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爸爸应该怎么管孩子
15116700000019

第19章 允许孩子犯错,接纳孩子的不足

没有一个爸爸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犯错的,可世上也没有不犯错就能顺利长大的孩子。成长,就应该允许孩子犯错。即使是大人,也会以“吃一堑,长一智”来安慰自己,但反过来为何爸爸却难以接受自己的孩子犯错呢?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人生应当做点错事。做错事,就是长见识。”孩子在各方面都不成熟,所以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也很正常。而人类的学习过程就是“错误—学习—尝试—纠正”的过程。令人遗憾的是,许多爸爸往往从个人愿望出发,常常要求孩子做事百分之百正确。这对孩子来说是极不公平的。

周末,爸爸妈妈都出去办事了,7岁的东东自己在家。写完作业,玩了一会儿玩具,东东就把自己的小汽车拆了,可却装不上了;东东就又拆了一个,想看看是怎么安装的,可还是没有装上,结果弄得满地都是汽车玩具的零件。

爸爸回来一看满地乱糟糟的,就怪东东把家弄脏。东东说这不是我弄的,爸爸很生气:“家里就你一个人,不是你弄的是谁弄的?你还学会撒谎了!”东东坐在一旁不吭声。

爸爸见东东不认错,就大声说:“今天你必须写份检讨,认识到你的错误!你这孩子,总是这样,今天犯这个错,明天犯那个错,真不让人省心!”

其实这位爸爸不理解,在孩子犯错时,恰恰正是教育孩子的好机会。如果此时爸爸能帮助孩子认识错误,加强对孩子犯错之后的教育,反而能引起孩子情感上的重视。这要比平时讲大道理、空洞地说教更有意义。

而且,孩子犯错,通常也是因为好奇心在作怪。教育专家认为,孩子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很强,一看到新鲜有趣的事物就会本能地用有限的经验、自以为是地去探索。而且当他们做错时,一般也不会像大人那样轻易放弃,常常有种寻根问底、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要么继续尝试、要么询问大人。所以说,孩子的错误反而会导致一连串的学习,而这种学习是自发的、主动的、积极的。作为爸爸,此时如果能用宽容和忍耐的态度来善待孩子的错误,给孩子一个宽容的空间,让他跌倒之后学会自己爬起来,反而更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不要轻易指责孩子的错误

当孩子犯错时,爸爸应宽容地允许他犯错,并及时予以疏导,防止再犯。比如告诉他“现在你知道瓷碗会摔碎,那以后就要小心,因为这样不但浪费,碎碗渣还会割破手脚”。

允许孩子犯错误,就是保住了孩子可贵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也保住了孩子的自尊,实际上是在给孩子以继续求知探索的鼓励。而批评与指责,就可能从此遏制孩子的探索欲望,或令孩子逆反地故意重复同样的错误。

当然,如果孩子所犯的错误是攻击性行为,则应给予严肃的批评。因为攻击性行为会给他人和自己带来伤害,是绝不能允许的。

启示二:当孩子主动承认错误后,要及时原谅孩子

如果孩子在犯错之后勇敢地向爸爸承认错误了,那么此时爸爸就不要再责骂孩子了,而应该肯定孩子承认错误的行为,鼓励孩子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如果爸爸对孩子的错误过于计较,孩子就会觉得:我主动承认了还不原谅我,那我下次就不再承认了。于是,孩子就学会了撒谎。这一定不是爸爸所希望看到的,所以在孩子认错后,爸爸应及时给予鼓励,让孩子的鼓励中改正错误。

启示三:对孩子的失误行为要表示认可

有时孩子的错误可能是无意的,比如本来想帮爸爸擦鞋,结果却把鞋油弄得到处都是。这时爸爸不要责备孩子“没用”、“什么都干不了”,而应该鼓励一下孩子:“做得很不错,如果再稍稍少用一点鞋油就更完美了。”这种说法,既鼓励了孩子的行为,又给孩子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帮助孩子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孩子只有对无意所犯的错误没有后顾之忧,才能自主、积极地进行探索,才能把自己的行为坦诚地与成人交流。

爸爸手记

“儿童犯错误,上帝也原谅”,这是爸爸在教育孩子时应该坚守的基本原则,因为犯错也是孩子学习、探索、进步的一部分。孩子犯错之后,爸爸不要单纯地责备批评孩子,而应帮助孩子分析错误,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避免孩子下次犯同样的错。孩子也会在这种不断的犯错和纠正当中逐渐成长、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