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方法胜过好老师
15111000000028

第28章 要尊重和信任孩子

很多家长都以为做孩子学习的助教就是要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时刻盯在他身边,嘘寒问暖,或者监督控制,实际上这种行为只是做了孩子的“拐杖”而非“助教”,这非但不会对孩子有所帮助,反而还会让他产生依赖或逆反心理。助教的意思就是帮助孩子学习,其方法的正确与否,对孩子成绩的提高和将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只有从根本上帮助孩子更好的掌握学习技巧,陪伴孩子学习,树立学习信心,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助教”,并让孩子获得美好的人生。

我们都知道,尊重和信任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主要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则不会出现正常的交往、合作关系,也不会产生和谐的友谊,因为没有人会喜欢一个不尊重和信任自己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和信任成为我们交往的基本前提,孩子也是一样,尽管他的思维能力和为人处事的态度不够成熟,但他同样也需要大人的尊重和信任,如果得不到相应的对待,则亲情关系不会和谐,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也会受到相应影响,甚至会阻碍他们的成功。

对儿时的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他们的全部世界,无论家长说什么做什么,孩子都会信以为真,随着他年龄的不断增长,孩子逐渐有了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于是父母发现他不再像从前一样乖巧听话,在很多事情上也喜欢与父母“对着干”。

这种现象的出现其实与父母的态度有着很大关系,当家长以一种我是你老子,想怎样就怎样,你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的态度与孩子交流的时候,孩子难免出现排斥心理,因为孩子也有自尊,也有自己的价值体系,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假如不讲究方式方法,不顾及孩子的感受,想打就打,想骂就骂,当他认为你的威信不足以驾驭他的时候,逆反在所难免。而一个懂得尊重和信任孩子,将他当做与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的家长,则很少会遇到这种状况。

当然,孩子会有做错事或者惹祸的时候,面对犯错的孩子,很多父母都会很生气,甚至火冒三丈,不分青红皂白的斥骂甚至暴打孩子,尽管这些家长也知道这种方式不好不对,却很难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孩子的错误固然让人气愤,但作为父母,将心比心的想一下,自己儿时是否也会不小心出错,或者惹出祸端,想想当初自己被父母痛打后的心情,再来看孩子,是否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一旦孩子犯了错,其实他的心里比家长更加难过,而且会忐忑不安、后悔自责,甚至不敢回家,此时父母更应该控制情绪,耐心听取孩子的述说,为他分析错误的原因,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和教育孩子,只有这样他才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对于父母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孩子自然也会铭记在心。

对孩子来说,简单粗暴的方式也许会让他暂时性的听话,但很容易导致两种情况发生,一种是唯唯诺诺、言听计从,长大后也没有自己的主见,凡事不敢自己做主;另一种则是孩子一旦有了反抗能力,则表现出强烈的逆反,甚至对父母拳脚相加,即使父母正确的说教也不去听。这两种情况都是家长所不愿看到的,因此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对他的尊重和信任,因为最早的时候,孩子是物质的,什么样的结果都是由父母对待孩子方式决定的,唯有以最基本的尊重和信任做基础,最终的教育才能获得成功。

听名人讲学习方法

近代教育学家夏丐尊先生讲过这样一句话:“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爱应该是第一法则,而爱的基础,则应该要建立在对孩子的尊重和信任之上。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被人尊重和信任的欲望是人类最深刻的冲动。”成人需要这种情感,幼年的孩子更加需要,因此将孩子当做平等、自主,有发展潜力的人,对他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是每位家长必须做到的事情。

有句脍炙人口的名言,说的是:“一切的一切都开始于相互尊重,人是有感情的动物,需要平等和民主与理解和信任。”这正是现代家庭的真实写早,一个尊重和信任孩子的父母,最终会得到孩子的尊重和信任,而一个自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随自己高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家长则不会获得孩子的尊重和信任。

当然,父母也不是圣人,偶尔也会犯错,假如自己错怪了孩子或言行不当,若能及时向孩子道歉,就是对孩子的信任和尊重,这样非但不会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反而还会让孩子觉得父母真实可信,从而更加尊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达·邓尼说过这样一句话:“在父母错了或者违背自己所许下的诺言时,如果能对孩子说声抱歉,那么就能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时还可以培养他尊重别人的习惯。”

因为尊重和信任是相互的,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中,家长的尊重和信任都能使孩子与自己的心紧密相连,在成长的过程中和谐同行,这也成为孩子人生道路中最好的课程之一。

专家建议 要无条件的尊重和信任孩子

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尊重和信任孩子的一个家长所必须具备的意识,想要做到这一点,则手下要将他当做和自己完全平等的人来对待。只有不强迫、打骂,或者轻视他,他才会将心灵的大门敞开,敢于并愿意和你沟通,从而养成健康向上的心态和积极乐观的态度。

王林的爸爸是某单位行政科的科长,虽然官职不大,却也管着上上下下几十个员工,由于工作过于繁忙,他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很少过问,因此王林的学习成绩自从上了高中就一直下滑,几乎每次都在倒数的几名中徘徊。一次爸爸把王琳叫到身边,用跟下层员工说话的语气说:“你怎么考成了这个样子?”一米八多的王林觉得爸爸这样说很难接受,非常反感,于是扭过头不理他,爸爸生气的说:“你怎么那么不争气!学成这样了,还摆什么脸色!”然后打了王林几下,孩子终于受不了,搬到学校宿舍,再也不回来了。

困惑的爸爸找到老师,很客气的跟老师谈话,说起孩子是如何的不听话,当他谈到和孩子沟通的情景时,老师问他:“假如有人对你说出这样的话,你会作何反应呢?”王林爸爸想了想,说:“当然很不舒服,我知道了,是我没有尊重孩子,非但没有好好的听她讲话,反而还呵斥他,打他,难怪他从来不和我沟通。”老师说:“如果您用跟我沟通的方式和孩子来沟通,我相信他一定能够接受,而且慢慢转变态度的,这样对他的学习也会有帮助。”回到家,爸爸给王林打电话,对自己的行为诚恳的道歉,然后邀请孩子回来聊聊,这一次他们谈的很顺畅,王林也接受了爸爸的建议,将玩的时间减少一些,尽量多抽时间学习,几个月之后,他的成绩果然有了一定进步。

卢梭曾说过:“人生而自由平等。”没有一个人喜欢在别人趾高气扬的态度下生活,作为家长应该明白,只有当孩子认可了你对他的态度,他才能够接受你的建议和指导,从而更好的学习和生活,如果你想教育好孩子,做一个称职的“助教”,则应该做什么事都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他,用信任自己的方式来信任他。

家长应该如何尊重和信任孩子

很多家长开始逐渐明白尊重和信任对孩子的重要性,那么究竟如何去做才算是尊重和信任孩子呢?首先,必须要正确看待孩子,从内心树立起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的意识,认识到同孩子人格上的平等,从小为他的性格发展奠定基础。

第一,当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耐心解答,不要因为问题的简单甚至可笑而拒绝回答,假如不知道,就实事求是的告诉孩子,并鼓励他共同探究,这完全不会影响到家长的形象,只会让孩子感觉到家长的真诚;

第二,对孩子许过的承诺,一定要兑现,即使由于客观原因无法兑现,也要向孩子解释清楚,不能不当一回事,并承诺一个能够实现的事情,这是让孩子体验“言而有信”最好的办法,也是让他明白家长对他并非敷衍了事,而是却有苦衷的方式。

第三,当孩子为家长做事的时候,一定要表示感谢,这并不仅仅是礼貌问题,还能让孩子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以及做事之后的成就感;

第四,和孩子说话时,一定要专心致志,认真沟通,并尽量看着孩子的眼睛,在倾听孩子说话时,不要随意打断或制止他,一定要让孩子表达清楚,把话说完,像和大人交谈一样对待孩子,这样他就会感觉到你对他的尊重和重视,从而让他学会尊重他人的方法;

第五,在日常生活中,多征求孩子的意见,鼓励孩子对事情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并适当采用,这样孩子就会感觉到你对他的信任,而且还能锻炼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第六,尊重孩子的隐私,不强迫孩子说不愿意去说的事情,在得不到允许的条件下,不随意处置孩子的东西。很多家长由于好奇或对孩子过分关注,往往会偷看孩子的日记,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不仅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得不到尊重和信任,而且还会对家长产生敌对情绪,更加难以沟通;

第七,批评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并留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允许他进行申辩,绝对不要说伤害孩子自尊的话,让孩子正视错误的同时,不产生自卑心理;

第八,不要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孩子不是玩偶,也不是家长的机器人,他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在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提前沟通好,了解孩子的意愿,让孩子在主动积极的情况下完成事情,这样既能让他感受到你的尊重和信任,也能提高做事效率,更好的完成。

除了这些之外,在日常生活中,点滴小事都能体现出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和信任,而只有将这些细节问题处理好,才能教育出一个品学兼优,心理健康的好孩子,才能为孩子将来的发展奠定一个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