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方法胜过好老师
15111000000003

第3章 边学边实践

知识的运用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学习了知识如果不能运用到实践中,那只能是纸上谈兵,对于孩子来说,边学边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牢记知识。

有这样一个富有启发意义的小故事:

一位有着一流驾船技术的船长,曾独自驾着一艘简陋的帆船在台风肆虐的大海上漂泊了半个月,最终死里逃生。后来,他有了一艘机轮船,并多次驾驶它行程几千里到过海洋的纵深处,渔民们都尊称他为“船王”。

船王有个儿子,他对儿子给予了很高的期望,他希望儿子能够掌握驾船技术,开好他置下的这条船,于是就非常用心的教给儿子驾船技术,从如何驾驶船只到如何对付台风等每一个细节都为儿子讲解的详细而具体,儿子也学习的非常用心。到了儿子成年,他驾驶机轮船和关于应对台风的知识已经非常丰富,对父亲关于驾船技术的提问对答如流,船王便放心的让儿子一个人出海,可是,儿子第一次出海后一直没有回来,他死于了台风,一次对于渔民来说十分微不足道的台风。

船王十分不解:我的驾船技术那么好,教儿子也教得那么认真,凡是我经年积累下来的驾船经验,都毫不保留的传授给他了,为什么他还是在这次微不足道的台风中丧生了?

有一位老人问船王:“你一直手把手的教他吗?”

“是的。为了让他掌握技术,我教的很仔细。”

“他一直跟着你吗?”老人又问。

“是的,我儿子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我。”

老人说:“这样说来,你也有过错啊。”船王不解,老人说:“你只传授给他技术,却不能传授给他教训。对于知识来说,没有教训作为根基,没有经过实践来检验,知识只能是纸上谈兵。”

船王以为,只要儿子掌握了丰富的驾船和应对台风的知识就可以很好的应对台风,但他并不知道,对知识来说,如果不能用于实践,那是没有任何实际用途的。同样的道理,学生在接受了课堂知识后,如果不进行实践,不巩固,就容易遗忘,也不容易消化和运用。

对于孩子们来说,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也不仅仅是为了考大学,而是在将来运用他们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来改造生活、改造社会、改造自身、改造世界。也就是说,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知识。因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孩子需要培养的一种能力和素质。

听名人讲学习方法

对于学习和实践的关系,马克思始终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实践,因为只有实践才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检验我们所学知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只有将学习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实践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在实践中深化认识,巩固所学内容,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古今中外,诸数不胜数的科学家门在进行发明创造的时候,都将学习和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因为他们深知,理论知识只是一个基础,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实际操作。

富兰克林在多年研究关于雷和电之间关系的同时,不断进行科学实践,才最终发明了闻名于世的避雷针;牛顿之所以能够发现世界上最神奇的奥秘之一——万有引力,除了和他的认真思考有关,更重要的是在他阅读了大量书籍后的实践操作;伟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时候,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实验的数量达到了7000多次,才最终获得了成功。

这些闻名于世的人才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都是由于他们一边学习,一边实践,想要让孩子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一定要从小引导他们将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学得更加出色。

专家建议 鼓励孩子在实践中检验知识

任何知识都来源于实践,学生学习的各门科学知识都是前人在实践中经年累月不断积累起来的。因而知识也必将服务于实践,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是为了将来能够应用于实践。新的教育理念倡导,学生的学习和教育要联系社会生活和实践,脱离实践的、仅仅局限于书本和课堂的教学和学习越来越不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的需要。

实践不仅是知识经验的来源、人类学习知识经验的目的,对于生活在校园中的学生而言,实践也是巩固和检验书本知识的一个好方法。因此,父母平时也要注意鼓励孩子通过实践去检验所学的知识。小强爸爸的做法就值得父母们学习。

暑假里,小强的爸爸带他回到在农村的奶奶家,听说村里晚上闹鬼。因为有一个村民有天晚上说见到鬼了,而就在当天夜里他听到某种声音后大叫一声“有鬼”,结果就一命呜呼了,因此村民们都认为有鬼,但小强不相信,于是爸爸就鼓励他自己去探索。为了向村民证实没有鬼,小强在一天晚上特意到后院去乘凉,一会儿,他听到了后山传来断断续续的“呼啦,呼啦”的声音,奶奶告诉他这就是鬼叫的声音,这声音确实有点让人恐怖。但小强相信绝对不是鬼叫,于是他拉着爸爸去找声源。他和爸爸拿着柴刀和手电筒向后山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离声音越来越近了,小强发现有一颗树在风一吹的时候就会发出“呼啦,呼啦”的声音,这就是所谓的“鬼叫”了。而这棵树有一根粗大的枯枝,没有树皮,露出白色的枝干,上面还有许多洞,爸爸告诉他,这是白蚁啃咬的。

小强猜想:会不会是风吹到树枝上的洞、因为振动而发出的声音呢?于是,他和爸爸把枯枝砍了下来,他发现枯枝被白蚁蛀出了许多小孔,口琴、笛子等乐器不都是有孔的吗?他对着枯枝的小孔吹了吹气,接着发出了“呼啦,呼啦”的声音,他越是用力,声音就越大。他非常兴奋,他找到“鬼”了。第二天,小强把枯枝带到村里,向村民们演示了“鬼叫”的声音。村民们都恍然大悟:原来“鬼”就是这么一根干巴巴的树枝啊,它怎么会夺去一条人命呢?这次探索的成功更大的激发了小强继续学习科学的兴趣和信心。

显然,小强爸爸的做法是正确的,他没有用空洞的说教去告诉小强应该怎么做,而是让他在实践中去检验所学的知识,使孩子在巩固了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激发小强的其他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学习小技巧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学科知识都与我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想要学得更好,首先需要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密切联系实际,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科知识学习,还能加深和巩固书本知识。比如在学习数学中长度度量大为的时候,可以主动观察和测量房间、身高、书本等;学习数值加减乘除法时,则可以在购买物品的时候进行价格核算,或帮助父母进行家庭财务计算等;学习物理中关于“水受热膨胀”的知识时,我们可以仔细观察水在逐渐烧开的过程中水壶中水位的变化;学习雪融化的有关知识时,观察雪在室外、室内、捧在手里等哪个融化得会更快。

不仅如此,在进行化学、地理、自然、语文等学科知识的学习时,我们也可以将它们和生活中的经验相互结合,将抽象的学科知识与具体可感的日常生活现象联系起来,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既能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形象和具体性,又能感觉到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增加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此外,养成勤于观察生活并努力和所学的知识相联系的习惯,也是学习联系实际的好方法,比如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中究竟蕴含着哪些学科的哪些知识,某些问题可以用什么学科的知识来进行解决等。比如家里装修要给门窗装玻璃,可以帮助父母计算一下所有门窗一共需要多少表面积的玻璃;看到钟表,可以思考一下钟表上有哪些不同学科的知识等等。

经过这样一系列的自我训练,不但可以让思维更加活跃,养成勤于思考、善于运用工具书和积极提问的良好习惯,还能够让实践贯穿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而加速知识的巩固和学习效果。

心理学家说:听讲和看书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和知识,但永远不如动手操作给人的印象那样深刻,不如动手操作所掌握的那样牢固,不如动手操作更能将有关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和能力。

所以,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如果我们可以经常动手去做,主动尝试,比如学习英语关于问候的句子时,和同学或家长演示一下不同情境下的问候;学习圆锥体、圆柱体的表面积、体积时,自己动手做一下圆锥体、圆柱体,然后展开来测量并计算一下表面积、体积等。相信这会让你更加喜欢学习,且学习效率也会不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