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爸爸应该怎么管孩子
15116700000079

第79章 做严父,也别过度约束孩子的行为

出于爱的目的,很多爸爸通常会为孩子安排好所有的事,并希望孩子按照这些安排来学习和生活。但爸爸们可能忽略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成长需要纪律,需要一定的规则约束,但更需要空间,需要试验的余地。如果爸爸过度约束孩子自己尝试的行为,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就可能令孩子变得缺乏主见,缺乏判断力,喜欢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这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后,就会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看问题的角度。此时爸爸应该用一种平等的观念对待孩子,不要将孩子看成个人的“私有财产”。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时,爸爸要鼓励孩子说出来,而不是让孩子压抑自己听爸爸的话。即使要做严父,爸爸也没有权利强迫孩子言听计从。

如果爸爸能多给孩子一些空间和自由,允许他们自己尝试,自由探索,让孩子在自主意识下去解决一些问题,反而能锻炼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令孩子变得更自主、独立,更富有创造性和探索精神,将来也更容易成功。

赵琪在很小时,爸爸就适当放权给她了,让她在一些事情上自己做主,不再按照自己的相反约束她。

比如,琪琪喜欢穿绿色的衣服,尽管爸爸觉得琪琪不太适合红色,更适合粉色的。但琪琪喜欢,爸爸也尊重琪琪的选择。

琪琪虽然是个女孩子,可她却不喜欢大多数女孩喜欢的布娃娃、童话书等,她喜欢研究兵器,喜欢看历史、军事方面的书籍。对此,爸爸完全持鼓励态度,并经常带琪琪去博物馆看各种兵器,给琪琪买一些历史、兵器、军事类的书籍和兵器模型。

瑞典人对孩子自主性就非常尊重。除了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外,他们还很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绝不把大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也很少对孩子进行道德说教。在不妨碍他人和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孩子做任何事都不会被制止。

孩子虽然小,但他们却希望爸爸能把自己当大人来对待,尊重自己的选择,让自己去做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渴望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探索。如果爸爸以“严父”的名义,处处限制约束孩子的行为,规定孩子每次考试必须考第一名,规定孩子周末必须在家学习,规定孩子不准和某某交朋友……在这些爸爸自认为很正确的“规定”当中,孩子只会觉得窒息。久而久之,甚至会形成叛逆心理。

爸爸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可以帮孩子改正很多错误,但这样的结果并不能持久,因为这样的规定也会加速孩子叛逆心理的形成,并逐渐淡化爸爸的教育效果。相反,如果爸爸不过多地约束孩子的行为,给孩子适度的自由,孩子就会对爸爸充满感激。此时再对孩子进行教育,也更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平等地对待孩子,合理地约束孩子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就会有强烈的自主意识,想自己尝试做一些事。此时,他们希望得到的是爸爸的理解和鼓励,而不是限制和约束。如果爸爸能将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给孩子适当的空间和自由,允许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自己探索、尝试,孩子在享受爸爸所给的自由的同时,也会强化自己的正确行为,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这样,也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这要比过分严格地约束孩子,以爸爸的权威来为孩子做决定更能教育好孩子。

启示二:“小事”允许孩子自己做主

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比如孩子想穿什么衣服,孩子过生日想请哪些同学,到商店选择怎么玩具,等等,可以让孩子自己安排。

即使是“大事”,孩子做不了主,但也要让孩子积极参与,比如家里要买什么新家具,假期去哪里旅游等,和孩子一起讨论,多听孩子的意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建议。如果孩子的建议可行,不妨尽量采纳,可以鼓励孩子的自主意识。

启示三:对孩子的“违规”行为也要适当惩罚

尽管不能对孩子的行为不能太多限制,但孩子的自制力毕竟有限,有时难免也会做一些出格的事。因此,爸爸还应该适当给予孩子一定的约束,并因势利导,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爸爸可以提前和孩子订立一些合理的规矩,然后和孩子一起遵守这些规矩,比如每天晚上看电视不能超过两小时,每天早晨应该6点钟起床,等等。如果孩子违背了这些规矩,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比如早晨起晚了,就要罚倒一周的垃圾,或帮一家人擦鞋子等。这样的“惩罚”既能帮助孩子树立遵守合理规矩的观念,又能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

爸爸手记

为孩子设立太多的规矩,过分苛严管教,往往难以让孩子们理解和接受,还会令孩子渐渐丧失自主权。“严父”也要在合理约束的前提下,适当给孩子自由,把一些事情的决定权给孩子,增加孩子的自信和勇气,促进孩子积极探索。孩子在把握自由和规矩的过程中,也能逐渐学会独立地调试自己的思想和行为。