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这样培养的
15114100000086

第86章 给孩子一个体验失败的机会

与外国父母相比,中国的父母总是显得有点儿太小心翼翼,他们给缺少生活经验的孩子准备好了一切事情,生怕孩子受到挫折。然而父母能一辈子这样照顾孩子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到那时这个脆弱的孩子又怎样渡过难关呢?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从小就勇敢地面对挫折,让他们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在日本一个村庄里,有一对夫妻四十得子,因而对孩子宠爱有加,这使得在蜜罐中成长的儿子养成了一意孤行的脾性,他无论做什么都不太专心,就连走路也走不好,时常跌进水沟里,很是让望子成龙的父母焦心。

儿子7岁那年上了小学。可是他还是不能让父母放心,因为他走路喜欢东张西望,不是弄湿了鞋子,就是弄脏了裤子,经常抹着眼泪回家。

一天,孩子的父亲带一把锹去儿子上学必经的田埂上,在上面断断续续地挖了近十道缺口,然后用木板搭成一座座小桥,只有小心走上去才能通过。那天放学,儿子走在田埂上,看到面前一下子多出了这么多的小桥,非常惊慌,不知道该怎么办好。是走过去,还是停下来哭泣?四顾无人,哭也没有人帮忙啊。最终他选择了走过去。当背着书包的他晃晃悠悠地通过小桥时,虽然很害怕,但却有种满足感。他第一次没有哭鼻子。

回家以后,儿子跟爸爸讲了今天走过一座座小桥的经历,脸上满是骄傲。父亲坐在一旁夸他勇敢。

但妻子却对丈夫的举措迷惑不解,丈夫解释道:“道路太平坦了,他就会左顾右盼,当然会跌倒;坎坷的路途,他的双眼必须紧盯着路,所以才能走得平稳。”

你猜到故事中的儿子是谁了吗?他就是如今赫赫有名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正是父亲苦心挖断松下幸之助顺利前进的路,才培养了他直面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也才有了他今天的成功。

在日本,像松下幸之助的父亲这样故意给孩子制造挫折的教育方式是很普遍的,他们认为只有让孩子从小经受一些挫折,日后他们才能独立战胜生活中的挫折,从容地走向成功。

父母首先要改变原来的教育态度,让孩子走出大人的“保护伞”,不要怕孩子摔着、碰着、饿着、累着,孩子摔倒了鼓励他自己爬起来,不能为孩子包办一切,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如要玩具自己去拿,衣服、裤子自己穿。在家庭生活中,要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切不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难都解决掉,把他们前进的障碍清除得干干净净。

首先,父母不要剥夺孩子自己体验成败的机会。父母应该看到一点,当你替孩子解决麻烦的时候,也纵容了孩子的依赖性,让他们无法从生活中体验战胜挫折后的自信。人在一生中将会遇到很多困难,父母不能永远充当孩子的保护伞,因此,当孩子遇到困难不知所措时,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勇于面对困难,让孩子转动脑筋,充分利用智慧自己去解决,而不是父母亲自动手为孩子扫平道路。

其次,父母多鼓励,培养孩子直面挫折的意识和坚强承受挫折的能力。这样方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生命的能量,使他们的自信心、创造力在危急与困难时发挥到极致,增长孩子竞争取胜的才干和驾驭生活的能力,父母也会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再次,要给予孩子适度的挫折。适度的挫折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有益无害的,孩子面对挫折所表现出来的坚强和勇敢,正是他们日后走向成功的资本。因此,父母不妨放开他们的手,让孩子自己去面对生活中的一些挫折。

要知道人的抵抗力、免疫力是一步步增强的,从无菌室里走出来的人,往往是脆弱的,他们抵抗不了细菌的袭击。所以,父母应该对“太顺”的孩子进行一些“挫折教育”,帮助孩子树立坚强的信念,无论顺境逆途都能坚强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