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这样培养的
15114100000008

第8章 有责任感的孩子更独立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事:如果小朋友闯了祸,父母大多会为他们收拾残局。比如孩子弄洒了牛奶,父母就会一边指责孩子一边拖地。这说明了一般父母常有的“孩子做错事,父母应负责”的不正确的观念。

他们认为孩子还没有承担责任的能力,因而替代他们善后或道歉。这种管教方式,对孩子只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对于能够分辨是非的孩子,父母应使他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观念,父母只需要在一旁协助提醒。只有让孩子从小树立责任感,将来步入社会后,他才会敢于承担责任,并成为富有责任感的人。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

还是先看看出现以下场面时,不同父母的不同表现吧。

大人们在客厅里喝茶聊天,两家的小朋友在一边玩,把玩具撒得满地都是。

忽然,传来了孩子的哭声,原来做客的小朋友弄破了主人孩子心爱的玩具,惹起了争执。

这时,客人妈妈马上代替孩子道歉:“噢,小宇不哭,是咏歌太不乖了,我替他向你赔不是!给你重买一个新的好吗?”

主人妈妈则先了解清楚事件发生的原因,再告诉自己的孩子说:“小宇,向咏歌道个歉,请她原谅你。看看能不能帮她把洋娃娃修好?”

具体告诉孩子怎样做,并让他立即实行,也就是向他灌输了应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思想。

这两种教育方式孰优孰劣,不辨自明。要知道,没有原则的父母不能使孩子养成对自己负责的习惯。一味替孩子向人道歉,而不让孩子做事来弥补过失,孩子也就不知道是否应该负责任。代孩子道歉会削弱孩子内心应有的责任感,也使他丧失了自己独立处事的机会。

孩子多以自我为中心,所以一旦出了差错,往往推脱说:“不怪我,都是他不好……”

他们以此为借口逃避责任。所以父母一定要改正孩子的这种坏习惯。如果孩子将全部责任都推卸到他人身上,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自己和他人的立场不同。告诉他:“如果你是他,你又会怎么做?”提醒孩子改变立场看事情,他不但会发现自己也应负责任,而且会反省自己敷衍塞责这种行为是不对的。

其实人都不是天生就具有责任感的,都是在适宜的条件和环境下萌发的,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逐渐成熟而形成的。因此说,家庭是孩子责任感赖以滋长的土壤,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以及教育方法,是孩子的责任感能否形成的重要条件。

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不仅取决于父母是否具有家庭责任感,还在于父母能否为孩子提供榜样。在讨论家庭中的责任与分工之前,父母应该想一下自己是否是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人,自己惯用的教养态度和方式是否有利于孩子责任感的培养。在抱怨自己的孩子缺乏责任感之前,先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孩子的榜样,然后就有可能从抱怨孩子转而反思自己。如果我们不是一个合格的或者称职的父亲或者母亲,比如,做父亲的在家里肆意胡为,丝毫不顾及对家人的影响;做母亲的在外边忙于应酬,既不整理家务也不考虑家人的感受,这样没有责任感的父母没有资格和理由教育孩子。因此,父母如果想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以身作则,让孩子看到一个活生生的榜样。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应该创造或抓住机会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比如,父母可以有意识地赋予孩子一定的责任,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空洞的说教是不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的,通过赋予孩子责任,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某些不好行为产生的后果,就会让他们自觉产生一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心理。

孩子只有在家庭环境中培养出责任感,才能在更复杂的学校、社会环境中经受考验,得到修正和磨炼,最终成为一个自强、自立的人。责任感的培养应遵循这样一个规律:从自己到他人,从家庭到学校;从小事到大事,从具体到抽象。有责任感的孩子能运用自己的智慧、信心和判断力去做出决定,独立行事,考虑他的行为后果,并且在不影响他人权利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需要。他们明白自己的义务,并主动履行义务,愿意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