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爸爸应该怎么管孩子
15116700000007

第7章 爸爸是端正孩子性别角色的关键

一般来说,孩子在3周岁前对性别的意识都是模糊的,大约到了5岁就已经知道性别的差异了,也开始有了性别身份的认同。这个时候,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开始又了微妙的变化,孩子开始从妈妈身上认知到女性,从爸爸身上认知到男性。而要端正孩子的性别角色,父亲和母亲的教育缺一不可。

而作为孩子成长的主要引导者,爸爸在孩子的性别意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甚至是比妈妈更重要的教育者和决定者。对于男孩来说,爸爸是他的典范,男孩会从父亲那里模仿学习“男子汉的气概”;而对于女孩来说,则需要从爸爸那里学习与异性交往的经验。因此,爸爸要与孩子的妈妈一道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使孩子顺利找到自己的性别角色,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康小闹是个长得很秀气的小男孩,身边的人都很喜欢他。平时爸爸的工作很忙,所以妈妈就成了小闹生活当中最重要的角色。妈妈喜欢女儿,而小闹长得又特别清秀,因此很多时候妈妈会将小闹打扮成女孩的摸样,带着他出去玩。很多人见了小闹,都夸他是个漂亮的小女生,谜底揭晓之后就惊呼:“哦,原来是个男孩呀!”这让妈妈很得意。

然而,妈妈的做法却让小闹变得越来越女孩化:爱穿花衣服,举止羞涩,说话声音温柔,在小闹身上几乎看不到男孩子顽皮、好动的迹象了。

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爸爸绝不只是一个陪衬,总令自己处于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中。在孩子很小时,如果爸爸不能注重孩子对性别的区分,就很可能令孩子出现性别错位现象,尤其对于男孩更是如此。因为爸爸的阳刚之气,是教育男孩健康成长的基础所在。如果爸爸不能在孩子很小时帮他树立性别观念,男孩就很容易变得“娘娘腔”,失去男子汉该有的坚强、独立、果断等硬性气质。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及时鼓励孩子恰当的性别角色行为

为了端正孩子的性别角色,爸爸平时应多鼓励孩子的性别角色行为。比如对文弱的男孩,要对他爬山踢球这类体育活动和勇敢行为进行表扬,经常称赞他是个“好小伙子”,希望他成为一个“小男子汉”,尤其当他表现得像个男孩子时。而对于过于顽皮的女孩,则多鼓励她从事一些比较静的活动,如画画、剪纸等,同时也经常称赞她是个“小淑女”。这些鼓励可以是口头,也可以是物质上的,比如可以奖给儿子一把冲锋枪,奖给女儿一个布娃娃等。

如果孩子出现不当的性别角色行为,即使不加强烈反对,也应表现冷淡,让孩子感到自己的表现有误,父母对此没兴趣。成长环境可以影响孩子成年后的性别取向,因此爸爸必须重点关注。

启示二: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

爸爸对性别的接受程度,也会影响孩子对自身性别的认可。如果爸爸因为工作过于繁忙,生活压力大,就经常抱怨“做男人真累”,就有可能引起男孩对自己性别的悲观;或看到妈妈每天下班还要忙于家务,就说“做女人太不容易了”,也会引起女孩对自己性别的悲观感。

因此,爸爸应对人生抱有积极的态度,并让孩子理解: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值得尊重的。不论性别如何,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施展出自己的才华。

启示二:不对孩子的性别行为过于敏感

尽管爸爸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但对孩子的性别角色行为也不必过分敏感。比如不让男孩从事艺术活动,强迫他参加竞争性运动;或者阻拦女孩玩枪弄棍,只让她抱着洋娃娃过家家。这些行为都是不恰当的。现代研究显示,通常社会适应力较好的人,都拥有高度的两性特质。

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如果爸爸单就男性或女性特质进行特别的强调,其实反而更容易造成孩子某些能力与兴趣的偏重,或被抹煞。

爸爸手记

对于孩子来说,如果单凭口头语言教育,很难让他们理解性别的差别。此时,爸爸就要在日常生活当中,以自己的行为特征、语言方式及行动等,帮助孩子真切地体会到男性与女性的不同,从而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端正孩子的性别角色。

我们总喜欢用“天真无邪”来形容孩子,认为孩子只要吃饱穿暖玩好就可以了,不会有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其他需要。尤其是“粗线条”的爸爸,可能更容易忽略孩子的这些问题。其实,孩子的心理也是相当丰富的。要想做一个成功爸爸,首先就要读懂孩子,了解孩子的所想、所要,这样才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