品,怎样做实验。鲍林高兴极了,每天放学后就到父亲的实验室去做实验,这段时间里,他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自己主动探索的精神。鲍林9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一度陷入低迷状态的鲍林逐渐从悲伤中走出来,重新走进实验室,并主动研究起了化学实验,最终在化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并获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孩子年龄的大小和生活环境,家长可以利用节假日带领他接触新鲜事物,认识新的伙伴,一旦视野开阔了,新的灵感和想法就有可能被触发出来,而那种志向把孩子关在家里读书、写字的老办法,只能把孩子培养成书呆子,绝不可能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启发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

纵观古今中外的“天才”我们会发现,他们往往善于从别人想不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这种多向思维的方法使得他们的想法独出心裁,从而创造出奇迹。达·芬奇认为,为了获得有关某个问题的构成的知识,首先要学会如何从不同角度重新构建这个问题,他说:“当发现自己看待某个问题的第一角度太偏向于自己看待事物的通常方式时,应该从一个角度转向另一个角度,重新构建这个问题,从而将理解加深,并注重抓住事物的本质。”

作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引导孩子多角度看待问题和分析事物,并逐渐养成环卫思考的好习惯,比如纸张除了写字,还有没有其他用途?椅子除了可以坐,还能做什么?手电筒除了可以照明,还有什么功能……这些都可以作为其他孩子多角度思维的内容。实际上,多角度思考是一种发散性思维,它是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扩散,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进行思考的方法,是通过知识和观念的重新组合,以找出更多更新可能的答案、设想或者解决办法。

学习小技巧

作为学生,想要培养自己多向思维的创造力,可以从这样的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能力,并敢于否认前人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各种理论知识大多都来自于老师或者权威,很少是我们自己独立思考的,而那些思想,其实也不是他们自己的,而是代代相传,经历过久远历史的,因此难免会有一些歪曲或谬误。

不仅如此,一些来自我们自己的经验同样也是靠不住的,比如一座六角形的塔,在远处看来似乎是圆形的;两杯温度相同的水,如果两只手的温度不同,那么同时握住杯子,所感受到的或许是水的温度差……

学习的过程并不仅仅是接受的过程,他还需要不断地创新,只有在接受经验的同时,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并借此不断质疑进而产生创新思维,才能更好的领悟知识,锻炼自己的创造力。

其次,要扩张自己的思考广度。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锻炼自己思维的广度,在思考一个事物、观念或问题的过程中,尽量破除各种思维模式,扩大自己的联想范围,争取用更宽广的角度和视野看待问题,比如在做一道数学习题的时候,可以联想同类型和不同类型与此相关的题目,并得出规律等。

很多时候,由于受到各种思维模式影响,我们对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并不是真正了解,而只有换个角度,才可能发现更多奇妙的事情,因此锻炼自己扩大观察和思考范围,破除思维障碍,强制性的扩充思维,争取做到标新立异,这样对培养多向思维的创造力也会起到一定帮助。

再次,让思考的宽度增加。这个方法是为了避免在错误的事情上下太多功夫,世界知名思维训练专家德波诺指出,这和挖井一样,“垂直思维”就像开挖一口井,费了很大力气仍不见出水,放弃了又太可惜,很多人会选择继续挖,但假如更深更大后仍不见水,则会因为投入了过多时间和精力更不愿放弃;而“横向思维”就像在挖井前先确定井的位置,一旦发现位置错了就果断放弃,另寻新址,避免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浪费。

这种思考宽度要求我们要广泛涉猎多个领域,从不同角度思索,且将各种元素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同时提高思维的速度和效率,并把握思维的横向和纵向比较,以此来获得最佳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