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方法胜过好老师
15111000000031

第31章 与孩子共同学习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最大的心愿,为了孩子能够更好的学习,很多家长常常充当家庭教师、业余辅导员,甚至保姆和监督员,在家长的不断关注和呵护下,有的孩子如愿以偿的成绩提高,获得好的成绩,而有的孩子的学习却始终停滞不前,甚至有所倒退,这是为什么呢?

和孩子共同学习,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做孩子的“助教”,没什么不好,这也正是很多教育学家所提倡的做法,因为通过和孩子的共同学习,不仅能充分了解孩子学习的进度和状态,还能不断丰富自己,充实知识,让家长获益匪浅。

然而很多家长在对待孩子学习和陪伴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认清“共同学习”的概念,以至于长久下来,自己的功夫没少费,孩子的成绩却不见提高,有时甚至自己都学得滚瓜烂熟了,孩子却依然无动于衷,甚至产生逆反和厌恶。实际上,做好孩子的“助教”并不难,所谓的“共同学习”,并非陪读代做,大包大揽,无微不至的对他所有的问题进行指导。

很多家长在一些教育书籍或老师那里了解到,和孩子共同学习就能够提高他的成绩,于是不假思索的陪着孩子学习,无微不至的对他所有问题进行指导,然而假如父母只是站在成人的立场上,用成人的思维方式为孩子分析问题指明方向,告诉他应该如何去做,不给孩子自己思考的余地和锻炼机会,那么这样的行为,并非是与孩子共同学习的“助教”,而不过是种“监工”的角色,这样的教育实际上很难让孩子接受,甚至会对孩子造成很大伤害。

当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独立性增强的时候,他不再希望父母将自己当成小孩看待,也不愿意父母过多干涉自己,此时家长不要对孩子的每个细枝末节指手画脚,而是凡事多与孩子商量。

有的家长觉得既然如此麻烦,不如放任孩子自己发展,实际上,也这是种错误的选择,只有努力做好孩子学习的向导,在孩子的学习中与他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孩子才能在同样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取得更好的成绩。

听名人讲学习方法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为了使一个孩子能够成为明智的人,就必须培养他有自己的看法,而不能要他采取我们的看法。”当孩子在一些事情上出现错误或者困难的时候,父母的及时出现和陪伴,对孩子来说犹如雪中送炭,但假如一味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头上,以爱的名义限制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则非但不会取得应有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

著名学者于丹在与别人分享自己育儿经的时候,说到:“如果你总是认为,自己走过的桥比孩子走过的路还多,那你是放弃了被孩子影响的权利。”从女儿出生开始,于丹就不断告诫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孩子身上总有值得大人学习的地方,她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逻辑。也唯有和她共同学习,一起成长,才能给予孩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空间,并和她一起进步。

其实不仅于丹如此,在央视节目著名主持人吴小莉与孩子的相处之道中,我们也能发现,与孩子共同学习是育儿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吴小莉说:“对我来说,尽可能和她在一起时,以她的意志为主,而不是破坏她的意志。”

最初,在和女儿共处的日子里,吴小莉曾因工作中的忙碌和疲惫忍不住对怀中朝着要听故事的孩子感到筋疲力尽,也曾因为看到比女儿小的孩子却走得比她稳、而担忧她的成长进度。但她还是克制住了自己的念头,不断学习新的育儿常识,和孩子共同进步,她深有感触的说:“我知道我还要再学习,学习与孩子一起长大。如果我们能理解孩子在每一个成长阶段的必然之路,就可以减少我们的困惑和焦虑,更可以避免产生望龙望凤的心理,给予孩子和自己太大的压力,甚至出现揠苗助长的遗憾。”

这些名人的育儿感悟对所有家长来说,都是很好的启发,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成长,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作为家长,一定要和孩子共同学习,不拖孩子后腿,成为明智的父母。

专家建议 共同学习并非“陪读”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认可了与孩子共同学习的说法,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陪坐在他身边,帮他解决不会的问题,监督他的学习状况,实际上,这种方式并非“共同学习”,而只是“陪读”。

我们都知道,人的天性就是追求自由,无论任何孩子所喜欢的事物,当它成为一被监督完成的活计,让人感到不自由时,其中的兴趣就会减退,家长陪着孩子学习的时间越长,孩子骨子里对家长的抵触也就越强,尤其是在家长陪读的过程中,不断指手画脚,打断自己思路,或者在自己不小心出错的时候抓现行,更是加剧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不仅对于孩子的学习习惯养成不利,还会影响到他的身心健康。

当然,陪读对于一些孩子来说也并非不好,有些孩子没有人陪根本坐不住,甚至自己会提出要求,希望家长陪着写作业,但这毕竟是少数,很多家长曲解了“共同学习”的含义,将其与“陪读”混淆,实际上,真正的共同学习是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伴随孩子,在他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为他出谋划策,或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

小雅的妈妈是一名会计,每天工作十分繁忙,很少有时间能陪孩子学习,但她在每天晚上孩子做作业的时候,都将工作台移到孩子身边,进行账务处理,尽管互不干扰,由于妈妈坐在身边,小雅在做作业的时候同样十分认真。

一次,小雅有个看不明白的应用题,妈妈发现孩子在苦思冥想,并没有马上帮助她,而是看着她一点点自己琢磨,直到感觉孩子无法自己解决,才主动问孩子究竟是什么题目,小雅把题拿给妈妈,妈妈发现题目果然有些难度,但经过仔细思考还是可以想出来的,于是对小雅说:“宝贝,整个题目对你来说确实很难,我们可以通过昨天做过的一个题作为突破口,再认真想一想,五分钟后,如果还想不出来,我再给你讲。”过了五分钟,小雅打开了一点思路,但却没有找到解答方式,妈妈详细的给他分析了题目,并协助她,鼓励她自己完成,尽管耗费了不少时间,通过小雅和妈妈的共同努力,题目最终还是被小雅解答了出来,两个人都很高兴,小雅也越来越喜欢钻研难题了。

小雅妈妈的做法十分值得借鉴,其实在共同学习的基础上,孩子力所能及的问题和困难,尽量留给孩子自己攻克,这样不但可以锻炼他的能力,而且还会让他产生成就感,和继续努力的动机,只有这样,共同学习的效果才可以达到,学习成绩才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做好孩子的向导

很多家长也想和孩子共同学习,但总苦于没有合适的方法,实际上由于孩子的年龄偏小,决定了他的思维能力和处理事情的能力不强,因此所谓的共同学习,更大意义上应该是要做好孩子的向导,那么应该如何做好孩子的学习向导呢?

首先,要从孩子感兴趣的方面着手,激发学习意愿。在福建的一所著名的数学奥林匹克学校,门前矗立着这样的一个巨大的牌子,上面写着“学习好玩”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正是这所学校的校训,而这所学校曾经出过很多知名的数学家,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将知识转变成好玩、有趣的内容,从而激发了孩子的学习意愿,成为他们成功的最好基奠。

家长如果想让孩子产生好的学习意愿,在和孩子共同学习的时候,尽量挖掘他的兴趣点,又点及面,激发他的学习兴趣,让他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主动去获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成绩。

其次,让孩子拥有“赢”的感觉。孩子能否拥有坚定的信心,是否有强烈的成功欲望,是影响他学习干劲儿的关键因素之一,让孩子始终有成就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他的学习自然就会干劲十足,将来在社会上做其他事情,也能够延续这种劲头,从而作出一番成就。

再次,教会孩子良好的学习方式方法。很多家长在与孩子共同学习的时候,常常会发现其实孩子不少下功夫,学习也可以算得上是认真和用心,但成绩却始终很难提高,究其原因,就是由于学习的方法有问题。

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不仅要帮助孩子寻找问题的症结,而且还要和孩子共同商讨解决的方案,比如计划制定的不够严谨,或学习时间安排的不够科学,亦或是听课方法的不够正确……只要能够找清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孩子的学习就会扶摇直上,成绩自然也会有所提高。

一个有心的家长,在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基础上,还应该是孩子学习过程中最好的向导,做到这一点,不仅孩子的学习成会有所提高,而且孩子会与你越走越近,将你当做生活和学习中的良师益友,这对他的全面发展同样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与孩子共同成长

作为父母,教育孩子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责任和义务,但让孩子在愉快的生活和学习中健康成长,并非易事,只有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才能做到,因此家长一定要不断学习,积累自身经验,从而和孩子共同成长,将他打造成一个成功的人才。

首先,对孩子从严要求,以身作则,积极引导,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在于孩子长期相处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做好榜样,严格要求孩子,指出他所存在的不良习惯和缺点,并和孩子共同改正。

其次,在教与学中与孩子共同学习。家长在指导孩子作业的时候,遇到不明白或原来会却既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自己先学习和复习,掌握好再来指导孩子,这就需要家长为适应现代家庭教育而不断学习,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再次,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在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带领孩子一起参加学校和社会所组织的活动,不仅能使孩子锻炼出适应社会和生活的基本能力,还可以让家长不落伍,及时跟随潮流和现代教学经验,将共同成长做到最好。

最后,在监督和指导孩子认真完成老师和家长布置的作业外,鼓励并同他一起多看书,多动脑,多学习,让孩子在不断修正错误、习得优点的同时,改掉缺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人父母,需要学习的事情还有很多,在培养孩子的同时,不断充实自我,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不但会让孩子获益匪浅,而且这也是学习型社会对成人的要求,能够使家长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我,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