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爸爸应该怎么管孩子
15116700000004

第4章 与爸爸一起时间越长,孩子心态越好

在孩子眼里,爸爸代表着无穷的力量和强大的依靠。尤其在童年阶段,孩子大多是带着崇拜的眼神看爸爸的。当别人问一些孩子谁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时,大多数孩子都会说:“我爸爸。”尤其是男孩更是如此,然而,如果在孩子心中没有这个英雄形象,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就会留下一个空白。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与爸爸接触少的孩子,常常存在着焦虑、多愁善感、自尊心不强、性格懦弱、胆小怕事等情感障碍,甚至出现性格孤僻、自卑等特点。这些对孩子健康心态的培养显然是不利的。而且,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受不到爸爸的强大和可依靠感,也容易产生不安全感。

金豆豆的爸爸在他6岁时就出去打工了,现在已经出去两年了,期间就回来过一次。豆豆的妈妈身体不好,经常生病输液。没到这时,豆豆心里就慌慌的,不知如何是好。豆豆家开了个小吃店,豆豆经常过去帮忙,偶尔会遇见喝醉酒闹事的,豆豆就特别害怕。他常常想:要是爸爸在多好呀。

长时间在这种状态下生活,豆豆渐渐变得很敏感。在学校里,有时和同学闹点小矛盾,豆豆就表现得很极端,看上去也很凶。老师和他谈过几次话,他都说同学都想欺负他,他得自己保护自己。

豆豆的表现,就是因为缺乏父爱,缺乏安全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妈妈更多的是关心孩子的生活冷暖,而爸爸却是孩子心理上的引导者,是孩子在弱小时心里那棵能支起天空的大树,以及那份能令泪水退缩的坚强。

缺乏爸爸陪伴的孩子,常常容易表现出焦虑、不安等情绪,心态也会渐渐变得不稳定。相反,与爸爸在一起时间长,得到爸爸正确教育的孩子,通常会表现得坚韧、大胆、乐观、果敢、自信、豪爽、独立,心态及抗挫折能力也比缺乏父爱的孩子更强。可见,父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母亲教育方面的不足,帮助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心态。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爸爸应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人的一生就是在预防与克服心理问题的过程中度过的。孩子在生活当中,也会遭受或多或少的心灵创伤,爸爸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平时,爸爸还要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当发现孩子有不良情绪时,要给予及时疏导,用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孩子,从而帮助孩子逐渐形成健康、乐观的心态。

启示二:保护孩子天性中的快乐

如果孩子是个书迷,但同时他还喜欢体育活动、喜欢绘画或饲养小动物,那么他的生活将会变得非常丰富多彩。由此,他也必然更为快乐,心态也更加健康。

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爸爸无休止地把孩子送到各种培训班学习,使孩子失去阅读、打球、交友、唱歌的时间,这就极易造成孩子心灵的疲惫感和厌倦感。

所以,爸爸在为孩子做某些决定时,应先解决两个问题:是否符合孩子的兴趣与天赋?是否以剥夺孩子的休闲快乐为代价?如果是,那么爸爸的决定也许就不是真正利于孩子的。

启示三: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卢勤老师说过:“没有朋友的童年是不幸的。对于这一代独生子女来说,他们孤独的心理比任何一代人都强烈,他们求友的欲望比任何一代人都迫切。”不善交际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因为享受不到友情的温暖而孤独痛苦。

爸爸可以鼓励并帮助性格内向、抑郁的孩子多交一些性格开朗、乐观的同龄朋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同龄人是他们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也是个体之间交流的最佳对象。而且,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也容易发现自我存在的价值,从而可以弥补与成年人在一起时得不到的心理满足感。

爸爸手记

良好的心态,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人生技能。爸爸坚强、乐观的心态特点,恰恰是形成孩子良好心态的最佳榜样。孩子在爸爸的影响和帮助下,也容易摈弃一些生活和学习中遭遇的消极情绪,变得快乐而坚强,并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以后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