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这样培养的
15114100000035

第35章 避免孩子养成拖沓的习惯

有关日常生活上的事,小孩子不可能很快地、熟练地掌握技巧,他们需要花很长的时间逐渐快速地穿衣服、吃饭、做手工、做上学前的准备工作。对他们最好的帮助就是你的态度:耐心的等待,对任务的困难进行一点评价。如“收拾好床铺很不容易”、“一个小时做好这个模型很难”等。这样的评价对孩子有潜在的鼓励,不管他们的努力是失败了还是成功了。如果孩子成功了,他们知道一件很难的事情被征服了,会有满足感;如果孩子失败了,父母知道这件事很难,他们会感到安慰。这样,孩子感觉到了理解和支持,这会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感。

而持成人观念的父母,特别是唠叨型的母亲,在孩子做某件事情失败时,或孩子没按她的时间要求做某件事情时,一般从来不允许孩子说出他们的想法,而是以不停地唠叨和不满意的情绪态度,数落和要求孩子(此时的孩子,感觉到的是自己能力不够)。如果重复的是这种行为模式,孩子的“无能感”会导致退缩行为。可以这样说,拖沓孩子的父母,一定是用成人对效率的要求在“训练”孩子。但孩子的生活是不可能被大人对效率的需要所控制的,因为效率对孩子来说,是束缚、是敌人。就孩子的情感而言,效率的代价很高,它可能耗损孩子的才智、抑制兴趣,可能会造成情感的压抑和性格的极端任性。因为孩子需要试验、探索、努力的机会,也需要耐性(耐性意味着给他人时间),需要在没有催促和训斥的情况下学习。所以,大多数孩子的动作慢,就是被大人对效率的一味要求弄出来的。

要想改掉孩子拖沓的毛病,首先要去掉对孩子太多的关注和要求。比如,孩子在吃方面出现的问题,通常是父母太关注造成的。因父母在孩子的口味上总是加入太多自己的喜好,而且唠叨地让孩子“应该吃什么”、“多吃什么”、“快点吃”之类。这会影响孩子的思维和自己的选择,制约味觉和嗅觉神经感受,而不能体味食物的美感,孩子会慢慢的以厌食对抗你的关注。父母最好的态度是,一贯地采取合理提供用餐内容、用餐时间、给孩子表现出愉快而津津有味的吃饭的榜样即可。

其次要提供给孩子判断和选择的机会。孩子之所以依赖、无助、拖沓,主要因为父母的行为完全代替了孩子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没有从小开始培养他们的责任能力。孩子的责任感,就是要在跟他们有关系的事情上让他们有发言的机会,并让他们学会自己选择。比如,在穿衣、玩耍、做家庭作业等事情上,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父母就应该表现出这样的行为态度:“我们给你提供了很多选项,具体选择怎样(或什么时间)是你自己的事。”如果父母在孩子做什么上唠叨不休、命令要求,甚至使用“罚你写10篇生字”的处罚手段,孩子则可能把“拖延做事”作为手中的武器用来惩罚、勒索、利用父母。

再次要合理满足孩子的要求、合理规范孩子的行为、一贯坚定地执行规范。在孩子的行为上,哪些是可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孩子需要一个明确的界限。当他们知道允许的行为的边界时,他们会觉得安全,并会养成行为上的自律性。我们应该清楚,父母可限制孩子的行为,但不能限制孩子的愿望和情绪。对于孩子的愿望、感受、情绪,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内容如何,都应该接纳并得到理解和尊重,而行为可以限制和纠正。以培养“准时”为例,给他们一个现实的时间限制,把守时间的任务则应交给他们自己:“离上学还有10分钟”、“只要你准备好了,你可以看卡通片,直到我们吃晚饭”等等。这种简短陈述的目的是要告诉孩子,我们希望,也认为他们会准时。始终用这种正面的预期方式,才可望当孩子觉得仓促时,他们会自己抓紧时间。

父母可以给孩子尽可能多的自由,并要求他对自己的自由负责。有必要的话,应用心设计训练孩子自制力的计划,帮助他控制自己的惰性和欲望。父母不仅要要求孩子,而且自己也要参与,至少在孩子面前应该表现得富有自制力,固守承诺,充满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