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引导青春期男孩全书:10~18岁男孩的父母必读
15115300000063

第63章 别把男孩变成“冷血动物”——如何让男孩远离“爱心缺乏”的危机

男孩的困惑

为什么我要去关心那些和我没关系的人,他们又没提供给我吃喝,又没有帮助过我。我不觉得我很自私,我想大部分人都和我一样,那些无偿献爱心的人在我看来真的有点傻,自己管好自己不就行了吗?

古人云:“仁爱之心,人皆有之。”“爱”这个字一直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一个有爱的男孩会更加珍惜生命、珍惜一切美好的事物。但如今随着独生子女日益增多和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日益淡薄,父母们突然发现自己的儿子变得自私、霸道起来,只懂得自己享受生活,不懂得同情怜悯别人,甚至越来越像个“冷血动物”。

有一位母亲,她和丈夫把所有的爱都给了他们的儿子,但儿子却很自私:喜欢的饭菜只允许自己吃,不让别人动;已经10岁了还让父母帮着穿衣服、系鞋带;

每天都伸手向父母要这要那,对父母却从不关心,父母生病不闻不问;同学有困难时,他不但不帮,还挖苦对方……

其实,这种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己,不知爱人的毛病是当前青春期男孩的通病。那么男孩为什么会变得没有“爱心”呢?是他们天性就如此吗?当然不是,一位儿童心理学家曾通过研究表明:同情和善良是孩子的天性。比如:一岁之前的婴儿,他就对别人的情感有反应,如果旁边有孩子的哭声,他也会跟着一起哭;两三岁的孩子,如果看到别的小朋友哭泣,他就会拿自己喜欢的东西去安慰别人;当孩子到了五六岁,开始有了认知反应能力,此时他知道应该怎样去安慰哭泣的伙伴……这些都是孩子爱心的表现,这足以证明,有“爱心”是孩子的天性。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男孩很少会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其实这与父母的重智轻德的教育观念有很大的关系。父母为了让男孩将来成为社会中的强者,非常重视男孩知识的传授和智力的培养,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其中就包括道德教育。

因此,父母应该努力让孩子远离爱心危机,引导男孩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方法一:培养青春期男孩的爱心从移情训练开始

所谓移情训练就是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位置上,从对方的角度去体验他的情感,主要训练方式包括:故事、情景表演及日常交谈等。而培养男孩的移情能力,其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让他学会体察他人情绪,理解他人情感,进而分享他人的情绪情感并表现进一步的关爱行为。因此,父母要想培养一个有爱心的男孩,就可从训练他的移情能力开始。

13岁的贝贝从小就非常有爱心,妈妈从他一两岁的时候就锻炼他的移情能力,经常鼓励他去帮助他人,例如看到其他小朋友哭,妈妈就会对他说:“贝贝,你看那个小妹妹摔疼了,她一定很伤心,你用自己的玩具哄哄她。”

有一天,贝贝跟妈妈一起上街去买东西。在过马路的时候,贝贝看见一位行动不便的老奶奶,他看了看妈妈,妈妈正用鼓励的眼光望着贝贝。于是,贝贝主动走上前去,扶着老奶奶走过了马路。走到马路对面后,老奶奶十分感谢贝贝,夸他是个有爱心的好孩子。这时,走在后面的妈妈对贝贝说:“贝贝,你注意了没有?旁边的阿姨都微笑地看着你,后边的叔叔向你投来赞许的目光呢!”贝贝朝旁边一看,果然,好多叔叔阿姨都微笑地看着他。小贝贝高兴地回答道:“老奶奶过马路时会很困难,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帮助老奶奶过马路,是吧,妈妈?”妈妈微笑地点点头。

可见,从小的移情训练已经使贝贝对他人有一种同情心了,而同情心正是爱心的来源。

方法二:让男孩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一位教育专家到一家中学进行心理测试,其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如果你身边的朋友感冒了,冷得直哆嗦,你愿意把你的外套借给他吗?结果有的孩子说:“我不会借的,生病了会传染的,他穿了我的衣服,那我也会生病的,我还得去打针吃药,多难受啊!”有的孩子说:“我妈妈不会让我借的,她会教训我的。”……结果,半数以上的孩子都会找各种理由拒绝借衣服给生病的同学。

这就是今天的父母们培养出来的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听了这些回答,不知道父母们的内心有什么感受。

可见,培养男孩的爱心已经成了父母们刻不容缓的任务。要培养男孩的爱心,可以让他把自己的痛苦感受与其他孩子在同样情景下的体验做比较,从而学会理解、关爱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