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欲望总是很强烈,喜欢买很多新鲜的东西。开始时,孩子的这种欲望是无意识的,然而若是爸爸一味纵容满足,孩子的花钱欲望就会越来越强烈,甚至成为一种习惯。这时,孩子对金钱就没有具体的概念了,手里有钱就花掉,花完就伸手向家长要,全然不知道所买的东西究竟实用与否,也说不出来钱究竟用到了什么地方。
爸爸一定不希望孩子变成这样,那么在平时就要理性对待孩子的消费问题,引导孩子制定消费预算计划,并尽量将生活消费控制在预算之内,将每一分钱都花得有计划、有目的。当然,爸爸最好和孩子一起制定预算和消费计划,并对孩子的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看孩子能否根据计划合理花钱。通过爸爸的监督指导,孩子也会提高消费能力,有所节制地花钱。
10岁的沈浩读小学四年级。一天,爸爸对他说:“你已经是大人了,从现在起爸爸每个月给你50元的零用钱,你自己支配,也可以存上,或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我们要做个约定,就是存钱花钱都要有预算。在月初就计划好,并要把每项花销都记录下来,在月底做个总结。如果你的计划合理,就可以到爸爸这里拿下个月的零用钱了。”
沈浩一口答应下来,于是,爸爸就协助沈浩开始有计划地使用自己的零用钱,引导沈浩逐个盘算哪些钱是必须花的,哪些钱是可花可不花的;哪些钱是现在就要花的,哪些钱是可以以后再花的;如果现在钱不够,那每个月存多少钱来积攒;等等。几个月后,爸爸逐渐放手让沈浩自己来规划,沈浩也开始了将计划用到日常的学习和时间安排上。
虽然有了消费的预算,但由于外界的诱惑太多,孩子会经常经不住商家的忽悠,还可能出现盲目消费的情况,使消费超出预算。因此,在具体的消费环节上,爸爸还是应该做好引导工作,让孩子知道哪些东西是必须买的,哪些是暂时用不上、不用买的;根本没有用的,就不要浪费钱购买。对于这些,爸爸要经常与孩子分析,引导孩子理性消费。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转移孩子的消费欲望
孩子在消费过程中,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一是由于孩子的好奇心和占有欲,被新奇的商品所吸引;二是孩子根本不理解金钱的概念,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到底有什么价值。因此,当孩子看到他没有见过的新鲜东西时,才会想要消费,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欲望。
对此,爸爸可以尝试转移孩子的购买欲望。当孩子提出不合理的消费需求时,爸爸可以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合理的购买需求上来。这样不伤害孩子的感情,也会阻止孩子的浪费消费。
启示二:让孩子买东西前学会三思后行
平时爸爸可以让孩子在买任何东西前先考虑几个问题:第一,我买它是做什么用的;第二,我上次买的用完了没有;第三,如果我不买会怎么样。
孩子只要能够在买东西前先仔细地思考一下这样东西对自己的效用怎样,也就会渐渐地学会思考后再花钱买东西,不会出现无法抑制的冲动消费行为。而冲动的消费都是因为思考得太少,购买时只是凭感觉,很多时候可能买回来后发现并没有太大的实际用处。
启示三:教孩子学会花钱记账
孩子什么时候花费多少钱买了哪些东西,爸爸都可以教孩子清楚地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孩子核对账目。有时孩子的零钱花完后,一查账本就能查出自己哪些消费是必需的,哪些消费是没必要的。此时爸爸可以适时地告诉孩子,在以后的消费要尽量谨慎,尽量避免浪费。
爸爸手记
人的欲望总是远超过实际需要,如果不加分辨地追求欲望,就算再多的金钱也不够用。为了避免孩子盲目消费,爸爸可以和孩子制定一份消费预算计划,并严格执行,鼓励孩子将生活消费控制在预算之内;同时还要引导孩子学会消费记账,随时看到消费状况,从而引导孩子理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