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爸爸应该怎么管孩子
15116700000041

第41章 善于在与孩子的讨论中点拨孩子

曾有研究表明:假如家长的教养孩子的方式在具有支持性的同时,又涉及争议性问题的讨论,那么这样的教养方式会促进孩子高级推理能力的发展。

讨论,就是要在不同意见之间交流,据此思想才能得以丰富,彼此都不至钻牛角尖。哪怕爸爸和孩子都是相同的意见,也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因为有时相同的结论后面,可能是完全相反的论据。只有经过讨论,才能清晰地把彼此的立场差异展现出来。

经常与孩子讨论问题的好处,不仅在于能锻炼孩子缜密的思维能力,还能在讨论中不断点拨孩子,促使孩子积极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使孩子在说话、写文章时文理清晰、条理清楚;等等。

爸爸如果真想教导孩子一些什么道理或学习方法,不让以讨论的方式提出来,以交流的形式表达出来,并在与孩子的讨论中适当给予孩子提示和启发,这要比一本正经地对孩子训话效果好得多。

8岁的孙睿对自然科学很感兴趣,爸爸经常会与他讨论一些自然方面的问题,比如水是怎样变成固体和气体的?沙漠中会不会有动物或植物,它们是怎样生存的?等等。

父子俩在讨论时,双方都会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就自己的观点再给出解释。对于一些孙睿不能理解的问题,爸爸会给孙睿一些适当的提示,鼓励孙睿认真考虑爸爸的观点是否要道理。如果双方还存在分歧,爸爸就会和孙睿一起去查阅一些资料,弄清问题。

在与爸爸一起的学习中,孙睿的知识量也越来越丰富,同学们都叫他“小科学家”。

当然,与孩子讨论问题的前提是平等。既然是平等,爸爸就要摆正自己的姿态,不要以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姿态与孩子对话,也不仅是摆摆谦虚的姿态即可。要从内心出发,认定孩子具有和爸爸一样平等的权利,也可以平等地提出自己就某些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在讨论前,爸爸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坦然面对孩子的质疑,千万不要认为自己真理在握,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给予嘲笑或指责。其实,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无非就是各人不同立场、价值观出发,得出的不同的意见而已。孩子的看法也许是一种偏见,但爸爸的看法也可能是另外一种偏见而已。

爸爸要明白,与孩子讨论问题,更多时候要的也许并不是一个答案,而是一个促进孩子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都会得以锻炼,这对于发掘孩子的智慧潜能才是意义非凡的。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宽容地对待孩子的质疑

有些爸爸可能觉得孩子反对自己,让自己很没面子。其实,爸爸如果能以宽容的心态来看待孩子的不同意见,那么就不会认为孩子的反对意见伤害自己的面子了。如果爸爸觉得孩子的表达方式、态度等有问题,也同样可以提出来,就此引导孩子以适当的方式表达意见。

比如,讨论时孩子被爸爸说得不能反驳了,就以哭闹来要挟,这显然是不对的。据此,爸爸也可以提出问题:被驳倒的一方是否可以以哭闹的方式要挟对方?然后再次和孩子展开讨论,孩子也会从中知道自己的方式不对,应该改正。

启示二:讨论不要先入为主

爸爸不要先入为主地确定孩子要表达的意思,认为自己理解孩子要表达什么,也不要随意猜测孩子将说什么。不妨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不理解的地方再通过发问,让孩子澄清。

比如有个故事说,一位爸爸很想孩子了解一些性知识,终于有一天孩子问他:“我是怎么来的?”爸爸就赶紧给他解释了一大堆“人之初”的问题。然而就在爸爸口干舌燥之际,孩子却困惑地说:“我只是问你,我们是坐飞机还是坐火车到这里的?”(因为他们家几个月前刚搬到这里的新家)。

显然,爸爸先入为主的方式误解了孩子的意思。如果孩子表达能力较弱,那么爸爸就需要更有耐心些,引导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让孩子不仅能表达观点,还能把观点后面的理由表述出来。

启示三:尊重孩子暂时的固执己见

如果孩子在一些问题上固执己见时,爸爸不要批评或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要记住,孩子固执己见不是因为讨论问题导致的,而是通过讨论才让他表现出这个特点。没有讨论的机会,他一样会固执己见,只是爸爸不了解而已。

面对孩子的固执己见,爸爸也可以表达意见,比如把自己的意见清晰地表达出来,然后尊重彼此的不同意见,让孩子慢慢去体会和理解。你的意见对孩子很重要的,而且你放心,孩子有时只是嘴巴上不肯表示承认赞同你的意见而已,其实内心已经认可了。

爸爸手记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问题,这也是孩子智力潜能不断发育的标志。对此,爸爸要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并给予孩子适当的点拨,鼓励孩子积极思考;也可以与孩子一起查阅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探索能力等,都会得到增强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