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这样培养的
15114100000088

第88章 做事情能够分清轻重缓急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方法能帮助我们理清条理,理清先后顺序,节省不必要的重复工作,最终最大效率地把事情做成。因此,教会孩子做事情的方法非常重要。

孩子在开始独立的时候,时常会出现搞不定事情的情况,这时,身为父母的我们就必须引导孩子做出判断——将复杂的事情分类,归纳出紧急的程度,归纳出来之后再一一地解决,多试几次,孩子就能轻松学会面对各种或急或缓的事情。

人生是丰富多彩的。一个人要分清轻重缓急,并非任何时候只能做最重要的一件事而完全忽略所有其他的事,而是要分析哪些是属于当时最重要的一件或两件事并坚决把它们做好。其他的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能力及兴趣去做一些。但一定要设计出优先顺序,而且不宜经常和随便更改,这就是时间管理的精髓,也是学业成功的秘诀之一。

兄弟俩打猎,一只野兔跑过来。

“我把它射到烤着吃。”哥哥拉开弓瞄准说。

“鸭是烤着好吃,但野兔还是煮着吃更有味道。”弟弟说。

“烤的好吃!”

“煮的好吃!”

两人争论不休,于是到一个人那里去评理。

那个人告诉他,把野兔分成两半,一半煮、一半烤。兄弟俩觉得有道理,就回去找那只野兔。但野兔早就跑得没有踪影了。机会稍纵即逝,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争论不休便会错失良机。做事情要分清轻重缓急。不要为鸡毛蒜皮的小事纠缠不清,浪费时间,以致错失良机,功败垂成。那是最愚蠢的做法。

在生活中,当孩子做事情手忙脚乱时,父母就要好好找一下原因,通常都是由于孩子没有把事情的顺序安排好。

当代管理学之父彼得·杜拉克说过:“必须分清轻重缓急。最糟糕的是什么事都做,但都只做一点儿,这必将一事无成。”

学会分清轻重缓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尤其是做一辈子,不是很容易,很多孩子见到周围的同学或朋友有这样那样的东西,做这样那样的事,得到这样那样的好处,就想自己也样样都做、样样都有。于是乎什么“轻重缓急”就丢到九霄云外去了。其实,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意识到个人的局限性,在任何一个人生阶段上对自己都不求全责备,坚决不与周围的人攀比;善于辨认并敢于抛弃某些看起来“不可不做”的小事;在大事上持之以恒并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真正投入进去。

怎样分清轻重缓急?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烈度·柏瑞图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的理论,或称之为20/80定律。即在日常生活中,一定有20%的事情足以决定你80%的成就,所以应该先辨别什么是最可能见成效的20%的事情。一旦辨别清楚了,用80%的时间做好这些最重要的事情,再用剩下的20%的时间做其他事情。这就叫好钢用在刀刃上。虽然每个人在每段人生情况不同,人们不必机械地套用这些百分比,但把这个定律的精神融会贯通、有意识地用到学习及生活当中,就可以帮助孩子识别及做好至关重要的大事。

要设定优先顺序,可以用“轻重缓急”四字去划分学习、生活中的四类事务:

第一,紧急且重要。

第二,紧急但不太重要。

第三,重要但是看起来不紧急。

第四,不重要也不紧急。

知识的海洋这么深、这么广,而个人的时间与精力又是如此有限,因此,在时间管理上我们必须要有选择,先把重要的大事处理好,待有余力才去做不重要的小事。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或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