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引导青春期男孩全书:10~18岁男孩的父母必读
15115300000064

第64章 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滋养——儿子不懂得感恩,要怎么教育

男孩的困惑

我觉得老爸老妈把我生下来,就有养我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接受他们的关爱理所应当。所谓的“感恩”不就是也关心父母、孝顺他们吗?这没什么难,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理所应当的事情还让我感谢?

人们常说:“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而家庭是一个男孩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的不仅是生命,还有怎样去爱身边的人,怎样去爱这个世界。

在一些西方国家,把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在节日当天,子女都要回家与父母团聚,围坐在一起吃火鸡、南瓜馅饼等美食,以此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中国人讲究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更何况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在佛法中有“报四重恩”一说,其中一条就是“感念父母生养抚育之恩”。然而在现代中国的很多家庭中,父母的溺爱导致家中的“小皇帝”觉得别人的关怀是理所应当的,不懂得感激,只知道一味地索取。

曾经有一位父亲登报要与自己上大学的儿子断绝关系,原因是儿子自从上大学后就没有回过家,也没有真心地问候过父母,平时打电话都是为了“催款”。为了从父母那里拿到更多的钱,儿子甚至还伪造了若干份学校的“收款通知”。最令父亲生气的是,儿子母亲病危时,儿子却以种种学习上的借口拒不返回。寒心的父亲只能当做没有这个儿子,毅然断绝与他的父子关系。

为什么现在男孩的感恩之心会淡漠到如此程度呢?本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到头来却变成陌路,而且这种现象并不是个别或是偶然。在生活中时常听到父母感叹:“小时候,他是那么可爱,没想到长大后变得这样忘恩负义。”其实,父母不妨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

下面就给父母们提供一些引导青春期男孩学会感恩的教育方法:

方法一:让男孩多了解一些感恩故事

一位母亲谈到了这样的教子经验:

我对儿子一直爱护有加,但前几天的一件事,让我感到十分心酸。我生病发烧躺在床上休息,儿子放学回家后,不但没有关心我,反而抱怨我没为他做饭吃。当然,出现这种状况,不能全怪儿子,很大的原因都在我和孩子爸爸身上。为了让儿子学会“爱”人,我周末硬拉着儿子看了《妈妈再爱我一次》。刚开始,儿子对影片并不感兴趣,但慢慢地他被里面的情节感动了,眼睛里还闪烁着泪光。

从那以后,我经常带儿子去看一些关于“爱”的电影,儿子对我和他爸爸的态度好多了,不但学会了关心我们,还学会了友好地对待别人。

面对一些缺乏感恩心理的男孩,父母可以在生活中讲一些与感恩相关的故事,或观看一些相关的影片、电视节目等,让男孩从中反思自己的行为。

方法二:让青春期男孩先学会付出

英国作家萨克雷曾说过:“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会对你笑;你对它哭,它自然也对你哭。”要教导男孩先学会付出,只有付出才能获得回报。而当一个男孩充分体会到父母那种“施恩不图报”的心情时,他就会深刻理解“感恩”二字的意义,并会以一颗真诚的心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一天,洋洋回家对妈妈说:“妈妈,今天老师让大家给灾区的小朋友捐款,你猜我捐了多少?”妈妈摇摇头说:“不知道。”洋洋得意地说:“我跟老师说我没带钱,我没捐。”妈妈疑惑地说:“我不是给你零用钱了吗?”洋洋接着说:“钱是给我的,我怎么能给别人呢?再说,我又不认识他们。”妈妈很生气,对洋洋说:“人的一生中都会有陷入困境的时候,只有你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别人才能在你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没有付出是不会有回报的。”洋洋跑回房间拿出储钱罐对妈妈说:“我明天会补上我的爱心。”

这真是一位聪慧的母亲,她懂得如何教育儿子成为一个感恩他人的人。其实,感恩之心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靠后天的引导和培养。因此,父母应该教儿子从为他人付出开始,学着做一个懂得感恩和奉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