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方法胜过好老师
15111000000034

第34章 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都在感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心理也越来越难以琢磨,实际上,只要了解了孩子的心理特点,再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就不再显得那么困难了。有些家长反映不知道孩子想要什么,其实孩子对父母最大的需求,并非物质,而是是情感和精神,他们渴望被爱、被理解、被尊重、被接纳、被赞许,他们希望能拥有足够的安全感。

一个合格的父母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主动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善于察言观色,从孩子的每个细微举动中发现问题,对孩子进行积极地心理暗示,乐于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予他足够的空间,并尽量做到不指责,不怒视,允许孩子存在情绪……换言之,就是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并顺应它,这样的父母不仅是孩子好的向导和“助教”,还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

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前提是必须要了解孩子需求什么,实际上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孩子对家长的情感需求是不同的,婴儿时期的孩子就已经有了对家长的需求,此时他的情感需要主要以安全感为中心,父母只需通过温柔的举动和微笑的慈爱让孩子感觉到这个世界是安全的,父母的怀抱是温暖的,孩子就会得到相应的满足;

待到稍微大一些,步入学步期的孩子开始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此时孩子会发现世界并非只有自己和父母,还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于是容易产生恐惧感或挫折感,此时父母的关爱应该及时跟上,并让他拥有相对自由的空间,学会简单面对挫折和沮丧的办法;

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上了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开始了对家庭之外世界的探索,他开始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并且以参与社会活动为乐趣,但对于自己的渺小和软弱,他也有着敏感的认识,这时家长要让孩子明白自己想做的事情和能做的事情之间的差异,然后运用鼓励和表扬的方式,引导他不断探索,并树立起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和自信心;

步入小学的孩子,到了情感萌发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有了学业上的压力,他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鼓励、尊重、信任、启发,以及正确的评价,当他取得好成绩,被集体认可,克服重重困难的时候,父母及时的表扬可以让孩子更加自信,心理变得更加健康,在孩子遭遇挫折的时候,更需要父母的及时引导;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初高中阶段,此时“独立”成了他最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心理上的独立,随着生理的迅速发育,孩子形成了强烈自我意思,总会有“我是大人”的感觉,更加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时时处处展示独立和自强的个性,并逐渐开始探索和了解自己,此时父母最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成长空间,及时为他提醒和指导,并协助孩子更好的认识自己,树立良好的信念和目标。

家长明白了孩子从出生到步入社会的各个阶段的情感需求,对于孩子的心理特点也有了一定认识,再加上正确的引导和启发,相信孩子一定会在父母所创设的良好环境中快乐积极,健康向上的获得成就。

听名人讲学习方法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说:“如果对于个人的心理结构和活动缺乏深入的观察,教育的过程将会变成偶然性的、独断的。”很多时候,家长其实也想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从而更好的与孩子进行沟通,但他们并不清楚,孩子内心究竟需要什么。

心理学家发现,孩子在10岁前对父母十分崇拜,而从10对到20岁的阶段则是对父母的“轻视期”,甚至有人说:孩子12——17岁这个年龄段可以让父母衰老二十岁!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孩子最让父母担心、操心、伤脑筋,但实际上孩子并没有如此难带之所以感觉如此困难,都是由于父母对孩子心理特点的不够了解。

在一部人尽皆知的电视剧《还珠格格》中,享尽荣华富贵,备受皇上宠爱的小燕子曾经离家出走,究其原因是由于皇上采取强制措施让她背诗练字,处处限制她的自由,结果小燕子受不了这种束缚,宁可重新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也不愿回到皇宫。当皇上得知小燕子离家出走的消息后气得暴跳如雷,但后来皇上自己想清楚了,在小燕子回来后,主动找她谈心,最终化解了亲情危机。

在这个故事中,且不说小燕子的行为是否正确,作为家长,尽管贵为一国之君,如果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错误的要求或命令孩子,也会遭到孩子的反抗。因此作为家长,在了解孩子心理特点的同时,不仅要运用科学手段细致观察,而且还要顺应孩子的年龄特征,正确对待孩子的种种表现,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孩子。

专家建议 了解孩子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沟通任务

教育孩子是家长的天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讲,父母了解了父亲双方个性上的不足以后,应该在培养孩子时努力加以矫正,从环境的角度来讲,父母应该积极主动的针对孩子的心理特点,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为了做到这一点,了解孩子在各个成长阶段中的心理特点和沟通任务,成为家长必修的功课之一,孩子的成长阶段,大体而言,可以分为幼儿期、少儿期和青春期。

首先来说幼儿期,这一时期是孩子的身体迅速成长,语言和行为模仿能力快速增强的时期,但此时孩子的思维具有片面性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父母的主要任务应该在建立起他们与成人间的亲密感和依恋感上,让孩子自觉自愿地与人互动和沟通。这时家长对孩子的接纳、喜欢、欣赏和安慰,对于孩子内在的安全感机依恋感都能起到很到的推动作用,假如这一环节做的不好,孩子在性格上将很容易出现态度强硬、动作粗糙、情绪不好等现象,最终产生人格障碍。

其次,是少儿时期,这时的孩子情感进入一个最纯真直率、毫无保留的阶段,此时孩子的人际关系相对较为单纯,这同时也是孩子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这一阶段家长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建立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并培养他们良好的同伴关系,这时家长无条件的接纳,可以降低孩子的焦虑心理,同时帮助他找到并顺利发展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培养自尊心。

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开始逐渐由幼稚走向成熟,这一时期的孩子内心常常会处于矛盾之中,对于未来十分迷茫,情绪波动较大,他们需要认识和肯定自我,并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能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由于同龄孩子的思想水平相近,这一阶段的孩子更容易相互沟通,并建立良好的友谊,此时家长不应阻碍孩子的正常交往,只要在交往上适当正确引导即可,同时发现孩子心理问题时,一定及时沟通疏导,避免他产生过激行为。

利用心理特点来促进学习

现代教育理念始终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倡导家长和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都知道孩子的主动学习主要依靠内在的内驱力,也就是兴趣和目的,只有当他们始终被学习中的乐趣和成就感所吸引,才能坚持到底,更好的学下去,也才可以发挥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在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时,充分利用他的心理特点,对于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来利用孩子的心理特点呢?

第一,充分利用孩子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的形象思维是优先发展的,而抽象思维则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往往模仿性强,记忆力好,对于具体的、彩色的、有节奏的形式和方法更感兴趣。了解到这一点,在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引导孩子更好学习的时候,家长可以有侧重的选择孩子更喜欢的方式进行辅导和教育。

第二,利用孩子好奇心强和好动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喜欢问问题,容易被新内容、新方式和新方法所吸引,喜欢动作性强的学习内容是这个时期孩子的主要特征,家长在引导的时候可以教给他利用身体不同部位的动作来表现学习内容,这样会使孩子更感兴趣。

第三,抓住孩子表现欲强、争强好胜的心理,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孩子的表现欲强,争强好胜是心理特征所致,此时想让孩子的成绩更好,得到更好发展,则一定要顺应他的特点,适当加以鼓励和支持,让孩子在正确的引导之下健康的发展。

第四,认识到孩子在学习中所带有的情绪色彩。这一阶段的孩子比较容易感情用事,比如对于喜欢的老师,这个科目可能会学的比较好些,对于自己不太喜欢的老师,则连同学科一同排斥,此时家长应及时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偏科的真实原因,并正确给予引导,让孩子在每门功课上都能做到平衡用力,以达到更好的成绩。

做到以上几点,相信孩子的成绩会在科学的指导方式下有着进一步的提高,也同时为他的将来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