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这样培养的
15114100000020

第20章 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孩子们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但是孩子们虽然有选择的权利,可大多数父母们却并没有将这种权利赋予自己的孩子。父母们喜欢替孩子做主,按自己的意愿规划孩子们的人生道路。为了使孩子能成为明智的人,就必须培养他有自己的看法,而不能要他一味地服从我们的看法。“生命的价值在于选择。”但做父母的往往忘记这一点,他们不让孩子去做选择,总是忍不住要替孩子选择。因此,孩子只能按照父母的决定去做。那么,这些决定越正确,其窒息感就可能越强。他们感受到这一点,于是想对父母说不,但他们又一直被教育要听话,所以连“不”也不能说了,只好用被动的方式去叛逆。

要改善这一点,最好的方式就是“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即父母给孩子制定一个基本的底线——认真生活不做坏事,然后放手让孩子去决定自己的人生,只是在有必要的时候才去指导孩子。

有关研究表明,总是由父母做决定的孩子,长大后常常缺乏判断力与选择的能力,而且缺乏责任感,甚至不知道怎样对自己负责。因此,建议父母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机会,让孩子学会怎样做决定。

马小俊是个乖巧的小女孩,由于父母工作忙,马小俊便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奶奶每天接送马小俊的时候,都会把孩子的吃穿安排好,就连喝牛奶插吸管这样的事情,她也不让孩子做,总是自己做。

因此,每天早晨马小俊到幼儿园后,从不主动去玩玩具或进行户外活动,而是四处游荡,非要等老师指定她去玩什么,她才去;每当老师请她进行选择的时候,她便犹豫不决,事事都要由他人做决定,自己无法做决定。

妈妈认为这样可不行,同马小俊的爸爸商量后,他们把马小俊接了回来。从那天开始,父母既不干涉马小俊做什么,也不催促她做什么。当马小俊十分想要自己脱衣服或者穿衣服时,父母就放手让她自己去做;马小俊洗澡的时候,父母尽量让马小俊有充足的时间在澡盆里玩耍;吃饭的时候,父母让马小俊自己吃,而且不催促她,吃饱以后就不再让马小俊留在饭桌旁了等等,他们尽量把马小俊自己的事情都交给她自己决定。

经过父母半年多的“自主”教育,现在,马小俊已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了,她有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判断,不再是绝对听话,叫她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小木偶”了。由上面的案例可以得知,马小俊的奶奶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自己做,更别说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了。她的这种做法,就是不给孩子任何自己做事、思考、说话的机会,就是这也不准,那也不准,对孩子横加干涉,按自己的意志去左右孩子,捆住其手脚,束缚其思想。

殊不知,这样就可能把孩子变成没有主见、胆怯怕事与依赖性很强的人。这样孩子好容易萌发出来的自信心与独立性就被摧残了。但马小俊父母的做法更有利于马小俊的成长。

第一,解放孩子的手、嘴与大脑。做父母的应该了解孩子在生活中的权利与职责,孩子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有不同意父母的意见的权利,在对他们有影响的决定上有发言权,同时,孩子也有提出不同意见和发挥自己才能的职责。观念明确了,父母就要解放孩子的手、嘴与大脑,让孩子行使自己的权利,让孩子敢想、敢说、敢做,而不是一味地顺从父母。

第二,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或危险的事,父母都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而且要多提供机会,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并且是真正的自己做决定,父母千万不要左右孩子。要给孩子以单独思考、学习及玩耍的时间与机会,这样,孩子才能成长为一个独立、有主见的人。

第三,尊重孩子的意愿。做父母的应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家庭中平等的一员来对待,要尊重他在家庭中的地位,任何涉及孩子的事情,应尊重或听取孩子的意见。

第四,给孩子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无论家庭的居住条件怎样,父母都要给孩子一块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小角落。在这个角落里,可放置玩具架及小筐、纸盒等容器,每天给孩子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自己做决定,自由地带小伙伴玩耍,自己取放玩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一个能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的孩子,他的生命力是极其顽强的,尽管因为年轻,他会遇到一些挫折,但那些挫折最终与成就一起,让他感觉到自己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