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爸爸应该怎么管孩子
15116700000040

第40章 引导孩子将动手创造当成乐趣

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无论是科学、技术等任何一个领域中卓有成就的名家,都是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人。所以教育家匡亚明说:“凡是人才总是有突出的创造力,敢于不断创新;人云亦云的,不是人才。”

创造力是一种思考能力,也就是扩散性思维能力。它是与生俱来的,同时也可经过教育训练将天赋的创造力引导启发出来。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创造能力对孩子的智力发育都非常重要。它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也是开发智力潜能的关键。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

由此可见,要开发孩子的智力,爸爸要一定不能忽略了孩子创造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与其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又是密切相关的。

最近这段时间,12岁的郑爽特别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每天爸爸下班回到家,都会看到客厅满地都是儿子以前的旧玩具。他会把旧玩具上的零件进行再利用,重新赋予这些玩具新的生命。爸爸对儿子的这种行为并不反对,相反,还经常鼓励儿子多动脑筋,多动手,多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

有一天,爸爸加班很晚回家后,发现楼梯上的感应灯坏了,漆黑一片。正巧,那天儿子郑爽在做电灯泡如何通电的实验。这下他的发明可派上了用场。一根电线,两节电池,一只手电筒里取下的小灯泡,正负极一连接,哗,还别说,漆黑的楼梯顿时就亮了起来。爸爸禁不住夸儿子说:“哈,你快赶上爱迪生了!”儿子听到爸爸如此夸奖,甭提多高兴了。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的一句话:“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造就能够创新、能够创造、能够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已做过的事情。”不可否认,中国的教育模式培养出了许多高分低能的人。普遍认为,中国学生研究学问很刻苦,理论思维能力也强,但动手能力却比较差。在学习中一旦仪器出现故障,往往就束手无策了。美国学生就不同,他们遇到同样问题时会自己动手去摆弄,七动八动,就把故障清除了。

爸爸平时在与孩子的交谈中,应引导和鼓励孩子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对于孩子拆卸物品或玩具的行为,也要给予理解和支持,并在方法放给予指导。孩子这些看似破坏的行为,其实都是一种求知欲的表现,也是孩子创造性思维的萌芽。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爸爸要指导孩子正确尝试

孩子与成人不同,表现在其成长过程中,有诸多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自己喝水,第一次自己写字,第一次拆卸玩具,等等。在好奇心的作用下,他们有着强烈的尝试欲望和不成熟的尝试行为。其目的,就是为了了解事物的本质,体验尝试的过程。

对此,爸爸应该积极鼓励,尽管孩子的行为可能不合理,有时还可能存在安全问题,但也不要简单地制止,而应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指导。对于一些有危险性的玩具或物品,如电器等,尽量不让孩子接触。而对于一些结构性能较复杂、容易损坏的玩具,爸爸可亲自动手拆装给孩子看。鼓励孩子进行有益的尝试活动,可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锻炼创造性思维。

启示二:鼓励孩子进行“修旧利废”的操作

这是一种略带创造性的活动,如修理旧家具、玩具等,巧妙地利用废牙膏管、废圆珠笔芯、空罐头盒、纸盒、塑料瓶等来制作新东西,变废为宝。

爸爸可以鼓励孩子多进行此种操作。例如,炊壶盖上的镝子脱落丢失了,可把牙膏管肩部以上剪下,拧下牙膏盖,将牙膏嘴插进壶盖孔,然后拧紧牙膏盖,这样代用的壶盖镝子就制成了。又比如用金属空罐头盒制作花和装饰品,用大塑料瓶制花篮,用玻璃片做万花筒,等等。

此外,还可以鼓励孩子修理门铃、自行车,拆装破闹钟、废手表、破电动玩具等,都能养成孩子改造、创新、利废的思维品质和动手能力。

启示三:指导孩子进行科学小实验

爸爸可以帮孩子建立一个小小的实验室,让孩子在这里自由地做各种实验,比如做空气实验、水的三态实验、水中沉浮的规律实验,以及各种趣味实验等。每个小实验都蕴含着自然科学的奥秘,有利于培养孩子对科学的热爱,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探索思考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

同时,爸爸还要鼓励孩子利用假日参加有老师指导的科技制作小组、小发明兴趣班等,让孩子的生活多多闪耀创造发明的火花。

爸爸手记

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爸爸应多鼓励孩子动手创造,让孩子树立一种创新的意识。不要用成人的思维限制孩子的探索,这会阻碍孩子智慧潜能的开发和思维的发展。同时,爸爸还应为孩子创设条件,给孩子提供创新的机会,并指导孩子安全创新,对孩子的创新给予肯定和鼓励,促进孩子创造能力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