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这样培养的
15114100000011

第11章 摆脱依赖,从生活自理开始

孩子从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是一个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如果一个孩子总是过分依赖父母,养成了习惯,对于迟早到来的独立将是极为有害的。因此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也就是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的良好习惯,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是孩子在社会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我们知道不少孩子由于在生活上由父母“包打天下”,6岁的孩子鞋带散了不会系,急得直哭;9岁的孩子不会穿衣服,闹出将内衣当外衣穿的笑话;10岁孩子要妈妈喂饭……

在这种“温室效应”下,儿童因娇宠而形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缺乏独立性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与能力。假如他们这样子是很难成才的,甚至连能否长大成人都成问题。

防止孩子过度的依赖心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父母坚持不懈地努力。两岁是孩子独立意识萌发的最初阶段,也是孩子成长发展过程中的转折期,也称“反抗期”。之所以反抗,很重要的原因是成人限制了孩子独立能力的表现,适当的教育则可以使孩子转折时期无反抗。那何不让孩子的独立生活从两岁开始呢?

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这是一个人的独立意识和能力的起始点。父母一定要从最基本的衣、食、住、行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1)自己吃饭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不要给孩子喂饭,鼓励孩子自己吃。多多鼓励,耐心一些,可以让孩子对自己产生信心;孩子吃得好时,要及时奖励或肯定;如果吃饭过慢,可以用竞赛的方式逐步限定吃饭的时间,还可以一次少盛一点儿饭,吃完了再添,让孩子在吃完后享受到成就感。不要在旁边逼着、催着孩子吃,以免破坏孩子尝试自己吃饭的热情和兴趣。

(2)穿脱衣服

孩子穿的衣服和鞋一定要舒适、方便脱穿,如宽松的、有松紧带的裤子,前面系扣的衣服,纽扣大一点,扣眼也开大一点,套衫的领口要松一些,最好是前面或肩上有扣子,鞋子最好选择有松紧带的。如果穿脱过于烦琐,会给孩子增加很多困难。

此外,孩子会因为穿衣服穿得比别人慢而自尊心受挫。父母要有耐心,及时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可以通过儿歌、比赛的方式,使穿脱衣服变成一种有趣的游戏。每个孩子都可能有自己穿脱衣服的方法,只要孩子穿得快、穿得好,不必拘泥于一种模式。

(3)独立入睡

有些孩子在家里往往要抱着、拍着、哄着才能入睡,这是典型的依赖心理。

应当培养孩子独立入睡,不抱不拍也不哄。为了让孩子安心,可以告诉孩子,妈妈(或老师)虽然不在身边,但一定在附近(或教室里);有什么需要(上厕所或身体不舒服)可以随时叫妈妈(或老师)寻求帮助。

(4)管理物品

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物品,一方面应当通过孩子自己动手管理、收拾玩具,养成做事有条理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重点在于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

孩子自己做事常常做不好甚至失败,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再去做,绝不能动辄就说“我说你不行吧,就会逞能”,更不要见孩子做不好就动手代劳。当他们执意去做那些难度较大的事时,父母应予以鼓励并给予帮助。这样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的锻炼机会,摆脱依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