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爸爸应该怎么管孩子
15116700000074

第74章 对孩子零花钱的要求要理性对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爸爸给孩子的零花钱也越来越多。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小时候吃过苦,现在条件好了,要让孩子的生活好起来。的确,适当地给孩子一些零花钱是可以锻炼他们的理财、自理能力。但事实上,绝大部分孩子面对大把的零花钱时,并不会理智地支配,反而会因此而养成骄奢之气。

对于孩子要求零花钱,大多数爸爸是会给予满足的。有的爸爸说,现在生活好了,孩子学会花钱也是社会生活的一种需要;有的爸爸说,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给些零花钱也是一种奖励;更有的爸爸认为,即使我不给,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会“慷慨解囊”的……

教育专家指出,不论爸爸的经济条件如何,对于孩子的零花钱还是应该理性对待,不能随意多给,也不要有求必应,要将零花钱的数量控制在孩子有能力支配的范围之内。应该给多少,则要根据孩子的日常消费来计算,这样才能防止孩子乱花钱。

高穗今年上初一,经常会跟爸爸要零花钱,今天五元明天十元的。开始时爸爸也是每次都满足女儿的要求。可是渐渐的,爸爸发现女儿花钱越来越冲了,而且花完就要,根本不分时间地点,爸爸不禁有些担心。

一天,爸爸对高穗说“穗穗,从明天开始,我准备把给你零花钱改为‘工资’,打破以前的‘大锅饭’行为,实行‘包产到户’。”女儿觉得很新鲜,就欣然接受。

第二天,爸爸给女儿一个月的零花钱50元。可是半个月都不到,女儿的钱就花没了!爸爸觉得“月薪”不行,不能很好地监督女儿的花钱,于是就改成“周薪”,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能及时纠正和调整女儿零花钱的使用方向和方法。周薪为10元,但女儿可利用家人提供她的机会挣一些零花钱。比如,要得到全额周薪就必须要干日常家务,保持自己房间整洁,否则爸爸会将零花钱酌减甚至扣除。一次女儿叹着气对爸爸说“现在要赚点零花钱可真不容易啊!”爸爸笑着说:“爸爸在外面赚钱也不容易呀!”父女俩哑然失笑,但穗穗的零花钱明显花得有计划了。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在小学四年级就应有支配零花钱的权利。虽然这时孩子还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但钱能换物的理财理念已经形成。同时,随着孩子的成长,脱离父母独立生活的时间也相对变长。在相对独立的时间段,孩子可能也面临会一些需要花钱的事,比如买书本,天热口渴需要买水或冰淇淋解渴等;并且在这个年龄,孩子独立打理私人财务的意识也开始萌生,并能适当为自己今后的打算而暂时克制自己。

所以,对于孩子的零花钱爸爸还是应该给的,但最好不要随便给,而且也不宜过多,否则容易让孩子淡漠理财观念。同时,爸爸还要帮助孩子计划零花钱,让孩子逐渐对花钱产生正确的概念。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区分孩子的零花钱要求是否合理

当孩子伸手向爸爸要零花钱时,爸爸首先应区分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凡是合理的要求,例如买书、买练习本等,爸爸就应适当满足孩子并让他自己去购买这些东西。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而对于那些不合理的要求,爸爸一定要严辞拒绝,并向孩子讲明道理。比如,孩子已经有许多布娃娃了,但还缠着爸爸要求买新的,这时爸爸就应告诉她:“家里还有十几个布娃娃,你买这么多是没必要的。爸爸赚钱也很辛苦,你要懂得爱惜爸爸用劳动换来的钱。”通常来说,上学以后的孩子都能接受这些道理,并适当约束自己的行为。

启示二:别让孩子的学习与零花钱“挂钩”

在给孩子零用钱时,不要与孩子的学习成绩联系起来。不要因为孩子这次考了100分,就多给零花钱;下次成绩不好,就不给了。用金钱来作为一种物质刺激,有碍于培养孩子端正的学习态度。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基于金钱刺激而产生的学习动力,比基于兴趣和责任产生的学习动力要短暂而薄弱。爸爸很快就会发现,将零花钱和孩子的学习成绩挂钩,只不过是增加了孩子的投机欲。因为有些孩子会以作弊的方式来企求“达标”,有些孩子甚至会以谎报成绩来求得“奖金”。

启示三:让孩子懂得规划自己的开支

要让孩子懂得如何去规划自己的开支。爸爸可以从孩子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固定给孩子一些零花钱。最好的方法是每周的同一天,给孩子以同样数目的钱,这样可以使孩子做到心中有数。而究竟该给孩子多少零花钱,爸爸可以根据家庭的经济状况而定。这样,孩子就会懂得如何去规划自己下一周的开支,学会理性消费。

爸爸手记

学会使用和安排好零用钱是孩子学会理财的第一步。孩子拥有了自己的钱,了解钱并学会合理使用钱,有助于培养经济意识和理财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经济生活的需要。但爸爸要注意,对孩子的零花钱要求不能有求必应,否则会让孩子从小养成好逸恶劳、花钱大手大脚的坏习惯,不利于正确的理财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