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爸爸应该怎么管孩子
15116700000002

第2章 配合妈妈,弥补母亲教育的不足

“男掌外,女掌内”的观念如见已渐渐成为老皇历了,现在的女性大多数在事业上都有自己的一方天空。然而,作为男性却并未因此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家里,把教育孩子作为自己重要的责任。有些爸爸甚至认为,孩子有妈妈教育就足够了。

实际上并非如此。我国自古就有“严父慈母”的教育观念,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是温和的,感性教育较多;而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是严肃的,理性教育较多。男性与女性的这种社会角色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导致对孩子教育方式的差异。而孩子所需要的教育,恰恰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如果说母亲的教育是“滴水穿石”的话,那么父亲的教育就是“点石成金”。其中任何一个角色的缺失,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而且相对而言,孩子对父亲的教育也更敏感。一位好的父亲可以成为孩子探索新领域的向导和力量的源泉,而这些正是母亲教育的薄弱环节。父亲能带给男孩勇敢、独立和探索等品质,带给女孩安全感,并且从小就能让女孩学会如何与男性打交道,这也是母亲教育无法替代的。

因此,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父亲也应主动承担责任,配合母亲的教育,弥补母亲教育当中的不足,帮助孩子茁壮成长。

袁菁是个善良乖巧的女孩,学习也好,大家都很喜欢她。可她有个毛病——胆子小,做事也经常怕这怕那,畏畏缩缩的。妈妈本身胆子也小,看着胆小的女儿她也很无奈。

为了纠正女儿胆小的毛病,袁菁的爸爸决定多锻炼锻炼女儿。于是节假日,爸爸就带着菁菁去爬山,去动物园看老虎、狮子,甚至带女儿去坐过山车、参加溯溪等户外活动。开始阶段菁菁会吓得直哭,但爸爸给她做示范,并多次鼓励女儿试一试。渐渐地,女儿战胜了自己的恐惧心理,变得勇敢起来了。

同对母爱的需要一样,孩子对父爱的渴望同样强烈。如果家长们足够细心的话,会发现得到父亲和母亲双重教育的孩子,在生活、学习,至少在品德上,要比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至少是缺乏父爱教育的孩子好得多。相比于母亲来说,在培养孩子兴趣、开发孩子智力等方面,父亲也更具有优势,因为男性身上通常具有独立、自信、果敢、坚强、敢于冒险等特性特征。而孩子的这些个性,单靠母亲的教育是很难形成的。

因此,爸爸和妈妈对孩子的教育结合起来,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两种教育缺一不可。爸爸也只有配合妈妈共同教育孩子,才能发挥出各自的优势,将孩子教育得更好。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与妻子共同探讨如何培养孩子

教育和培养孩子是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父亲将教育孩子的责任全推给母亲是不对的,当然,父亲一手包办也是不合适的。只有夫妻双方经过协商,意见一致,才能防止教育偏差,收到对孩子有益的教育效果。

平时孩子与妈妈在一起的时间可能比较多些,因此爸爸要多与妈妈沟通询问,抽时间与妈妈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问题,并与妈妈的教育态度保持一致。对于有争议的问题也不要争吵,应各自提出意见,并尽量商讨出双方都能接受的科学教育方式。要知道,只有爸爸妈妈配合得好,才能将孩子教育好。

启示二:发挥父亲教育的特有优势

在一定程度上,爸爸可能比妈妈更能理解孩子,因此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更强的目的性。要培养哪些品质,发展哪些才能,父亲通常都比母亲更有计划性,对孩子的要求也更严格。而母亲在这方面就要差一些。大多数母亲对孩子都是有较高期望的,但在实际教育中,可能会显得缺乏计划,并力不从心。此时,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爸爸平时应主动与孩子接触,在孩子面子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将自己的关心、爱、情绪、做事方法等都传递给孩子,让自己的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启示三:多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

男性忙事业大多为了妻儿,但如果为了事业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就是本末倒置了。所以,爸爸平时应尽可能多抽时间与孩子相处,哪怕是早饭前十分钟,或是晚上睡前的十分钟,都会让孩子每天体会到父爱在存在。而与孩子交流的本身也是一种乐趣,更是父亲和孩子共同成长的一部分。

爸爸手记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爸爸和妈妈都要发挥出自己的教育优势。尤其是爸爸,相比妈妈而言,其教育具有更大的优势,能将阳刚、坚强、勇敢等优异的男性品质灌输给孩子。所以,爸爸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即使工作再忙也要多抽时间教育孩子,配合妈妈,履行自己的职责,弥补母亲教育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