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这样培养的
15114100000002

第2章 让孩子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

所谓独立,就是一个个体区别于其他的个体而存在,他有自己的思想、观点、看法、为人方式和处世准则。每个人都渴望独立,从古至今无数人为了独立、为了自由艰苦奋斗,因为独立意味着一个真实的个体的存在,这种存在完全是由自我决定的,是不附属于任何人的。不能独立自主的人是可悲的,是丧失自我的悲剧性人物,这样的人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更不要说取得成功了。

在上学路上,常见到这样一些情景:孩子上学,父母帮背书包;孩子的鞋带松了,父母帮系好;更有甚者,父母竟然背着孩子去上学……这些做法,无疑是父母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更糟糕的是,这种“包办代替”还有可能使孩子产生自己无能、愚蠢的观念,导致孩子自信心不足,这对孩子更是一种无形的伤害。

当前,中国的独生子女大多存在着独立生活能力差的问题。

有一个四年级的孩子,至今还不会剥鸡蛋壳,而另一个孩子因为在家父母包办代替惯了,竟然花钱请别人替他打扫教室卫生。一个高中生,在家父母什么都不让他做,只要求成绩好就行,他连一双袜子都没有洗过。住校以后,父母便把他的被子套了四层被套,每几个星期便拆下一层,攒在一起拿回家去让母亲洗;另一个学生,本来可以出国留学,最终却因为怕出去以后生活无法自理,便放弃了这次难得的机会。

著名教育家B。M。西格尔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父母的关爱是孩子需要的维生素,但应当牢记,孩子需要正常剂量的维生素,缺它不可,过多无益。”我们经常会听到有很多父母在说:“孩子还小。”所以将很多孩子应该独立完成和能够独立完成的自理行为,都包办代替了,这无疑是为孩子添加了过多的维生素,但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现在中国的家庭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孩子都成了父母的心肝宝贝。许多父母认为让孩子幸福的方法就是为他们多做点儿事情。最后,就造成了孩子长大了却什么都不会做的情形。有些孩子甚至觉得自己在家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更有的父母对孩子纯粹就是溺爱。我们都知道,孩子缺少爱会造成感情和心理上的缺陷,反之,过多的亲昵和溺爱也会导致同样的后果。溺爱属于不良家教,溺爱不是理智的爱。“溺”的意思是“淹没”,溺爱就是爱把理智淹没了。溺爱是对孩子的变相摧残。

苏霍姆林斯基说:“铁石心肠的人大都生长在那些父母过分溺爱,对他百依百顺,一味迁就,对他没有任何要求的家庭。”这样的家庭往往以溺爱开始,以寒心和愤怒告终。

因此,父母们应该改变观念,一定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让他们多进行自我锻炼,不要培养出一个无用的子女来。

溺爱是对孩子的一种变相摧残,溺爱出弱苗。过分的关心溺爱,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遭受适当挫折、困难和学习爱护别人的权利。这样的孩子只会享受,不知奉献;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情感世界中只关心自己,不知体会别人;甚至形成人格方面的缺陷,走上社会后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问题出在孩子身上,病根很可能出在自己身上。”溺爱正是造成孩子心灵世界荒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