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方法胜过好老师
15111000000002

第2章 心到、眼到、口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曾指出:在未来社会,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得学习方法、不会学习的人。知识信息浩如烟海,如果不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孩子们的学习之旅就会变得非常艰难,这就如同我们要完成从上海到北京的旅程,步行、骑自行车、坐汽车、乘飞机等不同的交通方式带给我们的效率和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好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如同快捷、高效、舒适的交通方式,会让孩子们的学习旅程省时省力而又充满乐趣。

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人通过单一感官获得信息并将信息内容记住的比例相对较小,而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则会记住更多的信息内容。如在学习时,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会有更高的效率和效果。

大双和小双是一对孪生兄弟,同在北京市某小学三年级二班就读。他们是相同的老师上课,回家后一起复习,写日记……但是,兄弟俩每次考试的成绩却都有很大的差距,大双总是在班级里前三名,而小双的成绩则非常靠后。

为什么同样的学习环境,同样的教师上课,同样多的学习时间,他们的成绩却差异很大呢?原来,大双在课堂上不只是单纯地听老师讲,他还随时做笔记,大脑里不停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而小双虽然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但他不喜欢记笔记,也不去思考。就是说,在课堂上,他并没有让自己的感官都发生作用,而大双则是多感管并用,所以他的成绩比小双的优秀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这件事情也给了父母们一个启示:要培养孩子学习时多感官并用,不要只动脑,不动手,或是只动手,不动脑,不动嘴(不阅读),这样就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心理学实验证明,当学生学习同一份知识材料,如果采用口授方式,让学生只是听(纯听觉)时,3小时后能记住60%,如果让学生只是看(纯视觉),3小时后能记住70%;如果听觉、视觉并用,3小时后能记住90%。3天后这三种学习方法的记忆程度分别为15%、40%和70%。可见,视听、觉相结合的学习效果更好。

多感官参与学习能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而不是让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老师讲、被动的死记学过的内容,因而会使学习有更好的效果。

听名人讲学习方法

美国简·豪斯顿在《教育可能的人类》一书中提到:“如果孩子们跳舞、品尝、触摸、听闻、观看、和感觉信息,他们几乎能学到一切东西”。如果能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就等于将多种信息通道开通了,让信息通过多种通道进入大脑,让知识信息在大脑细胞间进行广泛而细密的链接。这样就会让信息的多种属性或特征在大脑里进行综合,因而在信息提取时也会有更多的线索。所以多感官学习法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蒙台梭利也在多感官学说中指出:“我们的学习是通过所看、所听、所学、所嗅、所触、所做来完成的。”

哈佛大学当代心理教育学家霍德华·加德纳在他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到:在人的智能系统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相互独立的认知能力,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认识能力和认知方式,比如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这些原始的生物潜能,从技能的角度看,并非以单一形式表现出来的,几乎在所有人身上,都是数种只能组合在一起来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因此这些能力同等重要,需要给予同等的注意力。只有将这些智能通过多感官教育发挥出来,学生的潜能才会得以激发,并由此获得更好的效果。

鲁迅少年时读私塾,先生教书时只让学生死记硬背文章,他并不给学生讲解文章的大意。鲁迅对这种读书法深恶痛绝,他认为读书不应该只是读和背,还要努力看清字的笔画,掌握字的写法,更重要的是要努力理解文章的含义。于是鲁迅制作了一个书签,并在上面用毛笔小楷工工整整的写了十个字“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他把书签夹在书本里,用以鞭策自己。鲁迅在读书时就是按照这几个字做的,他读书十分认真,在读书时两眼始终聚精会神的盯着书本,绝不旁观;看到好的文章、好的片段他就高声朗读,体会其中的情感;更重要的是,他读书时会非常用心的思考,以达到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并融会贯通。

鲁迅先生的这种“读书三到”的做法其实就是充分利用眼睛、嘴巴、大脑等多种感官,以提高读书的效果。

专家建议 丰富孩子的学习方式和手段

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家庭的教育也有很大的关系,但一些父母总认为学习是老师负责的事情,其实不然,因为孩子在课堂上只有45分钟,而这45分钟内,老师不可能和每个孩子互动,不可能对每个孩子都实现有效的教育和了解,所以,父母的帮助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读小学的坤坤一直都很乖,学习时也是非常的安静,从来都只是一个人静静的看书或者不出声的、静静的书写,她很少参加各种文体课外活动,只喜欢待在家里看电视或玩自己的芭比娃娃。她在学习上很听父母和老师的话,老师让背书她认真的背书,老师让写字她就乖乖的写字,她总能很顺从的把老师讲过的知识背过,因而学习成绩也还好。

乖巧听话、成绩优异的坤坤受到了其他孩子的父母的赞赏。而她的同学洋洋,则始终活泼好动,她在父母的教育帮助下学习了许多灵活多变的学习方法,如大声的读书学习的内容,不时和父母一起表演一下书本中的人物和故事;把要记的知识内容用图画画出来。不仅如此,洋洋还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经常做各种生活实验,如实验一下针在水中的如何下沉,试探一下水开后蒸汽的冷热等等。

由于有这些灵活的学习方法,洋洋总是能够较快的学会并记住所学的知识,并且她总是学习的很愉快。上了初中,由于课程增多、学习内容加深,坤坤的学习越来越吃力,而洋洋的学习则依然非常轻松高效,坤坤的学习成绩就与洋洋的差距越来越大。

为了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父母不妨教育孩子充分利用多种感官来参与学习,就像洋洋一样,采取一些灵活多样的学习和记忆方式,这会让孩子获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让孩子在学习中“动”起来

所谓动,就是动脑、动手、动嘴等,换言之,就是父母要学会解放孩子。20世纪初期,陶行知先生大声疾呼要对孩子进行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孩子的大脑,让他们能想、敢想;二是解放他们的双手,让他们能干、敢做;三是解放他们的眼睛,让他们能看;四是解放他们的嘴巴,让他们能说、敢说;五是解放他们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获取丰富的知识;六是解放他们的时间,不要把他们的功课表填满。很多父母总是认为,孩子要好好学习就得老老实实的坐在书桌旁、认认真真的看或写,不能出声,不能东张西望,不能站起走动,不能摇头晃脑,不能伸胳膊踢腿,等等。这其实是束缚了孩子的许多感官包括心灵和大脑,压抑或浪费了孩子除眼睛和大脑之外的感官学习的潜力,效果自然也不会好。

有专家证实,书本上的知识内容我们静静的看上十遍,还不如我们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一次而记忆得更深刻,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在学习中真正“动”起来,可让孩子“演一演”,如,学习有故事情节的语文或英语课文时,可让孩子实际表演文中人物的言行;“试一试”,学习“飘落”一词,让孩子用纸片或布条试一下在空中飘落的动作,“做一做”,如学习浮力的概念时,让孩子拿不同的物体放在水里演示一下看看结果。学习物理化学,多做实验,让孩子多动手参与实践;学习计算机让孩子多上机操作,等等,这都可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在英语学习中,不要只是用眼睛看书或者只是用耳朵听录音,而是要边看、边读(出声)并且动笔写,或者与同学或父母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模拟就医”、“模拟购物”、“模拟问路”等活动形式让孩子灵活运用英语,这样多种感官刺激,学习和记忆效果就会更好。

父母在孩子学习中有疑问时,可尽量借助直观形象实物或模型等来达到更好的效果,这样可以有条件发挥他们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在学习中的作用。

如北京某小学有一位小男孩在学校学了老师教授的《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后,他很想知道真正的小公鸡和小鸭子有什么不同,边回家问爸爸。他爸爸没有说指责他“笨”,而是很快去农贸市场买来了小鸡和小鸭。他让儿子仔细去观察小鸡和小鸭子的嘴、羽毛、脚,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经过爸爸的不断启发和讲解,这位小学生们很快牢固的记住了“小鸡为什么不会捉鱼?”“小鸭为什么不会捉虫子?”“小鸡为什么不会游泳?”等知识信息,因为“小鸡的嘴尖尖的,容易捉到虫子。”“小鸭子的嘴是扁扁的,不容易捉到虫子。”“小鸡的爪子是尖细的,无法用来拨水,所以不会游泳。”而“小鸭子的脚掌面积较大,可以用来拨水”。

我们已经知道:大脑的信息通道主要有以下六个:看(视觉)、听(听觉)、尝(味觉)、触(触觉)、嗅(嗅觉)、动或做(动觉,又叫本体感觉)。学习就是通过我们的眼睛所看、耳朵所听、口舌所尝、鼻子所闻、身体所触、动手所做而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所以,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想让孩子爱上学习,父母就得让孩子养成“动”的学习习惯。

学习小技巧

有不少同学上课明明认真听讲,课下也认真的完成作业,但成绩却始终不太理想,这并非是自己学习不够刻苦,也不是谁比谁更聪明一些,而是没有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其中一点就是没有学会多种感官并用的学习方法。究竟怎么样才算多感官并用的学习呢?

首先,我们来说说课堂上,大家都知道,老师上课大多是以讲授知识为主,几乎所有同学在老师讲课的时候都能认真听讲,但如果你认为只要认真听讲就能学好习就错了,在听老师讲授知识的同时,还必须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耳到,只有这样才能将老师的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

心到,就是指要集中精力,全身关注于所学内容上,心无旁骛,且要勤于思考;眼到,是眼睛仔细的看书本的内容或所学习的东西;口到,指声情并茂的朗读出声或口中念念有词;手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要勤于动笔,勤做笔记,要多动手操作和实践;耳到,耳朵要用心听老师的讲解。做到这样几点,才能算得上真正的会听讲。

其次,再来说说课下,有的同学认为完成老师的作业就万事大吉了,实际上并非如此,完成作业也是一门学问,作业质量的好坏和作业所带来的效果不同,取得的成绩自然会有所不同。

在完成作业的时候,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这里的心到是说不走神,心无旁骛,用心认真;眼到是指眼睛盯住需要完成的任务,而不是东张西望;口到,需要朗读或背诵的课文及要点,一定要出声,这样会记得更牢;手到,做作业、记笔记、画要点和难点,以及标注不清楚的地方。只有将这些感官并重,才能更有助于专心致志的心智思考,同时更好的完成作业任务。

只要做到以上几点,调动所有感官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的效果就会变得更好,成绩自然也会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