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爸爸应该怎么管孩子
15116700000045

第45章 信任孩子,别时刻都做孩子的“监工”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为了使一个孩子能够成为明智的人,就必须培养他有自己的看法,而不能要他采取我们的看法。”

孩子的责任心、自信心和决断力等,都不是生来就有的。要想让孩子早些具备这些能力,爸爸就应给予孩子信任和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多经历一些重要的事情。作为爸爸,应丢掉成年人的认识架构,以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行为,并给予适当的引导,使他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学到知识,学会为自己负责。

如果爸爸总是站在成人的立场,担心孩子这个做不好,那个做不对,用成人的思维方式来替孩子分析问题,过程自己都包办了,不给孩子自己锻炼的机会,那么爸爸充其量只是一个“监工”。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很难让孩子接受的,也容易让孩子受到伤害。

1996年,美国有一位身无分文的青年。他特别看好电子商务,并下决心在这个领域做成成绩。但是,他的资金问题却不知如何解决。

他首先想到了父母,当时他的父母有30万美元的养老金。当他向父母说明了自己的用意后,他的父母只商量了一会儿,就把钱交给了儿子,并说道:“我们对互联网不了解,更不知道什么是电子商务。但我们了解、相信你——我们的儿子!”

这位青年就是当今个人财富达数亿美元、大名鼎鼎的亚马逊书店的首席执行官——贝索斯。

我们不能武断地说贝索斯的成功完全归功于他的父母,但他父母的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先期的资金支持外,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给予贝索斯的信任。

也许有的爸爸会说:“如果我有30万,我也会支持我的孩子去发展的。”可是除了钱之外,爸爸还能给孩子些什么呢?我们给过孩子多少鼓励和信任呢?

爸爸不适合时刻都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不要让自己扮演一个“监工”的角色,这种监视会让孩子的心理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对孩子来说也不是他所需要的。明智的爸爸只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陪伴孩子,在孩子忙于自己的事情时,则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

对孩子严厉不是坏事,但严厉不是绝对权威。如果爸爸管得太严厉,只能让孩子产生依赖、叛逆心理,从而变得自私、懦弱、自卑,甚至出现严重的对抗行为。这样的结果一定不是爸爸们愿意看到的。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信任可以鼓舞孩子表现更好

从教育效果来看,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不做孩子的“监工”,是一种富有鼓舞作用的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中,爸爸的信任可以让孩子感到他们与爸爸的平等,从而对爸爸也更加尊重、敬爱,更加亲近、服从,自然而然就乐于向爸爸吐露心里话。这样既增进了爸爸对孩子内心世界的了解,又可以使爸爸在教育孩子方面获得更好的效果。

启示二:不要总把孩子当孩子对待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都会产生强烈的成人意识,独立性增强,事事喜欢自己做主、自己负责,不喜欢别人把自己再当小孩子看,其实这正是帮助孩子树立责任心的好机会。如果此时爸爸还事事约束孩子,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思路做事,对孩子的事大包大揽,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所以,爸爸要改变以往的态度,不要对孩子的每个细枝末节都指手画脚,更不要事事代替,而要与孩子多商量,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对自己的事负责。

启示三:把握好对孩子的宽严尺度

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一切,爸爸切忌过于热心或过于冷淡。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只要是有益的,爸爸都要支持他们去做。孩子缺乏经验和技术,有时难免失败,或出现失误,这都是正常现象。此时,爸爸应多给予孩子鼓励和安慰,并帮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充分的保护。反之,则可能引发孩子的对抗情绪。

爸爸不要只在嘴上对孩子信任,而要表现在行动上。尤其是针对那些不听话的孩子,爸爸更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如果爸爸对孩子有足够的信任,孩子也会充满自信,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地进行自我调整,把逆反、不听话转化为积极的进取心。

爸爸手记

孩子不是“盯”出来的,也不是“监视”出来的,让他们学会对自己负责、学会自我管理才是最重要的。每个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成人一样,就是渴望受到赏识和肯定。所以,爸爸要从对孩子“监视”的行为中走出来,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鼓励,放手让孩子尝试独立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