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这样培养的
15114100000007

第7章 让孩子走自己的路

我国传统教育观念有这样一个误区,多数父母都十分注意培养孩子“听话”、“顺从”,却不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小到生活上的事,大到孩子的发展方向,一概由父母决定,孩子缺少自己做决定的机会,这就不能培养他们的抉择能力。然而,自我抉择能力也是独立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现在,随着家教观念的更新,有一些具有现代家教观,教子有方的父母,不仅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注意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做选择和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有一位孩子的母亲说,她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凡是可以让孩子参加讨论做决定的事情一定要让孩子参加,而且创造机会。比如说,双休日到哪去玩,开个家庭会,把孩子当作平等的一员,经常采纳孩子的意见,这就是培养孩子的一种独立抉择的能力。凡是能让孩子参与的就让孩子参与,这种父母都是非常好的。只要父母的观念更新了,教育行为就不一样,就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心理素质。

富兰克林说:“人类一生的工作,无论精巧还是粗劣,都由他的每一个习惯所决定。”孩子总有一天是要自立于社会、自立于人生的,如果能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东西自己管、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的自我管理习惯,就能增强孩子行动的独立性、自主性、目的性和计划性,这对于孩子今后生活的幸福和成功无疑是有巨大的帮助的。

孩子的独立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主的能力。自主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有主见的、可以自我调节的、独立的人。努力培养孩子具有自主能力,并给孩子自主的机会,可以充分调动孩子自身的积极性。

培养孩子自主的习惯,父母仅仅转变观念还不够,还要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掌握培养的具体方法。以下是几种让孩子学会自主的方法,做父母的可以借鉴一下。

(1)观察法

父母要传授给孩子一些生活技能,为他们的自主打下基础。比如,可以让孩子观察母亲是怎样刷牙或洗袜子的,父亲是怎样整理书柜的。如果家中有摄像机的话,还可以将大人做事的过程摄下来给孩子看,这样会提高他的兴趣。当孩子知道父母如何做某件事情时,就会照着做,并会为自己能够完成某些事情而骄傲。

(2)游戏法

孩子的特点决定了他对枯燥无味的事情没有兴趣,也不会坚持去做,因此,做父母的可以利用游戏方法使他产生兴趣。比如,孩子玩完玩具后,父母可以和他玩“把玩具送回家”的游戏,在玩具架上贴上各种玩具摆放的标记,请孩子把每种玩具送到相应的位置上。孩子会将这种劳动看成是游戏的一部分,每次玩完都将玩具归位。再如,为了让孩子学会用勺子吃饭的技能,父母可以把大可乐瓶子挖一个小嘴,再用纸贴出娃娃的眼睛,然后准备一些豆子、纸球等物,让孩子用勺子喂娃娃吃饭,这样,孩子既从游戏中得到快乐,也学会了自主吃饭的能力。

(3)奖励法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自理习惯,能够让孩子坚持经常去做。比如,让孩子每天自己穿脱衣服、叠被子。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表现给他插一面小红旗,等孩子坚持到插满十面小红旗时,可以奖励一些小礼物,如图书、画笔、零食等。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也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认真做事的态度。

尊重孩子的成人总是这样说:“你对这件事是怎样理解的?”当我们尊重孩子时,理解他们的态度和行为来自他们的概念和信条时,我们给孩子机会使他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学到知识。如果我们站在成人的立场,用成人的思维方式为孩子分析问题指明方向,告诉他应该如何去做,就会使他怯于亲身去体验。如果我们坚持认为我们的知识渊博,滔滔不绝地向孩子们灌输,不失时机地纠正孩子的错误,我们就限制了孩子自己去积累知识,那他怎么能独自去走以后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