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这样培养的
15114100000085

第85章 让孩子在苦难和坎坷中学会坚忍不拔

玛格丽特·米切尔是举世闻名的著作《飘》(即《乱世佳人》)的作者。《飘》于1937年获得普利策奖,这部作品反映了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生活背景和思想观念。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部厚达1000多页的小说一直位居美国畅销书的前列,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已被译成27种文字,在全世界的销售量也逾2000万册。《飘》的出版使玛格丽特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美国文坛的名人,成了亚特兰大人人皆知的“女英雄”。传记作家安妮·爱德华在为玛格丽特·米切尔所著的传记中,提到了一个玛格丽特的母亲教育她的故事,也不失为一个玛格丽特本人给年轻人的忠告。

有一天,我上学回到家中,告诉母亲:‘因为有算术课,太困难,我不打算上学了。’母亲让我登上了我们家的新式马车,自己拉着缰绳,向菲茨杰拉德庄园奔驰而去。

马车终于慢了下来,母亲松开缰绳,让马车缓慢地行走,路过昔日曾经辉煌、如今已经破败的大庄园时,母亲对我说:‘这些房子曾经住过大户人家,如今已经是一片废墟了。自从内战以来,好些房屋都是这样。那些曾经壮观而又高雅的房屋因为他们的主人的沦落而破败。看见吗?’她指着一处废弃的农庄说:‘住在那里的屋主早已经灰飞烟灭了。’

她再让我转过身来面对另外一侧,指着一处虽然老旧但是仍然照顾得很好的房屋说:‘看,这些屋子如同他们的主人一样,顽强地保存下来了。记住,孩子,人们生活的世界曾经是一个安全的世界,正如你现在这样。你的世界早晚也会如同这外部的世界一般遭遇到危险,如果你要像这些幸存的房屋一般保存下来,你的手中必须拥有武器——那就是知识。’

“她再次向我强调:‘人们总是将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结于缺乏知识,因为当世界发生重大变化时,你能够赖以生存的全部是你能够用双手创造的和你头脑当中所拥有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征服学习的原因。’她最后坚定地对我说:‘你明天必须回学校,勇敢地征服数学。’”

可以说,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具坚忍不拔精神的民族,如果没有这种顽强不屈、坚持不懈的精神,他们绝不可能经历2000多年的流散和摧残而重新站立在世人面前。

在犹太人的意识里,永远充满了痛苦的观念和深深的忧患,他们一生都是用这样的思维来看待和思考问题的。当新生儿生下来的时候,大家不是为他的降临而高兴,而是为他哭泣。犹太人的箴言是这样解释的:“孩子出生时我们觉得高兴,有人去世时我们感到悲伤,其实应该反过来才对。因为孩子出生时不知今后命运如何,人死之时一切功业已盖棺论定。”

基于这样的解释,犹太的先知们将人的一生分为六个阶段:1岁时是国王——家人围绕着他,像扶持国王一样扶持他,把他关心得无微不至;两岁时是头小猪——喜欢在泥巴里面玩耍;18岁的时候是小羊——无忧无虑地欢笑、跳跃;结婚时是驴子——背负着家庭的重担,低头缓行;中年时是狗——为了养家饣胡口,不得不摇尾乞怜,乞求他人的善行;老迈时是猴——行为和孩童无异,然而再没有人去关心他了。

既然这样,也就不必惧怕痛苦和人生的种种烦恼了,相反,却是人生的痛苦和烦恼越多越好。《塔木德》说:“有十个烦恼比仅有一个烦恼好得多。”因为有十个烦恼的人不会再惧怕烦恼,而拥有一个烦恼的人会觉得整天都很烦恼。

人生是痛苦的,人生的大部分时间要经受痛苦,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生是不存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人生的某个目标而痛苦、努力地生活的,直到人死了,人生任务才算完成了,痛苦的努力才算结束。这个苦难和痛苦的观念充满了犹太人的一生,他们经历了最惨绝人寰的屠杀,经历了处处被驱逐、压迫的遭遇;他们走到哪里,欺凌和侮辱就跟随他们到哪里;他们四处流浪、衣食没有着落,也不知道哪里可以容身。

经历了这一切之后,他们已经不怕任何苦难了,再大的苦难和坎坷也丝毫不能难倒他们。因此,只要环境相对稳定下来,他们千百年的忍耐与顽强就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做出了让世人称羡的成就。

可以说,坚忍不拔是一个人出人头地的重要条件,是一个有理想、有志向的人必须具备的品质。作为父母,应该培养孩子在苦难和坎坷中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让他们成为一个坚忍不拔的人。只有这样,将来孩子才能够经受住人生的风风雨雨,并在彩虹的映照下走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很多哲人会告诉我们,只要不断地保持希望的灯火,就不怕无法忍受黑暗。这就是说每经历一次暴风雨,天空就会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预示着不久的将来会有希望来到。黑暗过去就是光明,这是人们存活下来的希望,因此不管环境多么恶劣,人们都不能绝望,只要还有一息尚存,就要坚忍不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